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向警予墓拆掉复建辛亥铁血将士墓吗? 辛亥革命即将百年,武汉正投以巨资整体打造首义文化,其中武昌动作最大,近闻要拆除在烈士祠原址上兴建的十几栋房子,恢复明清皇殿旧观,让其与首义广场、紫阳湖、起义门连成首义文化中轴线。 这代人不惜血本营造首义文化,其决心和力度可与前代人大力张扬“红色文化”建设施洋墓、林祥谦旧居、红色革命公墓等相媲美。真是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思路和重点。 汉阳是辛亥革命阳夏之战的主战场,但是至今得到的消息是竟然还没有项目纳入百年纪念的一揽子规划。据了解,汉阳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共约3000人,部分遗骸分别葬于龟山尾和月湖东宏仁亭一带。民国二年暨1912年,民国政府修建辛亥铁血将士墓,黎元洪还为碑名题字。 上世纪50年代兴建长江大桥,龟山上的辛亥烈士墓及“红色战士公墓”等一起迁往扁担山烈士陵园。到了198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不知是根据哪位人民代表的意见,把红色战士公墓迁建回了龟山,并特别突出了向警予墓,占据了最重要的山顶;而将辛亥铁血将士墓仍置于扁担山。这样移来移去为政治需要本无可厚非,但是为什么厚此薄彼,却有思想领域里的禁区在。 一、 辛亥革命被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怎么能跟它“同流合污“?能够容许它存在已是相当客气的了。 二、 把红色战士公墓和向警予墓放在显要地方,有利于进行无产阶级的革命光荣传统教育,永葆红色江山万年红;那辛亥铁血将士墓之类显然不能担负起这样的伟大使命。 现在,我们的认识当然不停留在上述陈腐观念。在理解当时人的政治思想水平的同时,我们从今天的视野来比较权衡一下,以红色战士公墓和向警予墓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与辛亥铁血将士墓为载体的“灰色文化”,到底孰轻孰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观点都允许探讨。窃认为有一条可以肯定,在今天的世界潮流和两岸关系的总格局下,“灰色文化”更多体现的是为民主共和而奋斗的内涵,易于为各界所接受。试想一下,台湾同胞或海外侨胞到武汉来,会想上龟山去看红色文化吗?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存续了半个多世纪,武装了几代人,还要延续到什么时候呢?台湾如果也大建被中共杀害的烈士墓,则中华民族“怨怨相报”何时了? 从武汉市打造首义文化的总体规划来看,要考虑把汉阳列为重要一部分,在龟山恢复辛亥铁血将士墓,让它作为阳夏保卫战主战场的标志是可以考虑的。龟山很小,且主题要突出,就只有让红色战士公墓和向警予墓委屈一下了(相信烈士们也会顾全大局)。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没有哪位领导敢拍这个板,他们过去敢于决定拆除中苏友好宫,现在敢于拆除洪山广场,交多少“学费(其实是民脂民膏)”都在所不惜,就是不敢犯忌——在思想禁区里如此“离经叛道”。 其实,想想“武汉的中南海”——东湖梅岭毛泽东旧居已被拆建为高档娱乐休闲场所,“二七”大罢工的原发地江岸车辆厂被整体出卖,所谓“红色”早已并非那么神圣不可侵犯。再说了,向警予者,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共产党人,大革命时期,她受党的安排到上海跟党的理论家彭述之当秘书后,就与蔡和森离了婚;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她不是正式代表,而是一位文盲纺织女工代表的记录员。此墓与彼墓究竟谁更应该立在堂堂龟山?我不说了。 想当年,黄兴女婿的一句话,有关领导就决定把黄兴雕像从武昌蛇山移到了汉阳龟山。我的这一句话当然不会因人微言轻而让有关领导动心。眼下即届清明,纷纷春雨中忽发思念,想到那些辛亥革命先贤们,故滋生上述这一胡思乱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