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识天兴洲
在今年元月28日武汉的大雪已经持续多日时,我曾应南澳金沙之邀去天兴洲看雪景,在漫天飞雪中,我所初识的天兴洲是一片纯净、辽阔的雪野,那一望无际、似乎永远走不到尽头的白色世界,让我整个心灵无比震撼,使我初识天兴洲就爱上了她,她以美丽圣洁的第一印象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这朵被我精心收集的记忆之花时常灿烂地摇曳在我的心原,召唤着我再去亲近她。
4月26日在金沙的再次邀请下我又一次坐轮渡来到了天兴洲,这次不是仅仅两人行,而是庞大的42人行,而这曾让我在成行之前颇为踌躇。
作为一个不喜欢热闹的人,在得知这次天兴洲之行是与很多人同行时,我本能地有些恐惧和抗拒。而且对我个人来说,亲近自然最好是独行,可以在刻骨的孤寂中全心全意不受任何干扰地真正与自然结合,找到天人合一的感觉;其次是二人行,当然同行者必须酷爱自然、与我有相同或相似的精神追求,也就是彼此互为知己,那么我们可以边看景边倾心交谈,这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其三是几个熟悉的朋友们相约同行,相互交流、彼此照顾,毕竟我们都是社会人,我们需要友谊。人不可能真正把自己封闭起来、脱离社会、只与自然亲近。即使刻骨热爱自然的人也不得不当个“徘徊者”,永远徘徊在自然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已经无法完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人,我们对自然的热爱早就无可避免地沦落为“叶公好龙”。
在所有的出游中,我感觉最让我费解的就是一大群相互不太熟悉的人们彼此相约集体出游。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喜欢与陌生人凑在一起去亲近自然。相互没有深刻了解、无法在出游中真正交心的一大群人的集体出游除了安全、方便、热闹,我们还可以收获什么精神层面的东西呢?这样的出游中我们可以收获真正的友谊或知己吗?真的可以收获心灵的平静?真的可以摆脱心灵的孤寂?我很怀疑。
我们为什么要逃入自然,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周、一天甚至几个小时?难道不就是为了可以让自己暂时逃离城市和人群的喧嚣?在美国老电影《毕业生》中有首歌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即《The Sound of Silence》,有人译为《寂静之声》,有人译为《沉默之音》,歌里唱到:
在炫目的灯光下 And in the naked light I saw
我看见成千上万的人 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 人们说而不言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人们听而不闻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的确在城市那可怕的浮躁、嘈杂中,人们的交往总是言不由衷、听而不闻,于是我们的心灵会在热闹中寂寞,或者说我们是因为寂寞而热闹着,所以我们需要自然让我们去安静,在安静中找回丢失的自我、走失的心灵。可在集体出游中我们还可以享有心灵之宁静吗?我疑惑着,甚至请求金沙只进行二人行,不加入这个“大部队”,还想过打退堂鼓推掉这次天兴洲之行,虽然我是那么渴望再见那一片荒原……
在金沙的反复安慰之下,我带着一丝犹疑出发了。我在红钢城与金沙会合后一起来到青山码头,登上轮渡,金沙与她熟识的一些朋友开始热情寒暄,而我避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江鸥在浑浊的江水上盘旋,远方的那一抹绿色就是我魂萦梦绕的天兴洲。想着马上就要融入那一片绿色,我的心既有欢喜,但不知为什么又有一丝莫名的怅惘。
从轮渡上下来我们终于进入了天兴洲那浓得化不开的触目皆是的绿色中。金沙说她是看见江水就快乐,而我是看见荒野就快乐。而天兴洲正是一个还残留着很多荒野痕迹的地方,所以可以一慰我思念荒野之情。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江边大堤走,路边灿烂地盛开着各色野花,茅草也在风中起舞,自有一种动人的美丽。空气清新,阳光灿烂,鸟儿飞翔,水牛则懒洋洋地带着好奇看我,而我也回以且喜且悲的凝视。对于田野和荒野的一切,在我刻骨地爱着它们时,总搀杂有丝丝无法克制的莫名伤感,也许属于前世之伤感。我总觉得我的前世一定是属于乡村和自然的,而不是属于城市,但今生被迫生活在城市污浊的空气和逼仄的空间里,我永远也无法真正回去了。
