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8|回复: 25

纪念魂归深山的不知姓名的大哥

[复制链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3-9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魂归深山的不知姓名的大哥

杈子,作于:2004年4月2日清明节前

 

    直到他逝去,我都从来没有见过他!
     知道他这个人,他的生事和不幸的命运是在处理他的丧事的时候。他是我父亲一位挚友的外甥,死的时候50多岁,而他的六个孩子中的五个都还没有成年,最小的那个儿子才刚上小学。

     他来自鄂东的大别山的尾翼,住在贫穷的深山里面。因为穷,所以过了三十岁还娶不上媳妇。说是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才娶了同样贫穷的自家亲姨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亲表妹做媳妇。

     这样的近亲结婚的故事发生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就是很让人惊奇的了,但是,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在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的年代,他们这对近亲夫妻居然一连生了5个健康的闺女。据说是生了罚,罚了生,越生越罚,越罚越穷,并因着深山里固有的生儿防老的世俗人情味,也终于没有能够阻止这对穷夫妻在他们的第六胎生下一个养命的儿子。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孩子也没有身体缺陷和智力障碍。

     养命的儿子长到读书的年龄,这位大哥已经50多岁了,而且也就刚好到了不除外打工挣钱就没有办法供儿子读书的残酷年代。 没有技术的大哥无可奈何地来到了省城,在一个老乡的给城里村民盖私房的施工队里干一些杂活。据说干了还不到一个月,在没有人愿意爬上去拆那个看起来摇摇欲坠的龙门架的时候,可能是为了回报人家对他这个50多岁人的收留之情,憨实的大哥自告奋勇应承了这个危险的差事。但是,他却最终没能避免在龙门架倒下的时候,和其它几个人一起摔死的悲惨命运。

     他终于没有能够享到儿子的福,甚至在故去的时候,养命的幼小的儿子也未体会到失去父亲的痛苦,更没有能力去为父亲争取应得的权益。悲痛欲绝的孩子的妈,这个时候已经失魂落魄了。多亏了各地的亲戚朋友以及村里的干部在这个时候汇聚省城出面交涉,才为她们孤儿寡母争取到了8万元养命的钱。

     带着那是山里的大哥用生命换来的钱,和大哥发着热的骨灰,他们又复归了深山。

     安息吧!魂归深山的不知姓名的大哥!但愿您的儿子一切都好!


详情请看: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11&ID=31378&replyID=&skin=1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

主题

4811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025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3-9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杈子ID被盗了?

追随你的背影走在路上 有一天我也将成为背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主题

3852

回帖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7597
发表于 2009-3-9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嘉诚的老婆也是他表妹.

楼主写的短篇小说??不错.

祝愿他们都一切平安顺利吧

电脑城IT挨踢业内人士.从小不学好,长大卖电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那帖子的时候,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因为当时临近清明,总是让人对故人有些伤感,所以有感而发。

    20 06年,一个机会让我问了问知情人那个当时只有8岁,现在已经长大了很多的遗孤的近况,得到的消息是:那孩子就是不能如母亲以及他故去的父亲期望的那样好好读书!仔细想了一想,现在这个大环境,要好好读书确实也是蛮难的!首先要有老师好好教书,其次要拒绝繁华和尘世的诱惑,最后还需要好的智力和足够的银子。那拿命换来的8万块钱,难得让孩子把书好好读出来!

     我们有的只能是感叹,确实帮不上什么忙!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又快到了啊!

 

2008年的初夏,接待远道而来的父亲的那个朋友,就是这位大哥的亲舅舅。

当时,老人家把他在武汉的几个亲戚也约了一起,而我并不是很熟悉。

席间问到那位魂归深山的大哥,他的那六个孩子现在过得怎样!?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座的一位美眉,居然就是那六个孩子中的一位,大概是老三或者老四,在武汉读大学专科。

就当时的形势看,六个孩子就她最爱读书,所以读出来了。读书的费用基本上上靠早熟的姐姐和妹妹们在外打工赚的钱。而最小的那个养命的儿子,却没有好好地读书。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3136

回帖

1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2199
发表于 2009-3-9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茬子老弟:

    你的故事是个悲剧,绝对的。

    表哥表妹开亲,老祖宗们都是避讳的。近亲繁殖的悲剧还少吗?你故事中的主人翁,目前情况且正常。老话说,隔代传!偶不多言…………

    该剧情在现代应杜绝发生,可是……

风景在路上,快乐在后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老哥啊!

应该说,我描写的故事是个悲剧,不是我的故事是悲剧哟!

