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不存在 最使人宽心的是关于粮食危机的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第二年战事基本平息,当时最紧迫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那时候的人口是五亿三千万,估计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吃不饱肚子。许多农民参军就是因为参军能够吃饱饭。当然也只是很勉强的吃饱,拿粮食品种来看,大米白面只有过年过节才有机会尝一点。平时的主粮是高粱或小米。共产党就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那时候全国还实行供给制,个别单位开始试行工资制,工资用多少斤小米来计量,可见粮食有多重要。其实这并不奇怪。自古以来粮食就代表财富,史书上描写西汉文景之治国家的富有,就是粮库里堆满了粮食,多年吃不完都烂掉了。说一个人穷,用‘家无隔宿之粮’来形容。所以说,粮食代表着财富。 那时候最让人们担心的就是如何喂饱这五亿多人口。如果有人说我们将来要喂饱十三亿人口,而且吃得更饱、更好,不但要吃粮食,还要吃水果,吃肉,吃海鲜,人们一定以为你是白日说梦话。可是半个世纪以后,还是这块土地(其实耕地还减少了几亿亩),还是中国人,居然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现在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愁没有粮食吃,而是吃得太多,需要减肥了。而且中国从1999到2003连续五年因为粮食吃不完,放在仓库里要变陈化粮(已经变了不少),不得不赔钱出口。为什么要赔钱?因为世界市场上粮食也是太多,价钱比国内还低。全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粮食危机。 有市场就不缺粮 这样的事实未见得就能够说服人。坚持认为有粮食危机的人还会说,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挨饿,难道这不是事实吗?的确,营养不良,挨饿,这都是事实。但是原因根本不是粮食生产不出来,而是他们没有钱,或者虽然有钱但是拿钱买不着粮,和我们三年灾荒时一样。饿死的几千万人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粮食市场,有钱也白搭。现在的朝鲜犯了同样的毛病。没有了市场,不但没有粮食,电力、通讯、医药等等,一切供应都可能中断,到那时候人们才领会到市场的重要性。主张搞计划经济的人就是因为不懂得市场的重要性,没有搞清楚三年灾荒的真正原因,是没有市场,不是没有粮食。如果有市场,全世界一点也不缺粮,买一点进来,就不会饿死那么多人。至今国家从来没有公布过那时候国库里的储粮数字,如果粮库按照商业原则运作,粮库老板会借此机会抬高粮价,发一笔大财,饿死的人也会少得多了。如果粮库老板人数很多,彼此竞争,粮价也高不到哪儿去。的确,是市场救了人类,给了人类以发展的机会。可是它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对穷人极不公道。市场上样样都要钱,而穷人就是没有钱,搞得他们寸步难行。但是我们还是不能没有市场,否则的话,穷人富人一块儿完蛋。我们只能想办法扶贫,克服市场的缺点。这就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这几年的核心任务。 粮食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为人类历史上确实长时期因为缺粮而挨饿,人口增长非常缓慢,人的寿命很短,都因为吃不饱,但是近一百多年情况逐渐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粮食太多卖不出去,而石油却供不应求,价格上升,所以有大片农田准备或已经改种油料作物,生产生物柴油,或者将粮食转换为燃料酒精。不过大部分人的想法还没有习惯新情况,还是老眼光,前面提到的布朗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人由于上了他的当,不适当地增加粮食生产,造成供过于求,先是过分的化肥、劳动、土地的投入,以后又不得不赔钱出口,几年来损失至少上千亿元。 如果粮食危机不存在,土地问题也就没有了,因为土地的担心主要是耕地不足。既然粮食没问题,对耕地的担心也就多余。顺便说一句,由于对耕地的过度保护,耽误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房价飞涨,也与此有关。损失有多大还没有人计算过,我估计也不少于几千亿元。 有替代就无危机 下面说说水危机和能源危机。水和能源的性质是一样的,他们都是稀缺资源。但凡是有用而必须花钱买的东西都是稀缺的,只不过有的更稀缺一些,有的不那么厉害。稀缺的程度用价格来定量地表示,水和石油稀缺的程度在上升,价格在上涨,这用不着着急。如果稀缺而不涨价,这才要着急。我们的问题正在于此。既稀缺又不想让它涨价,结果肯定是供不应求,市场上买不着,当然出现危机。 如果自由涨价,就会有替代办法出现。比如用风能发电,用电作动力开汽车,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块石油。现在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就是因为石油价格还不够高,替代不合算。事实上替代的办法多不胜数,我们可以用酒精开汽车,也可以种菜子油转变成柴油来开汽车,用注入高压高温蒸气的办法提高油田的采收率(现在的采收率一般只有35%左右),还可以用注入二氧化碳、注入氮气等等办法,总之有几千种办法解决石油不足的问题。只要石油价格涨得够高,这些办法都能够起作用。所谓节约,实际上也是替代。通过保温节约能源,其实就是用更好更多的保温材料替代能源。减轻汽车重量以节能,就是用强度更高,重量更轻的材料替代能源。 至于节水办法就更多了。以色列水比我们更少,但是他们还能够出口农产品,因为他们找到了更有效的替代方法。经济学就是研究替代的学问,它不同于物理化学。化学中说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这个比例丝毫也不能改变,但是在经济学里不存在任何固定比例。炼一吨钢要用多少电,不一定,可高可低,就看价格。人们总是用低价的东西替代高价格的东西。没有替代就没有经济学,有了替代永远不会发生危机。为何专家大谈危机?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危机统统都是子虚乌有,都能够通过替代解决问题呢?并不是。首先,因为天灾人祸,石油短时间的供应中断是很可能的。国际能源协会要求各国储备90天石油进口量,以防万一。我国只知道修粮库而不懂得修油库,现在明白过来了,正在开始修建。但是真正能够用得上,还得两三年以后。更现实的危机是金融危机,现在看来已经很难避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现在最需要研究的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用什么方法减轻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既然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水危机、土地危机统统都不存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家都说危机确实存在呢?原因有二。首先因为各方面的专家未必都懂经济学,真正懂得经济学的人不会被这些危机吓唬住。其次这和职业利益有关,粮食专家强调粮食有危机,自己可以得到重用,至少那位布朗先生确实是得到了最隆重的接待,确确实实风光了一阵子。 [此帖子已被 偶啤酒肚 在 2008-4-2 22:24:5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