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上班,我第一件事是看看窗外:一群小可爱仍然在不辞辛苦地继续盖着它们的“房子”。可怜的马蜂,没有了“房子”,冬天即将来临,它们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 在夏天的某一天,我们无意往窗外看的时候,发现了稀奇:在东边的窗户上方悬挂着一个成人拳头大的马蜂窝!吓得我们连这扇窗户也不敢开了。这些小生命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要知道我们的办公室在16楼,周围也没有茂密的树木草丛,也不是荒郊野外啊! 上网查了查,才知道,一贯被我们视为“恐惧”的马蜂也有好的一面呢。马蜂属膜翅目胡蜂总科类昆虫,是农林害虫的天敌,但也是养蚕业、养蜂业的害虫。马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与人为敌,只有在感觉到自身生存受到威胁、需要自我保护的时候采出击。对这话我相信,起码它们从来没有攻击我们。我们在室内工作,悬挂蜂巢的窗户是不能开了,但我们偶尔也打开蜂巢左边的窗户通风。那些马蜂在窗外飞来飞去的,珍惜每一个时光,用小小的翅膀承载一个个无比美妙的日子。但它们从来不探头到室内,偶尔有一个误飞到室内,我就用报纸轻轻地包起它,把它从窗户放出去。 渐渐地蜂巢越来越大,有足球那么大了。蜂巢里有许多蜂蛹,个个白白的胖胖的安静的在“小房子”里,它们是吃蜜吗?不得而知。成年马蜂天天显得十分忙碌,大概要继续建蜂巢、要养“宝宝”。一段时间后蜂窝里的“宝宝”少了,而黄色的马蜂增多了,但在室内依然听不到它们飞翔的声音。我总是怀着虔诚和敬畏,向玻璃外面的小动物小心翼翼地窥探:这些马蜂体型较大,色泽鲜艳,有黄色的,有黑色的。好像成年的马蜂是黑色的,才从蜂房里孵出来的是黄色的。因为有了这群马蜂,我们在休息时多了一项趣事,戏说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办公室气氛也更加融洽。 “十一”长假后,我悲哀地发现,蜂巢没有了――原来是清扫墙壁的工人把它戳掉了!那些马蜂没有了家,只好集聚在原来蜂巢的旧址上,而且也没有了以前的多。依然执着的蜂们还在一丝不苟地盖“房子”,但是,显然因为天气、数量减少等原因,建房子的速度明显减慢了。气温是越来越低了,我在一个小盒子里装上两块糖,打开窗户小心地用绳子将盒子悬挂在窗外,希望给这些蜂们一个家、一些吃的。两天过后,我发现了自己的努力是枉然,蜂们依旧在建筑自己的房子,而且已经建起了蜂巢的大梁。据说,膜翅目昆虫是除了人之外地球上最富于智慧的生物。它们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力量再建“家园”,显然是不会接受我的“嗟来之食”。毫无疑问,我是按照人的思维来推理蜂们。 生命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热爱自己的生命,也应该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马蜂也许不是对人类特别有益的动物,但它们的坚强、韧性、坚持在天气越来越冷的时候显得特别。 它们的“房子”没有了,在寒冬来临前也建不起新的“房子”,但是它们一直在做,一刻也没有停止努力。 现在,那些马蜂不知了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