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80|回复: 17

婺源石城--理坑

[复制链接]

82

主题

438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910
发表于 2008-12-18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25下午4点多钟,我们一行九人俩辆车,分别从青山. 洪山出发前住婺源石城,途经黄石, 九江, 景德镇,婺源北下高速,经清华镇,灵岩洞方向到石城。

石城村位于婺源县西北处古坦乡境内,村头有石壁,宛如古城,危耸的城墙内外有许多古树名木,最让人惊叹的就是这里的百余棵枫树,每棵树高都在30多米以上,巨大笔直的树冠,超过村里的粉墙黛瓦,清晨雾气或炊烟中的火红枫树简直就美得像人间仙境,古民居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与傲霜红枫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水墨山水画

我们到达石城时已经大约零晨1点多了,在摄影之家接待中心戴海彬处住下,进大门收费员联系的每床位20元,到了店里老板变睑,每床位收30元,有卫生间40元,虽然不贵,也算干净,但有一种被宰的感觉。夜深外面一片漆黑,也不方便另找他家旅馆,只好住下,水也不热,洗了-下就睡,5点半大家起床洗刷,完毕就爬上石村与程村之间的石峰上,选择好位置,采取逆光或者是侧逆光拍摄。比我们早到的各路摄影家们,长枪短炮在各个山头上抢占了自以为最好的位置。不少是看来以此为生的职业摄影师,还有不少是老师带领着的摄影爱好者,山头上下,少说也有百余人。向程村望去,几株参天大树挺立于村后,有红有绿,既象彩色屏风,又象一把巨伞,辟护着一片村舍。绿色的是樟树,红色的是枫树。枫树虽然不是灿若焰火,但映衬着白墙黑瓦,也非常漂亮。

中国人真伟大,能发明烧山茶油壳形成漂亮的烟雾,吸引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云集在石城,石城的程村因枫树环抱,晨雾悬挂树腰,红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加上早晨村民的炊烟,烧油茶壳的烟,在这个小山洼里汇聚,就构成了如梦幻般的仙境。这上山的人群记录这如画景色的时候,自己也成为了画卷的一部分,又是一道新的风景线.

    八点多钟从山上下来,走进程村,在村里拍到九点多钟开始回石村吃早饭,十点左右从石城出发到长溪,进入长溪土路, 在修路,只好返回,经研究决定去沱川理坑,途径彩虹桥吃的午饭,2点多钟到达沱川余地主美术写生基地,余地主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安排去理坑拍摄。

 

 理坑

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村落嵌于锦峰秀岭之中,苍松翠竹与黛瓦粉墙映衬,古道石梁与湍湍流水相伴,构成了一幅清丽脱俗的乡村画卷。
  
沿清溪构筑的明清府第有尚书第天官上卿第都谏第驾睦堂司马第等,翘角飞檐,雕刻工艺精湛,图案寓意隽永,被艺术家称为获取作灵感的源泉

  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582卷之多,其中5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我们在村中和山上拍到太阳下山,干6点钟返回沱川镇,晚上余地主进行盛情招待,在次表示感谢。

1276点起床,步行到理坑拍晨晖,理坑虽然住户比石城多,建筑比石城大,但早上的炊烟远不加石城,村边没古大树木,也没云和雾,很平谈,有的朋友拍打霜的白菜,9点下山回余地主处吃过早餐,天气变阴,我们决定返汉,于5点钟到家,结束了这次婺源石城, 理坑的愉快之行。

好人—生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438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9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生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98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900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12-18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水墨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59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0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12-18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438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9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生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6

回帖

43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14
发表于 2008-12-18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得非常美!欣赏学习了!明年我也要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438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9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生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84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05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12-19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极了!

漫漫悠悠 游周边山水 快快乐乐 结身边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万

回帖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78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12-19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极了!
只要心是晴朗的生活就没有雨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555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010
发表于 2008-12-19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奇 : 在看什么?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42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403
发表于 2008-12-19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雾色李坑!
围脖: [url]http://weibo.com/138861616[/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1489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9729
发表于 2008-12-19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洋微风:
雾色李坑!

理坑不是李坑,李坑的特点是“小桥流水人家”。

李坑地处婺源县城与江湾镇之间,《辞海》把“坑”字解释为地洞、深谷,婺源话“坑”则是溪的意思。这里作为我国第一大姓——李氏子孙聚居之地,在群山环抱中涓涓小溪十弯九曲穿村而过,自然就有了“李坑”这个既有点儿令人费解又非常新颖别致的地名了。但是,李坑不同于“理坑”。理坑原名理源,位于江西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该村建于北宋末年,村人崇尚“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几百年来先后出过以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为代表的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有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李坑也建于北宋年代,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 12 公里。据《李氏宗谱》记载,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唐朝宗室李洞自祁浮溪新田迁此建村,村名原称“理田”。村中老人讲,他们的远祖在帝尧为部落首领时担任执掌刑法的官员——大理。当时以职官为姓称为“理”氏,现在的李姓即由此衍变而来。始迁这里的李洞为永志不望祖姓,并根据躲避黄巢之乱移居江南时“占得从田之签”,取名为“理田”。直至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旁,久而久之便俗称李坑了。

 

一直认为不说话不会死的。 现在才知道还有一种死法: 看戏笑死。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9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的地方!喜欢彷徨在这寂寥的小巷,喜欢抚触精美的木刻。LZ拍出了感觉:)
我即不是张爱玲,你也不是胡兰成,so,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交集呢? 离开,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257

回帖

868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84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2-22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情人:

海洋微风:
雾色李坑!

理坑不是李坑,李坑的特点是“小桥流水人家”。

李坑地处婺源县城与江湾镇之间,《辞海》把“坑”字解释为地洞、深谷,婺源话“坑”则是溪的意思。这里作为我国第一大姓——李氏子孙聚居之地,在群山环抱中涓涓小溪十弯九曲穿村而过,自然就有了“李坑”这个既有点儿令人费解又非常新颖别致的地名了。但是,李坑不同于“理坑”。理坑原名理源,位于江西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该村建于北宋末年,村人崇尚“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几百年来先后出过以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为代表的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有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李坑也建于北宋年代,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 12 公里。据《李氏宗谱》记载,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唐朝宗室李洞自祁浮溪新田迁此建村,村名原称“理田”。村中老人讲,他们的远祖在帝尧为部落首领时担任执掌刑法的官员——大理。当时以职官为姓称为“理”氏,现在的李姓即由此衍变而来。始迁这里的李洞为永志不望祖姓,并根据躲避黄巢之乱移居江南时“占得从田之签”,取名为“理田”。直至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旁,久而久之便俗称李坑了。

 

 这是我8月拍的理坑的入口。

 

楼主有一张,我也拍过,只是时间不同了。角度都几乎一致。呵呵

 最有意思的是,在大余湾我们也有一张相似的片片,一个从左边拍的,一个从右边拍的。太有意思了。

[此帖子已被 枫桥 在 2008-12-22 17:51:58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257

回帖

868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84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2-22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跟一张,向各位大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779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5807
发表于 2008-12-23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拍得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438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9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9 01:43 , Processed in 0.0618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