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神农架农架的饮食习俗,透露出浓重的原始古朴的传统风俗。他们把祖辈在这片高寒山区艰苦创业的历史有机地融入到了日常的饮食之中,使一代代的人不忘先祖的恩德。直到现在,山民们杀猪时,总要先割下一块肉,抹上盐,在火塘里烧熟后,给孩子们撕着吃,并告诉孩子们,我们的祖辈就是这样生活的。 正是源于这种秉承传统的思想理念,神农架人至今还有吃大肉的习惯。当地人称“砣砣肉”,它是取猪之硬肋,先用火烧,再用锅烙,用各色作料调制后,切成四大块装入碗中,然后上笼经长时间蒸制,出锅后的肉呈枣红色,蒸出的油脂泡着猪肉,让人望而生畏。吃年饭时,每个人必须先吃下一块“砣砣肉”,才能开始吃别的。据说这是一种纪念祖宗的方式。 逢年过节,神农架山民有走亲串友的习俗。到了主人家里,主人会拿出糍粑在火塘中烘烤好后,双手递给客人,客人接过糍粑,切不可吹拍糍粑上粘的火灰。只管接在手中就往嘴里送,这时主人会立即枪回糍粑,替你吹打干净,并蘸上糖,再递给客人。如果客人不懂规矩,接过糍粑又拍又吹,主人不会干涉你,但你吃完这一块无糖糍粑后,主人也不会再为你烘烤了。 神农架农家有一道既深受欢迎又十分普及的饭食叫“懒豆腐”。传说懒豆腐是一位懒婆娘为了偷懒而做的。它不仅制作简单,而且味美可口,所以很快便流传了起来。懒豆腐的制作方法是,先将黄豆用冷水浸泡十多个小时,待黄豆充分泡胀后,去壳,然后磨成豆浆,不滤豆渣,一并放入锅中烧开后,把洗好的青菜切碎后放人,最后加作料调味。这道汤菜在神农架农家很受推崇,不仅家家会做,而且人人爱吃。 玉米是神农架的主要粮食,当地人称之为包谷,是神农架人的主要口粮,农家对玉米的加工食用方法不仅多,而且很有特色,比如推浆、打米、磨粉、筛面等。 先说磨粉,玉米在石磨上经磨压后,用丝箩筛出玉米面,拂去玉米皮,箩中剩下的就是玉米糁。玉米糁可用来煮玉米粥,农家在煮玉米粥时,常加入红薯或土豆、绿豆等。加入红薯的叫红薯包谷糁糊涂。加入绿豆的叫绿豆包谷糁糊涂,等等。 玉米仁,当地人叫包谷米,它是将成熟干燥后的玉米在水中略略淘洗一下,使玉米皮受湿变韧。将淘洗过的玉米晾干,在石碾上碾几圈后,每一颗玉米粒被压碎成2―3个小块,然后扫下碾子,去除玉米皮,剩下的就是玉米仁了,也就是包谷米。包谷米是煮稀饭的上好原料。农家多将其放入吊罐中,加满水,煨在火糖上,任其慢熬煮,时间越长越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