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山游记》 正月初七,应友人邀请纵八分山,携侄儿欣然前往与友行,是日,薄雾笼罩,混沌不开,远远望去,八分山若影若现,于平淡中竟添几分神秘。 八分山,海拔272.3米,距武汉东湖风景区南28公里余,纸坊城区西北,此山有水分流如八字,故名八分山。山体平淡无奇,平时印象中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走完。为寻野趣,便从北面小山脉进山,与平时登山一样,破冰、留影不可少,所不同的是燃放了鞭炮,以示对春节的庆贺和正月初七民俗的尊从。 同行的人大多都有登山经验,也有不少人曾来过八分山,原以为,此次登山增加一个小支脉山,并不放在眼里。没想到山不高,坡却很陡峭,极少有人走过的坡上,厚厚的落叶极为松软,一不小心就跌倒在地,光线很暗的森林里,高大的和低矮的各种树木交错生长,带刺的野蔷薇遍地都是,队伍不时的停下开路,真的是举步艰难,有时不得不猫下腰来爬行,此时,才是名符其实的爬山了。在爬山的路上偶而惊起一两只飞鸟,便引来一片惊嘘,有手脚快的迅速举起相机抢下这难得的瞬间。 刚登上小山粱上,一行人等早已气啜如牛,大汗淋漓,身着单衣尚嫌热。山粱上的路还算平坦,但树木更密了,有的地方一两米外就看不到人。大家不得不大声的呼喊着联系。多情的野蔷薇随处可见,在你不经意间就抱住你的腿或热情的拉住你的手。此时,你不得不停下脚步和它亲密应酬一番。有时,它也会冷不丁的趁你不备,吻一下你的脸,给你点小小的意外和刺激,引得一声惊呼后,便是大家一片哄笑。路,似乎更加难行,一边砍树开道,一行人等跌跌撞撞,如蜗牛般前行。 当我们艰难的走出小山时,早以是大汗淋沥,很多人此刻似面如桃花,汗气如柱,似冬去春来,哈哈,好一个纵山喜迎新春。 稍事休息,便向八分山主峰挺进了,虽然山比前面的高,坡更陡峭,但感觉并没有前面爬过的山难行,真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需看”啊! 一路空山无语,唯有在路上的我们脚步声,在山顶上有一棵大树很是称奇,此树长着十个一样粗大的树干,于是便有“十兄妹”美誉,,也有称“十全十美”。在山坡上,不时看到有的树则似龙盘虎踞,千奇百怪。其中有棵树最奇了,恰到好处的长在最陡的坡路上,呈现出沙发靠椅状,可共两人靠着休息,登山者,大多爱在此小憩片刻,树干自然被磨得光光亮亮的,好有灵性的八分山,难怪上山的路边的大树上,到处都是许愿吉祥的红丝带在空中飘荡。 不一会就爬上山顶,极目远眺,群山在雾气中道是凭添几分如梦如幻的感觉,俯瞰山下的都市,时隐时现,如蓬莱仙境,脱俗之感由然而生。正当陶醉之时,同伴催促赶路,我不情愿的回到现实中来。八分山确实与众不同,山上路径纤陌交错,极富立体感的山道,引导着我走向着大山深处,不一会,远处被云雾缠绕着的的古老的寺院显现在眼里,陈壁黛影。不一会便消遁无踪。耳边轻轻的响起一下钟声,那荡人心菲的钟声,回荡在寂静的群山里,平添了几分幽静和神秘。寻着钟声,踏上一条林间用片石筑就的古道,那磨得光光的片石,诉说着年代的久远。路在左拐右弯沿伸,我在高一脚低一脚前行,转眼就看到退色很严重的黄色的山门前,山门的上写慈云禅寺,山门上依稀看到干枯的野草枯树枝。门前有一不平场地中间,一棵古老的松树迎来送往,痴情守护着山门。那钟声恰到好处的从山门里飘出,寻着钟声,透过朴实的山门,古朴的寺庙散落其中,庄重肃穆略显冷清,此刻,我的心一阵悸动,心忽的凝重起来,,,,,,。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慈云寺掩映于青松绿竹的深处,融会于空灵寂静的半山,深入空寂、万虑洗然、隐居青山、坐看云起。历史悠久的寺庙,在山门外密林当中,有一块刻有清嘉庆二年的和尚墓地;龙王殿内,供奉着刻有花纹的古砖残瓦在诉说历史的久远;在观音殿前,熊廷弼那副“八洞仙子拍肩来远瞩高瞻一带湖山过眼晓,八分山龙王灵气在兴云沛雨万家烟火祝馨香”的长联,供游人香客凭吊,透出慈云寺往日旺盛的香火。 从慈云寺后门的西坡小道攀爬上去,便看到子午石了,子午石,是因为在子时和午时,月、日之影正对此石而得名。子午石是南北向生成的,高1500厘米,底宽1100厘米,顶宽55厘米,厚500厘米。可惜现在的由于风化等自然界的侵蚀,已经没有了曾经高大的形象了。可惜天不做美,时辰也不对,看不到子午石的风彩了。 转身向山脚下的自然造就的白云洞走去,传说为白云仙子居住之地,昔日黄鹤飞离黄鹤楼时曾在此栖息,故才有白云黄鹤的传说。可惜,通向白云洞好好的山顶上沿着山梁修筑如万里长城一般的高大石墙,攀上大树看到大墙内外,并无两样,人为把山分割成南北,让高墙内外的老死不相往来。让人心生几分遗憾,,,,,,,下得山来,白云洞近在咫尺,我却无兴前往观赏,与别朋友道别后,如离群野鹤而去,,,,,,, 在路上,心底不断的回荡着一个声音,愿慈云寺的钟声保佑八分山更加自然、和协、美好吧! 楚君 于2009年2月1日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