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爱情不能当饭吃,一要吃饭,再谈爱情。
古语也有印证——饱暖思淫欲。尽管淫欲并不能够完全代表爱情,但起码能代表很大一部分。 …… 其次,婚姻是两个利益集团的结盟,所以,早些时候讲究门当户对,当然,现在也很讲究这些。 地主不会把自家的闺女嫁给贫农,因为他们觉得那样自己会吃亏。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会稀释,会好死了穷鬼。所以,地主们一般是地主家之间通婚。 康熙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他得根据利益集团的需要娶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女儿做大老婆,做皇后,不谈爱情。 与之相同,努尔哈赤、康熙们的女儿们,那些王公贵族们家的公主们,一般都是因为利益而嫁人联姻的,几乎全部都不是为爱而出嫁。 但是,一夫多妻制的社会,爱情对于爷们而言还是有解决方式的,因为那时的爷们可以纳妾。可怜的是那时的公主们,她们却没有一丁点获得真正爱情的机会和权利,甚至不如一介草民。 娶的大老婆,就是妻子,俗称大太太,排位第一。利益的需要,一般要求门当户对,纳妾就不必如此了。差点的人家就差一点,因为大太太掌握经济命脉,相信资产不至于会太过流失到门第差一些的小妾人家。 所以,那时的爷们,一般在情感方面,比较而言,选用在小妾之类的人物身上满足。 有俗话为证: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娶妻,是为了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的需要,那么纳妾,绝大多数程度是因为情感、精神以及娱乐的需要。 到了共和年代,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被法制化。但是,更多的还是主要的是保护利益各方的利益,涉及感情的方面比较少。 因为一夫一妻的限定,所以,既有现实又有爱情的婚姻就显得难度高得多了。 也就是说:双方利益都能够得到平衡和保障,又能够娱乐得开心,这样两个利益集团和娱乐爱好者碰到一起的可能性在逐渐减少,而且没有名正言顺的方式解决利益平衡以后的娱乐需要,比如纳妾。 因而,那种既能活得好,又能玩得舒服的婚姻,就显得弥足珍贵,难以寻求了。 …… [此帖子已被 茬子 在 2009-2-26 13:35:34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