《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一个凄婉流芳的故事。敦厚木讷的梁山伯与聪慧活泼的祝英台最终双双化蝶,乘风而去,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千百年来,由此衍生出无数荡气廻肠回味万般的文学艺术作品。 历时三年,投资6000万,借用《梁祝》演变的音乐剧《蝶》,2008年3月7日—9日在武汉琴台大剧院上演。此剧汇聚国内外文艺界众多知名艺术家:作曲三宝;作词关山;舞美苗培如;创作导演吉勒.马鸣!(国际音乐剧大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总导演)中国的、法国的、加拿大的,看的你眼花缭乱。在众多的名单中,还看到了一个新称谓:剧本医生,琢磨了半天,是不是“改编”啊? “三八节”的礼物,680元一张的票,让我领略了这部号称世界级的音乐剧《蝶》。 从头至尾始终不换的场景,昏暗的光线,管道钢架令人窒息。群众演员那比叫花子还不如的稀烂的服装,让你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美”字一说。故事情节荒诞无趣,男主角梁山伯成了一流浪诗人,蓄着披肩长发,穿着磨砂牛仔裤,不羁愤青。祝英台成了一私生女,稀里糊涂地为一无法自圆其说的咒语准备嫁“人”。音乐剧,讲究的就是音乐。如似萧伯纳“见到一熟人就要脱帽致意”,那这晚俺可是倒头如捣蒜了。耳边时时响起貌似《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猫》的旋律,连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也生套硬搬塞进剧中,整个一中西土洋结合、移植嫁接杂交的大杂烩。颓废、晦暗、莫名其妙让我突然想起武汉人都熟悉的话语 --- 敢想!!!篡改老祖宗留下的经典精华,超现实、超现代的东西,我完全无法接受认同,我是不是老了? 出于对艺术的尊重,为演员辛劳的汗水,心痛那6000万哗哗大洋,我鼓了一次掌。 假如无须自己掏钱买票,耳朵能承受高分贝的噪音,眼睛能适应三个小时的昏暗杂乱,朋友,下次你可以去试一试。 
带了相机,演出中不能拍照。剧终谢幕时,拍了这一张。 [此帖子已被 阿茨特列赫 在 2008-3-11 22:57:31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