我们时而穿行在杂草中,时而又跋涉在一人多深的芦苇丛中,没有路也硬走出一条路来,正应了鲁迅在《故乡》中结尾处的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时我开始领会人多的好处,毕竟人多力量大;而且人多胆壮,因为在没有野兽出没的半荒野之地,我们恐惧的往往是人——陌生人。
不少TX还边走边采集着野泥蒿或别的野菜,飞毛腿是热心的摘野菜和烹饪大师,在她沿路开设的“流动课堂”上,很多TX都学会了识别野菜。我因为从来就不是个好厨子,所以没有当学生的虔诚,但却把她因摘野菜而顾不上用的、一百多块钱买的高级遮阳伞借来一直用了一路,而且午餐时把她盛情端出的美味野菜吃了个满嘴生香、不亦乐乎。这次出游我除了再次感受到金沙那份热情真挚的友谊外,最难忘的就是飞毛腿了。其实这次我们是再次见面,因为我们曾经在武汉游泳网组织的红安金沙水库活动中见过一面并一起席地而坐聚餐,但当时人实在太多,所以我对她了解不深。但这次因为她与金沙和我一直走在一起,边走边聊,并且吃饭时她对我关怀得无微不至,不时把各种吃的“硬塞”给我,还一再问我吃饱了没有,生怕我饿着了自己,这份大姐姐甚至母性的关怀让我大为感动。我开始注意观察她,发现她与人为善是发自天性的,这让我对她顿生亲近之感,因为我喜欢并信任天性善良的人。因为她,我开始放松并开始享受集体出游那种大家庭一般的温暖、乐趣。在此我想对飞毛腿诚挚地说声:“谢谢!希望有缘再见。”
在洲尾我第一次看见了长江被分隔成两条。我默默看着江水不断拍击岸堤。与岁月相关的东西总能触动我心,比如这滚滚流淌的江水……百年前、千年前、万年前的水也是这么默默地起伏、翻腾的吧?永恒有时候其实也就是一瞬……我独伫一边,身边是野草、江流和天空,整个心灵的感觉是:天苍苍,水茫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人生只有孤独是绝对的……光阴荏苒,生命无常,有一天当一生就如这水一样流过去时,我们留住的只是人生的记忆,那或喜或悲的属于我们个人的记忆,永远无法真正与任何人分享的记忆……
我曾经写道:“当我们走到人生的中年或老年时,那么多美好岁月被自己甩在后面、前面似乎已经可以看见最终归宿,即使有一路收集的记忆安慰我们,我们还是摆脱不了空虚的折磨,人生的悲凉无奈还是会萦绕在我们心头,让我们凄楚万分。也许,在人生的终点,我们会倦怠地再次轻声叹息‘回不去了’,短短四个字虽淡淡出口,却浓缩一生所有的沧桑、辛酸、无奈、悲凉。谁知道呢?当然,即使知道将来会这样,即使我伤感、悲哀,我还是接受命运的安排,并努力活出人生最大的美丽和灿烂来,起码这一点我是可以自己选择并决定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聚的快乐达到颠峰时我总提前有散的悲哀,而这悲哀让我在欢乐时内心惶惶,无法真正忘怀地投入到聚的欢乐中。
天当屋宇、地当餐桌、鸟鸣当背景音乐、新鲜空气当佐料的野外聚餐让人非常快乐,我们在短暂的时间里浑然忘我、融入自然,可惜这快乐匆匆、太匆匆!犹如人生!餐后我们把垃圾收好装袋,然后带着它们以及一丝惆怅返程。
回去的路上我们因为改换了线路,所以在经过大片的甜瓜和西瓜地后,我们看见了农家附近的樱桃树和桑树,树上结满红色的樱桃和桑椹。我尝了一枚桑椹,清甜中满口回味的都是童年记忆,而不是具体的桑椹味……然而,对农家生活不无羡慕的我深深懂得即使是自己的羡慕也属于“叶公好龙”罢了。我们人类已经城市化了,已经无法再回到自然化的时代,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向前,我们也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向前、向前,不要回头,所以这“向前”的人生其实是多么无奈、悲壮的决绝!……人生那回不去的悲哀又开始袭来……唉,我拿自己那颗多愁善感的心没办法……
再识天兴洲,我又收获了很多温暖和快乐,可也因她的美丽、友谊的温暖多了一处乡愁之地,我怀疑今后为解乡愁我还会不断去那里,正如我对云雾山的乡愁一样。人生是欢乐与悲哀交织的,从来就没有单纯的快乐,正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的第210首诗:“最好的东西不是单独来的,他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活着,爱着,就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21 16:37:1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