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假结束了,同事们上班一见面几乎都是互相问:去哪儿啦?
我的回答一出,听者几乎无例外地表示惊讶?
没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我们的目的地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是一个让人觉得滥熟的地方。
其实也不奇怪,我和阿罗都没去过杭州,阿罗更严重,没踏进过江浙地界。
锁定目的地,我们一家五口开始漫游。
庐山西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已经是启蒙必读了。我们此次没上山,而是选择在庐山脚下的西海温泉休闲放松,看奥运会开幕式。
经过南昌,很想去看看滕王阁,这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出门要懂得舍取才能留住最美,我对自己说。《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被广为传诵,现在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等到秋天也去登高怀古吧。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还记得这句话吗?如果不是去了雁荡山,我不会重读这篇高中时学过的《雁荡山记》的。我的办公室居然还放着一本1983年花0.35元购于五堰新华书店的《散文名作欣赏》,书里收录了《大龙湫记》,写的就是雁荡山上神奇的落差达196米的瀑布。这是我自学过的为数不多的古文之一,书上有我标着的读音和释义。可当我看到大龙湫瀑布时,只记得有一篇文章叫《大龙湫记》,其它的内容都交给时间的河冲走了。时间是魔法师,对大脑好象进行了格式化。当生活俗不可耐,文化真会脱身而去么?
夜游雁荡山无疑是点睛之笔,夜幕下,有座山形摇身变成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剪影,栩栩如生。
离开雁荡山,我们专程到溪口转了转,这里山青水秀,很舒服。有几位“疑似蒋介石”在街上晃着,等着游人合影。
在杭州落脚后,我们先去了绍兴。在绍兴,随处可见这样的广告语:拿着课本游绍兴。
有谁没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这一段当年背的很熟哟。
记得《故乡》吗?一定没忘记闰土吧?
还记得《药》里描写的古某亭口吗?阴森森的,有些吓人。这会儿,阳光明媚,车来车往。秋瑾塑像就在亭口,很突出。
离鲁迅故居大约300米就是沈园,陆游和唐婉爱情打动了多少人?到这来不管是爱情甜着的还是苦着的都要读读:“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此帖子已被 罗桑-梅朵 在 2008-9-10 22:46:4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