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镇位于婺源县北部,唐开元 28 年婺源设县于此,历时 161 年。 1985 年 5 月建立清华镇。辖区面积 127 平方公里,辖 8 个村委会、 3 个居委 会, 16000 多人口。距县城 25公里,王赋线、清灵线、清岭线三条公路横贯其中,形成了婺北交通枢纽。素有“千年古镇”的称号,是全省 200 个重点建制镇之一。以"清溪索绕、华照增辉"而名,740年婺源立县时,设治于此。当时"街修五里,列为四坊,沿街上下有九井十三巷"。今老街两侧有明清古屋百余幢,粉墙黑瓦,飞檐翘角。镇区周围有"茱岭屯云、藻潭浸月、花坞春游、寨山耸翠、东园曙色、南市人烟、双河晚钧、如意晨钟"八景。自古以来便为婺北商品集散中心,茶叶、竹木、土纸、箬叶、药材等上特产品多在此成交。老街南侧为新街区,水泥路面街道两侧楼房林立,建有茶叶精制、酿酒、造纸等厂。日有客车数次往返于县城,并设站。古迹有彩虹桥、方塘和唐窑遗址等。 大鄣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地区婺源县,大鄣山,亦称“三天子鄣”,地处皖赣边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属黄山余脉 。清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这里也是“吴楚分源”的屋脊,是鄱阳湖水系乐安江与钱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岭。这里群山环抱,山峰林立,森林覆盖率高达 90.7% ,山峰标高 800―1600 米,主峰擂鼓尖海拔 1629.8 米,巍峨雄伟,俯瞰平川,是县内最高的山峰。现已开放的鄣山大峡谷――卧龙谷,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是一处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 卧龙谷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季红枫尽染,冬季冰雕玉砌,景区四季变换不同的色彩,而高山峡谷里更是瀑布成群,飞龙吐玉;彩池连环、相映交辉,整个景区类似九寨沟海子的彩池何止成千上万,就这样,紫色的山、绿色的树、白色的瀑布、彩色的深潭构成一幅天 然泼墨山水画...... 大鄣山保存着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景区内气候凉爽湿润,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这里由于地质年代悠久,水资源丰富,加之地貌独特饿,纯然超尘净地。首期开发卧龙谷设计了轻松休闲的游步栈道,朴拙的茅舍、古雅的茶亭、精巧的石屋点缀其间,那么贴近生活、贴近人文。深度开发大鄣山自然风景区将是一个集观光旅游,寻古访幽避暑休闲,攀岩溜索,康体竞技为一体充满山野情趣的生态乐园。勘称都市人魂牵梦萦的乐土圣境...... 主要景点 卧龙谷 银河玉泻 卧龙潭 八十二冲 龙凤池 妙壁长廊 鳄鱼潭 大鄣山,亦称“三天子鄣”,地处皖赣边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属黄山余脉 。明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这里也是“吴楚分源”的屋脊,是鄱阳湖水系乐安江与钱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岭。这里群山环抱,山峰林立,森林覆盖率高达90.7%,山峰标高800—1600米,主峰擂鼓尖海拔1629.8米,巍峨雄伟,俯瞰平川,是县内最高的山峰。现已开放的鄣山大峡谷——卧龙谷,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是一处刚被发现的人间仙境 ,超尘净地...... 卧龙谷,号称“江南第一奇谷”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谷长3公里河段,天然落差达730米,急流汹涌,震耳发聩,峡谷切割度500-1000米,最大坡度达80多度。谷内瀑布密布,国内第二高瀑从193米处凌空倒挂,好一派雄奇险秀宛如仙境的风光,走进卧龙谷,看到最多的是水的身影,听到最多的是水的声音如果说,溪水是一条柔美的丝绦,静若处子的彩色深潭,在你的脚边,在你的头顶,盘桓、巧笑、欢歌、低语、狂吼...... 走一走这曲折蜿蜒、建如蛟龙的栈道,过一过这美若彩虹、险若天途的小桥,坐一坐这平如镜、圆如珠、奇如怪的灵石......满目的生机,满耳的鸟鸣,满山的古木,满谷的灵泉。这世间绝美的境地,梦乎,幻耶...... 银河玉泻 枯水时节,涓涓细流,如轻纱缥缈,丰水时节,激流飞下,犹如万觚明珠凌空倾泻一般,景色十分壮观。 