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上问路时,指路人都提到老街上的老庙。  这就是老庙三义寺,虽只有一间但比一般的平房要高,有香火,后面有配房。不敢想象里面供奉的就是刘关张三位!在其它地方见过的三义,都是凡间的人像,即便关老爷子被神话了,也还有人的气息。而该寺正中立着的三位,则完全被“佛化”,都是大耳垂轮神态安详,没有半点威武的神色。从发髻、法器和手印上看,应该是一佛两菩萨,但其站位又与华严三圣等不同。(向来不拍佛像) 药师佛和地藏菩萨的像,在两边的墙上,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的幡则是挂在梁上的。三义,在这里超越了诸佛! 除了寺庙,老街上还有个广慈庵,门是半掩着的,进深四米左右,看不到什么东西。  这就是老街   有些房屋很旧,但我总觉得还没有旧到很古的程度,数量有限的旧房子,也没有沿着这条叫“后山街”的老街连贯起来。如果没有青石板的步道相映衬,它们就只是旧房子而已。 房子均单薄,看不出雕梁画栋,也并不显气派。  
 没有心思去寻访这些旧房子的由来,因为这离着金口的历史差得太远。而且在地上的青石板之外,其它的东西似乎不再有多少时间上的穿透力。 说是青石板,其实并不是板状的青石,而是一块块麻灰的条石,上面还有凿的痕迹,偶然的一块片状的石板,就显得与众不同。  我在这条老街上走了一个来回还多,在这样的雨天,忽然想到雨巷,颓废的墙是有的,却没有在这寂寥的雨巷偶遇到结着愁怨的姑娘,终于找不到戴望舒雨巷寻香的意趣,就象找不到金口的古迹一样。 逝去的东西,我们总试图从夹缝当中去寻找。找出来的东西可能并不是美好的,甚至相反。   同样的,躲在半明半暗的历史角落,我们或许只能看见这样的境地,却走不进去。  所以,有时候需要客观不需要刻意,可以留个意但不要在意。 [此帖子已被 一直向北 在 2008-6-10 10:11:2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