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冬日里的暖阳。记不清这是哪篇小说里的句子了,但是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爱情是美好的,能给人与温暖,特别是在非常严酷的环境里,爱情可以让人起死回生。电视剧〈甜蜜密〉里,那种青年男女间的自然流露的不为身份、地位、环境、家长和严酷的政治现实所左右的爱情让我们感动。可是那是过去年代的故事,现在我却很少听到这样动人的故事了。打开报纸,包二奶、大学生同居等不少见。现在的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经济上的乃至于观念上的。官方还不敢坦言,我们这些年来性观念的变化,但是在民间却是看得再清楚不过了。以前的“非法同居现在变成了“同居”,就连一些那个大跃进时代过来的人,在对于自己孙子辈时,也是抱着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态度了。 1980年,新〈婚姻法〉颁布了,同时国家还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在新的〈婚姻法〉中离婚的条件被改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经调解无效。这等于从法律上承认了爱情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恰恰从这个时候开始,同居在全国范围内呈星星之火之势,而到了现在,80后甚至90后理所当然认为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了。中国人才从解放前的媒妁之言的婚恋状态中走过了解放后的几十年的自由恋爱时间,就一下子如同美国在二战结束后重建的那样,婚恋关系甚至可以说是男女关系一下子开放到了一个想像不到的高度。我以为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同居时代的到来同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分不开的。以〈金瓶梅〉这本说做为例子。这本书可是在中国历史上饱受诟病的书,尤其是里面的主角之一潘金莲更是家喻户晓的反面角色,坏女人的代名词。可是就是这个一个人物,在1985年的荒诞川剧〈潘金莲〉中,剧作者为潘金莲“翻案”了。中国女性的命运再一次得到了国人的关注和反思。这个时候,许多禁书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记得某领导人有一句话:改革开放如把窗户打开,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跟着进来了。从此,在毛泽东时代造就的全民安全状态、全民道德体系等渐渐发生了变化乃至于被打破了。 记得在改革开放前的那个时代,“同居”是非法的,是犯罪的,查查资料,就可以看到些因为“非法同居”而被治罪的例子。那个时代,大街上是看不到男女拥抱接吻的,就是异性之间牵下手还脸红呢。虽然经济上不富裕,但起码的安全感还是有的,夜不闭户当时不是奇迹。夏天许多人都可以在外面安然的入睡。住户装各式各样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漂亮的防盗网,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串门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可是随着人口袋里钱的增多,这一切都随之而去了。见义勇为的人少了,人们“各自扫门前雪而不管他人瓦上霜”,一个楼道里的人可以好多年都相互不认识,人们的担心越来越多。可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女孩子不怕同居了后就嫁不出去。以前如果一个女孩子结婚前不守妇道或着惨遭异性非礼,即使不自杀以后活的也非常难受,一辈子都在别人鄙夷的目光里。而现在,一个女子在结婚前可以“同居”。当然,这与人们观念的转变是分不开的,许多人不在把“守贞”当作一种美德,而更在于婚后是否忠诚。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个貌似消失了的词“试婚”,我觉得正是这么一个词所表达的内容把中国带如了同居时代。试婚是舶来品,是我们在那个改革开放的初期什么都引进的时候也引进的,中国本土不生产这种产品。记得当时许多人争相购买国外进来的旧衣服,却因此有人染病最后把命都丢了。在一些知识分子、白领阶层、归国人员中特别认同试婚,觉得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几乎全国的人民都顾着赚钱去了,炒股、打工等现象出现了。这个时候,人们开始醒悟了,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过的,人生还可以那样过的。政府也号召人们大胆脱贫。而开始富裕起来的人精神上却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根据一些资料的显示,汉正街一些早期富起来的人很少有人坚持到了最后,不是赌博,就是包二奶,再就是到处挥霍。在旧上海十里洋场上的一些东西又卷土重来。 这个时候,许多人开始重视享受生活了。劳模不再是光荣的,只工作不讲生活质量也不再被提倡。一些个性张扬的人开始出现并影响了周围的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部深入,“发展就是硬道理”已经深入人心。钱,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钱,也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外国人可以的我们也可以”的思想主导下,一些激进的大学生们举起了“性解放”的大旗。尽管在当时的环境中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是还是在民间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同居”正是在大学生中蔓延并扩散到广大民众中间的。在此之前,还只有及少部分崇拜西方文化的白领并不张扬地在试验着。 [此帖子已被 原上 在 2008-12-11 16:49:34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