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旅游:走过、去过、拍过、累过,大多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身疲惫带回几卷拍摄过的胶卷,冲晒一叠人物永远是前景的照片,作为友人到访时的谈资和炫资,一次旅行的终结大致如此。要问其行程的体会和感受,一个字,要么是“美”要么是“累”,真正能写出游记和编辑DV记录短片的人不多。如果说拿不出一个像样的体会,除了时间和经济因素,也和本民族不善“动”的习性有关。自古多用赏花观景、赏心悦目......调动眼球去看参与性不强--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做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杜牧的《山行》“坐爱”强调了身体的静止,去活动你的眼睛就够了,形成了客观景物的主动和人的视觉被动关系。如果是“做爱”那么我的先人,唯一一次在大好的景致里的主动参与,还干那事儿去了...... 现在的旅游发达国家,更强调文体参与的旅游理念,除去人和景观动态和静态关系,在旅游的娱乐和游览过程中,主张通过身心的参与来获得更大的精神收获。我县水资源丰富,可谓水网密部,世界著名的大河就有黑龙江--夏季,界江漂流探险、此国钓彼国的鱼的界江垂钓、排工的划木筏大赛、自驾马车游北极、虚笼蓄鱼等等都是让游客亲身参与的好项目;冬季,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滑雪、滑冰、雪地足球、冰上象棋、冰灯雪雕、雪地狩猎、打冰窟窿网鱼、马爬犁、极光(天象)观测等等都是能使游客互动的文体活动。开发文体含量更高的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旅游时动在其中,获得更大的精神收获,深刻的旅行经历就会产生极好的口碑,口碑还会使新的游客“动”起来,从而北极村的游客才会络绎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