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的意义是,有意愿,然后行动。如同人生痛苦,不需要言语,行动起来,才有出路。 08年的4月30日,踏上了去安阳的火车。甚至都没有搞清楚目的地,就决定跟随上路了。简单的背囊,日常的衣服,似乎只是出门随便逛下便回。在车站与同伴第一次碰面,才顿时突现出不专业的装备。 
这一路认识的每个人都是缘分。有如我这般不问缘由的,有在网上仔细搜索过资料的,也有仓促决定背起行囊便动身的。但全都因为所选择了相同的目标。于是旅途才开始有了意义。 










5月1日凌晨4点30左右,我们达到安阳。继续转巴士,去当地的户外俱乐部换行李。稍作整顿后,便向大山驶进。 旅行不是用来逃避、炫耀、或是主观完成对自由生活的臆想。它需要人认真对待,且坚韧完成。 在经过一片小村庄和短短的水泥路后,我们就正式进入了原始深山的旅途。 
上山的路,是乱石荒滩,巨大的石块层层叠起,在上面小心地择路而走,盘旋而上,不能停歇,不能大意。遇见了黝黑的洞穴,从地下冒出清凉的水源,清澈见底,却也冰冷清冽。石上的苔藓超出想像的湿滑,是必须极为小心处理的对象,即使身体重心不稳,也绝不可踩上去。跳跃着走过巨大石块堆,用手攀在悬崖上凸出的微小石块上,心里很悬,身后是碎石堆的深深山谷。虽然有很多现代的装备,却依然很辛苦。而当地人却走的十分沉稳,无需任何的装备与器材。这是他们生存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处之泰然。紧跟着地陪,步态踏实有序,很多技巧尚还并不能熟练使用。 
第一天的行程几乎全是在爬山,无路,道路崎岖。登山需要大量的体力,汗水一颗一颗地滴落,很少有这样大汗淋漓的经历。都市里的恒温,让人失去与自然对话的机会。大口地喘气,听的见自己的心脏,在清晰有力地跳动。很明显的感知,知道自己在路上。 
经过一天的疲累,又返回到出发的小村庄。饭食其实很简单,但在这山里已是极为丰盛。就着山上的平地支起桌子,10几个人围着吃,很是热闹。大家喝酒,唱歌,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因为开心,也跟着喝了几口。大伙散去,自己却依然坐在桌边,一片狼籍,也不在意。周围有农家的小片田地,深蓝色的天空,云层很薄,显现出干净的光泽。抬头看天上的星星,光辉洒落在山谷间,四周绵延起伏的山谷轮廓,在蓝黑的夜色里显出立体的黑影。黄色的月亮圆而寂静的在山谷里悬挂着。庭院里,风吹着树沙沙作响,不知名的野花随风摇曳着。此时有人端来农家自种的西瓜,清冽香甜,水分十足。打着赤脚盘着腿吃西瓜,对面的人磕着瓜子。身后农舍,大伙散落在院落里整理行装,搭帐篷,嬉笑,从身旁经过会打招呼,然后微笑回应。就这样在深山的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里闲坐,西瓜凉茶,花好月圆,知道长路且行且远,内心忽然有种单纯而坚定的力量。 每天都会很快进入梦想。因为疲累,夜里曾经发生什么一概不知,一睁眼便是清晨。也不对第二天的路程担忧,不想对无法控制的事情而费心。在路上,身体更多的伴随着物理空间和自然规律而移动或变化。内心那些流动的意识更趋向于内的思省,提前入睡,清晨起床,与城市里截然不同的生活作息习惯。即便很想多睡会,但却必须要出发开始启程。背着行囊,走在山里的小路上,整座山除了团队,几乎无人,只有山脉高大,如刀削般的轮廓清晰可见。穿越灌木丛林,感觉太阳慢慢升起,天色开始慢慢亮起来,那些山里寒冷的暮气开始消散。 

第二天,我们向太行山山脉前行,开始真正这段旅途的核心路线。 大部分行走的时候都不太爱说话。默默地走着,看着脚下的路,如果想看风景,就一定要停下来,望着眼前豁然开朗的景色无法言语,只有在心里惊叹天地的辽阔。那个时候,心里空无一物,没有任何的人或影象出现在思维里。那是内心真正沉着的时刻,不属于喧嚣的城市人群与逼挤的写字楼里,是只能在路上才会有的感觉。 因着是长期无人走的山路,大雨会造成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都将使峡谷里的那些唯一的小路因这些变化而消失。有时,导游也会迷失方向,然后重新找路。穿越大峡谷时,沿途大片大片的连翘,绚烂盛开,十分肆意。路途重复单调漫长,常常要翻过几个山头才能看见2、3户人家,十分破旧的砖块房,黑色的山羊在峭壁上自行放养。走在绝壁上,停下脚步与大山对视。进入到山的核心,亦是不悦人的。人的痕迹很少,万物寡言,这是沉默的对峙,整个人在经过长途的跋涉后,虽然疲惫,却能感觉到某种清爽和纯净。 

