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祖寺付院芦花庵 2008年10月8日,时虽寒露,湖北黄梅双峰山下的芦花庵竟是秋日融融,金风柔柔。在落成的大雄宝殿,随着净慧老和尚一声划破碧空的狮子吼——开!500多名信众欢悦无比,山水也为之欢腾。芦花庵正式开光. 三年眨眼,风雨千天。“一座仿古建筑佛教道场——芦花庵,就像一位禅者,平静而突然地涌现在这绿水青山之间。 “这是广大佛教善信期盼已久的一处参禅悟道的清修净地,这是那些默默奉献的护法长者供养给三宝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这更是那些不辞辛劳、不避寒暑的建筑工人们在黄梅风景线上描绘的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2004年禅七放香时,老和尚领着十多位居士到传法洞和罗垸水库建设工地检查,又在一片荆榛中发现了“平川和尚舍利之塔”,后来当地农民指向顺峰尖下几处散落的民居向老和尚说,那里有芦花庵旧址。于是,老和尚以手杖拨开过人高的草丛,在茂密的竹林中发现了古芦花庵的墙基。顿时,他仿佛触到了什么,若有所思,于是坐在一块石头上歇脚,随行的居士还在挺拔的竹林前为他摄下一张欢喜的照片。 从那一刻起,似乎在净慧老和尚心海中,便描摹出今日这一幅壮景。随后,多年参学于岭南的宏用、宏诚尼师来了,一看这山这水,一下子便毅然决然地留下;护法善信卢晓民、郝和铭等也一一赶来。他们看师父胸有成竹的构想,如是我闻“芦花明月”的公案,再看到比丘尼众坚定的神态,二话不说——我们全力支持,师父您老人家就规划吧! 老和尚做事为人向以“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为理念,依靠当地政府,突出平民大众,相信众生是佛。心怀佛之智慧慈悲,一切困难都成为简单。所以当地各级政府和四祖村的父老乡亲,在山林土地方面给予了种种方便,才使得这一蓝图欻而变为现实。 2006年正月十五,老和尚提前将宏用、宏诚尼师一行八人送至传法洞入住。当法事作完回到四祖寺,他老人家站在大殿前,回望灰瓦白墙的传法洞,深情地说,总算完成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近二十年来,他在复兴赵州柏林禅寺,还在石家庄于底村建起虚云禅林供尼众安禅,同时建起安养院;芦花庵是他亲手建起的第二处尼众道场,可容纳100多人居住和禅修。 净慧老和尚以此身体力行,来回报他自幼即在尼庵长大的不可思议因缘。发愿,了缘,满愿,大愿无边。 黄梅县人民政府余建堂县长在庆典上高度评价:“净慧大和尚亲任(四祖寺)方丈以来,努力实践生活禅法门,极力中兴祖庭门风,创造性提出了建设‘大四祖’理念,把四祖寺的整体开发延伸到寺院之外。芦花庵比丘尼禅修中心是‘大四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建成,丰富了四祖寺风景区的生态和人文内涵,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保护,展示了广大群众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爱护,彰显了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的生活禅理念,更倾注了净慧大和尚、卢晓民居士等对黄梅佛教事业的匡扶关爱和殷殷护念之情。” 是的,芦花庵的如期建成,是净慧老和尚应请到湖北五年间,恢复兴建的第五处道场,是“大四祖”建设中又一处亮丽动人的人间宝所。 宝所现形,山水有灵。醍醐上味,禅法妙用,一切在不言中。芦花庵监院宏用尼师以“感恩报恩”四字,“随喜护念”一切,她们本照老和尚提出的“信戒为本,禅净双修,坐作并重,自他兼利”的宗风要旨,开启芦花庵的曹洞门风。开光当日,即起“万佛宝忏”,声声圣号,云月有约。芦花映月,明月今朝。 山青青,水潺潺,天蓝蓝。“芦花对明月,明月照芦花。心栖天地外,此地可为家。白云绕翠竹,秋山遍红霞!” [此帖子已被 无影踪 在 2008-11-12 14:11:2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