卧龙潭 四周岩壁,形如浴盆,深不可测,传说潭中藏有神龙;潭水颜色碧如翡翠,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犹如片片龙鳞;一注清流凌空泻下,似蛟龙出水溅起万千彩珠;每到秋天,红叶洒落在潭面上,更加是锦上添花。 八十二冲 泉水从海拔1264米的鸡笼尖跌宕而泻,途中形成大小瀑布82条,故称八十二冲。每条瀑布形态各异,加上险峻的山势、葱郁的林木,完全体现出险、秀、幽奇等特色。是峡谷内最佳攀岩溪降处,可使游侠们享受到在大自然探险的乐趣。 龙凤池 龙的清高洒脱和凤的美丽柔情,在龙凤双池中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两池自然地上下连在一起,加上池边的野生桂花林和红彤彤的“猴欢喜”植物,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炎热的夏天,在龙池瀑布帘下用清澈的山泉水沐浴,令你顿忘酷暑之炎热,只留秋天般的凉爽。 妙壁长廊 全长数百米,由一层层石头叠垒而成的一个天然城壁,整齐而壮观,夹缝中长出的各种奇花异草和名贵树种,形成一道绿色长廊,非常奇妙。走在长廊上, 你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鳄鱼潭 因潭边一块巨石酷似鳄鱼而得名。鳄鱼刁钻、狡黠、阴险的形态惟妙惟肖。冬季来临,潭中时有鸳鸯出现,可目睹到鸳鸯与“鳄鱼”和平共处的生态奇观。 《登大鄣山》 清风岭上豁双眸 擂鼓峰前数九州 蟠踞徽饶三百里 平分吴楚两源头 (明)汪循 2: 雄踞于鄣(音:zhang)山乡境内的大鄣山,又名鄣公山,是婺源县的北部屏障。《山海经》称之为“三天子都”或“三天子鄣”。秦朝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其中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浙江新安江以北、江苏茅山以西为一郡,并以“鄣”命名为“鄣郡”。《旧志》谓大鄣山为“钟灵发脉之地”,有“泰岱钟灵,孔子万世师表;鄣山毓秀,文公(朱熹)百代经师”之说。 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O米,如利剑插云,气势磅礴。县志载:登此山巅可西瞻彭蠡(鄱阳湖),北眺白岳,东望黄山,南瞩信州。鸟瞰远近之三花尖、香油尖、五股尖、双坦尖、斧头角、梅花尖等一座座千米高峰,但见“旋转顿挫起伏,犹如旌旗刀戟,岿然分兵阵势,擂台比武”。 大鄣山林木苍翠,奇石峥嵘,石涧纵横。因此其瀑布不是一处,而是多处,形成了场面雄伟的瀑布群,如银河悬空,白练垂地。 除“瀑布泉”外,山中尚有“那伽井”、“龙井”、“仙人药臼”、“天生棋局”、“仰天台”、“仙人跨涧”等。另,山中多猴、熊,其它珍禽异兽也不少。 大鄣山山上云蒸雾腾,人行其间,犹如腾云驾雾入仙境。山中林木苍翠,奇石峥嵘,石涧纵横;壮观的瀑布如银河泻地。 明代徽州顺天府通判汪循《登大鄣山》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白云有脚乾坤合,远水无波日月浮。谁识本来真面目,乍晴乍雨几时休?” 大鄣山主峰擂鼓尖,海拔1630米,是江西省境内最高的一座山峰。它形如利剑直插云霄,终年云遮雾罩,生态环境纯净天然,乃是“婺绿”名茶的重点产地。 2003年开发了一处神秘且保持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卧龙谷”。此峡谷异常深幽,两岸是陡峭的山崖、石壁。随峡谷蜿蜒升入,形成层层飞瀑。谷内溪水急流汹涌,轰鸣震谷。奔泻的清泉,穿行于硕大的花岗岩石之间,历经千万年冲蚀,形成众多深潭、彩池,掩藏于原始次森林之中。 晓起,是婺源文化生态旅游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生态示范村。群山环绕、一水横亘的晓起,村屋居多系明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其中“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官宅气派堂皇,前后天井,厅堂宽敞深进,大门口三级高阶和门楼精美的砖雕图案,炫耀着主人高贵的身份。而村头青石护栏的古道、古亭以及梁柱间族人“高中(进士)捷报”、依稀可辨的“江氏宗祠”,也很容易让人想象古村当年的显赫与繁华。 晓起的名贵古树观赏园荟萃了千余株古樟群及全国罕见的大叶红楠木树和国家一级树种江南红豆杉。它们不仅是先人崇尚绿色、重视和保护环境的有力佐证,更为今天的晓起增添了几分灵气。 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遮天蔽地的古树,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最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