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守舍恋新疆(之二)------敦煌记行 前往敦煌的那天,天气特别好,秋日的大西北,在强烈的日照下,仍然有几许凉意,除了有一点干燥外,气候还是颇为宜人的. 午餐我们没有进导游小姐带我们去的那家餐馆,(旅行社除了早餐外,正餐是不包的)而是进了隔壁的另一家兰州很大的清真面馆,我们要了两碗兰州很有名的拌面,(类似我们武汉的三鲜面,但面里不含汤水.而是单独的给你一碗味道极为鲜美的牛骨头清汤.)点了几盘素丝一类的凉菜,平时少喝酒的我还特地拿了一瓶敦煌出的啤酒.在卡坐里和夫人慢慢饮了起来,夫人不喝酒,我相劝道:这酒还非喝不可,今天我们就出关了啊!”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把王维送他的好友元二使安西的诗吟诵起来.也祈福我们在接下来漫漫的旅途中偶遇好人,一路平安.一路顺风. 驶出嘉峪关,旅游车在寂寥的旷野上飞驰,望着车窗前方茫茫通向远方的天路,环视路的两旁,广袤荒野,沙石遍地.偶尔掠过眼帘的是零星散布在荒漠中的骆驼刺和荒漠中的公主----红柳,(两种极度耐干旱的植物)骆陀刺的顽强和倔强的绿意,沙漠红柳傲然美丽的风采,让我不时涌出感叹之情.骆陀刺形如针状,非常的丰嫩,而点缀在大沙漠中的红柳,则让我感到格外的惊奇,在那一望无际的盐碱地里绽放着淡淡的玫红色的枝叶,让孤寂,荒凉的沙漠有了生机.细想起来,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乐观,豁达去面对生活,生活就是美丽的. 抵达敦煌,第一站便去那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莫高窟也就是常说的敦煌石窟---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至元代,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自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国外探险者的多次骗取、盗窃,致使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不少的壁画已流失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极其叫人心痛! 我想,这其中与长期以来在莫高窟休身的我们湖北麻城籍的道士王圆录有关,王道士可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啊!功,他有之,过,他亦有之.是他发现的藏经洞.洞窟内存有公元4--11世纪的文字,绢画等文物5万余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瑰宝.实为轰动世界的考古大发现.之后就开始流失.最后仅存下来的文书和绢画不足全部的五分之一.4万多件都被国外的探险者用极低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出境了.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值得一提,也和大家分享的是,在敦煌壁画中,共有4500个仙女飞天的形象,可谓:敦煌飞天,飘舞灵动.婀娜多姿.奥运会的祥云火炬上的图案,就是缘于飞天的动感而来.更值得庆幸的是,16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终于实现了”神七”飞天的梦想! 现在,为了保护莫高窟这罕见,珍贵的历史文物,对凡去参观的游客只允许看其中典型的10个洞窟,5个是必看的,另5个由讲解员统筹安排.洞内不许拍照,没有灯光,只能以手电筒照明.只得说明的是,那讲解员可非同一般,他,(她)们都是敦煌研究院的学术人员,在讲解的间隙中,我和那位彬彬有礼,颇有学术品位的男士聊了几句,原来他是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的研究生.2年前,来到敦煌,耐住寂寞在敦煌潜心从事敦煌学研究.听说我来自武汉,他告诉我,和他同行的还有来自我们武汉大学毕业的学子.只因我女儿也是武大毕业的,此刻,看着他魁梧高大的身躯,我由然而生敬意.是他们让敦煌更加美丽,深邃,璀灿! 游完敦煌,午饭后,我们将马不停蹄,前往鸣沙山,月牙泉. 说明: 我的<<新疆之旅回眸(之一)>>已发在(漫步三镇),经群里的TX提醒,说应发到(边走边看)栏目,便才得之. [此帖子已被 牧歌66 在 2008-10-21 17:48:4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牧歌66 在 2008-10-23 7:39:14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