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好的天气,晴好的心情。周六一天的洗、擦、拖、扫算是没辜负前者,周日安排个什么活动才不辜负后者呢?打开“在路上”,鼠标轻点,帖子慢瞧。。。。。 嗬,真是“说瞌睡就来枕头”,居然有人发帖明天纵九峰(嘿嘿,我住鲁巷,九峰?那还不等于就在咱门口)。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心境、这样的地点、这样的好人,此山不纵,天理难容啊! 第二天早上九点,我准时从家里出发。一下公汽,士官学校门口的水泥柱旁,老远就看见两个帅哥正翘首企盼,我情知是他们,赶紧挤出满脸的媚笑(先弄点好印象打底,万一呆会爬不动了,冲着这份媚笑,他们总不至于把我独自一人丢在山里喂狼吧)。 及至走到跟前,三人一碰头,My God,居然都是第一次,没人会认路。不认路就不认路吧,我们本就是驴子,是驴子只要“在路上”就行,管它是哪条路呢?何况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只要认准了山顶的方向,向山而纵就是。再何况,我们不是还有“路在嘴下”的古训吗,路虽不认得,嘴巴的功能总还记得。 进山的路上,张三、李四地问了不少人,还是找不到进山口。眼看着满山青翠却不得亲近,我们仨只好强行进山:从农民新翻耕的姜花地一路踩踏过来,跳上地埂(地埂也就是山沿),总算是和山亲密接触了。 刚刚进山,前面的灯泡(太难听,以下简称阿灯)就说有桃子,嘴馋的我一听激动万分,可惜眼睛不大好使,只好茫然地睁着一对不管用的近视眼,一迭声地追问在哪里,桃子在哪里,还是后面的铁兵铁将(太长,以下简称阿铁)心眼好,赶着过来挑最大的帮我摘了几个。说是最大,其实也就大拇指大。丢进嘴里,苦涩中带着清甜,套用一句重庆卤鸡蛋的广告词——九峰山毛桃,一分钱不要,味道好得很。 因为是强行进的山,自然也就没有路,三人口里喊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豪言,三下五除二就闯到了董必武纪念碑前,合影留念,继续往前。到了山顶,举目四望,以苍翠的群山为底,点缀着白练般的公路、红顶的村庄、绿汪汪的池塘,景色虽谈不上惊艳,但也还值得一看。喜欢摄影的阿灯自然不会错过,眯缝着眼四处寻找着角度。 再往前走,到了另一个山头,景致就差远了(其实不是差远了,而是完全就是另一回事了),刚才的红啊、绿啊等生气勃勃的颜色再不出现,满眼就只剩下灰扑扑黑压压、密密麻麻的石碑墓林了。好在虽说是墓地,却丝毫没有墓地的气氛。山边的公路上车来车往,不时有长短粗细各异的鸣笛声传来;陵园门口的商店前,顾客和商贩一如普通市场一样地讨价还价,红男绿女,热闹非凡;山脚下的广场上,喷泉正在开放,喷洒出一道道冲天的水花,在阳光下光耀夺目;红色的推土机在半山腰轰鸣,旁边还不时有工人来回穿梭;山顶呢,我们这样 “背包客”挟高度之优势,对着满山古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