长久地凝望着那片绮丽、壮阔而肃穆的天地。在这寂静无人的山谷里,这些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仍以同样的姿势伫立,人世间的繁华虚无完全无法与其对峙。站在崖边,脚边即是深渊,碎石踢落下去,没有任何声响与影踪。那一刻,似是站在尘世边缘,与内心的某些东西告别,如同这沿路风景,也许这就是最后一眼的留恋。 因为负重能力不强,完全没有机会拍照。镜头终究会减弱那些原始的生命力的美丽。留下的图片都是一种印记,作为我们回忆的索引。但我们的回忆并不全是依靠它们。 
一天走路超过7小时,身体的肌肉会产生麻痹感。但不能停下来,山里的夜路并不安全。因为实在上山,路途艰难,消耗体力太大,临时改去小乡镇电视台的转播站休息。地陪告诉说,不远,手一挥,顺着望去,至少还要翻过2座山。在路上,路况艰难辛苦,人身心疲累,想放弃或走退路。然而地陪会说,马上休息,只有少许的路程,如同强心剂一般,马上一鼓作气,继续前行。而事实上,还有很长的路途在前方。人生也是这样,充满了幻觉与希望,在幻想出来的休息后,我们依然还是要继续上路。所谓的电视台转播站,也不过是两层楼的小水泥房,楼上的门都被大风吹不见了。厕所则是原始的。没有可能洗澡。在院子里搭帐篷睡觉,晚上大风呼呼地似乎可以把人吹走。其实一切都只是路过,惟有这山峦沉寂,夜色无垠。 在电视台转播站吃饭,十分简单的食物。只有面条。因为缺水,碗是不洗的。留到下餐才会用清水稍微冲洗,更不会有洗碗精强效去油之类产品的存在。老乡的水来的很不容易,从很远的地方挑来,因此不敢乱用。每次拿碗时,用纸先擦掉厚厚的油坩,然后略微用水冲下,便去大锅里捞面,然后端着碗,爬到院子里石乒乓球台上,盘腿开始吃饭。旁边有棵大树,院子里零乱地堆放着砖块,煤堆和沙。然而,山里清冷凉爽的空气让人倍感振奋。 
休息了一晚后,我们继续着穿越大峡谷的路程。接下来的路程基本都是下山的姿势。其实整个旅途,不管是攀爬还是下山,都必须随时将身体的重心调整向下,这样才能减小受伤的损害。让身体屈服,以便保持柔软和平衡,使手和关节迎合山体岩石的自然状态。在每个动作中,都需要保持内心的寂静状态和全神贯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与控制,准确地判断出每步所会消耗的体力,选取消耗最低的路线。这是大自然在途中传授的课程。放低自己,有所付出。很多东西难以用某种标准定夺。必须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明白。 

很多风景,事后坐在家里看并未觉得有多美丽,可在当时,却常常被惊艳到了。因为走在那样艰险的山路里,经过那么多的疲累和伤痕,穿过那些密密麻麻的灌木荆棘,才会看到那深山幽谷里所隐藏的一片小小的宁静。大自然有它独自轮回的系统,不可窥探,也无从征服。人也因为心有敬畏,方能谦卑。 
那些经过峡谷所遇见到的偏僻村落、那些长期深居大山深处的村民、那些峭壁上的黑山羊、以及沿途兀自开得热烈的山花,对我都是重要的。重要的超过我在城市里做的很多事。 

跋涉路上,检索自身,清空回忆。 
这旅途是回答内心疑问的路途,是生命起伏的路途,是希翼能通过沉默坚韧,隐忍的实践来穿越精神的路途。于是,在路上保持沉默,尽量萃取出更沉淀的感情。在路上,人所做出的努力,也许是未尽的,甚至仍有许多疑问在心中,甚至也许这就是结果的一种。但都通向自己所求的路程,是清除尘垢,迈向新生的一个过程。所能成全的其实也就是自己所感受到的指引。这样的信念或许微小却真实,是属于自己的路途。  [此帖子已被 鱼骨天线 在 2008-5-11 1:00:1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