就您所言的问题,我正想在这个帖子中进行一点观点的阐述。

目前我只见到过那六姊妹中的喜欢读书的那一个,当时观察觉得,身体和各方面正常,觉得还算欣慰。

曾经听一个人谈起过杂种优势和纯种优势的问题,发现我们很多人并不是很能够搞清楚其中的正确道理。

杂种的优势应该是在于减少物种变异导致出现品种畸形,而纯种的优势在于物种的优质基因的存续。

据那位既懂生物学,又懂人类社会科学的朋友介绍说:人类无法保持纯种的优势,是因为伦理的原因,而不是生物学的原因。

他 的意思是说:比如马、藏獒这些生物品纯,人们都希望它们的血统越纯种越好,就是不和别的品种杂交,实际上就是近亲繁殖。纯种马和纯种藏獒要比杂种昂贵得多。

据说,这些纯种马和藏獒等,基因比其它品种优秀的原因在于,那些带有劣质基因的个体,在存活到成年之前都夭折了,只有那些有坚强基因的个体,顽强地存活下来,并且越来越强。

人类之所以不能如此,就是人不能接受用夭折的办法来淘汰不好的品种,进化基因,因为那样太残忍。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系很近的亲属之间,缺乏神秘感……

[此帖子已被 茬子 在 2009-3-9 21:26:39 编辑过]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件意外事故的处理,实际上也有很多细节值得一提!

在任何年代,死人翻船基本上都是最大的事情,所以大家用“死人翻船”这样的词汇描绘事态的严重性。

民间对于纠纷的处理,有一些方式虽然很让人不屑和厌恶,但是,在官方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的时候,尤其是没有闹到需要官方来出面解决的时候,民间的办法也纯属于一种无奈。作为官方,几本的态度是民不告,官不究。民在告之前,基本上都会自己争取“庭外和解”,这样双方成本都相对低一点。

尽管很多人不屑那种极端一些的手段,但是,轮到自己或者自家亲属的头上,估计再讲道理的人,也不出出面阻止亲属采用被外人看来很不屑的极端办法来进行处理。

所谓极端办法,就是聚众营造声势,在强大的声势下,逼迫矛盾的另一方做出让步,并答应曾经不愿意答应的要求、条件。

类似这样的事情,时有耳闻。一个人出了点什么事情,乡下七大姑八大姨全部出动,进城,问题不解决,不走。吃住由貌似理亏的一方全部承担。

一般而言,死人翻船的事情,理不亏的基本上都是死人的一方。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老实话,农村在村民,一个村子的人,在一起住着也许有很多矛盾,但是在一致对外方面,确实比城里人更加团结,尤其是遇到类似这样死人翻船的事情的时候。

一个自然村,基本上都是世代居住在一起的,彼此之间几乎都多少有一点亲戚关系。

另一个方面,尽管很多传媒描绘的村民的基层选举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不管民主假还是不假,比较根本的一点在于他们参加投票的人不都是傻子,而且可以说基本上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要选那个有能力又确实愿意为大家做点事情的人当大家的领头人。而且,他们一定是会按照这样的意愿去选的。他们不会傻到选一点能力没有,而且只顾自己的人。即便错误地选了这样的人,很快也会在下一次把那人选掉。

一般而言,这些被大家选出来的村干部,或多或少都要比一般人强一些。在处理死人翻船事故的时候,他们也要显得比一般人有能力,有魄力一些。

本帖所描述的这件事故,据说村支书为了自己村的村民的利益,也从山里赶到了城里参与了事故的处理,并为本方的当事人亲属争取了应得的那一部分补偿的利益。其表现确实赢得了死者亲属的信任。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势群体的任何一方,都是很值得同情的。

站在包工头的一方来看这死人翻船的问题,包工头虽然有可恨的一面,比如不注意劳保和安全,剥削和压榨雇工,但是他们却也承担了很多的风险,同样也受着压榨。

每一项最粗最累的活,如果需要发包出去,基本上都是包给了刚从民工变成了民工头的小老板,小包工头。他们很多都是无可奈何地接受已经被层层盘剥了多次的分包工程,利润微薄,但是不做也一样饿肚子,没饭吃。

他们的班子一般也都是自己村里投靠来的老乡,或者老乡托的老乡,碍于面子或者难得请到更年轻更麻利的人,所以,即便是生手或者年纪不算年轻的老乡,也会设法给人一点活路。

原本是一件积善积德的事情,倘若变成了死人翻船的大事,想来也不是包工头所愿意的。

当时他们修建的是一个村里村民的私宅,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那种带有种房子嫌疑的可恶的建筑。事实上,这样的水货私人建设方,也是根本没有抵御死人翻船这样大事的能力的。所有这些,在都凑齐发生在最弱势的群体的里面时,就显现出大家是多么多么的脆弱和可怜了。

当我得知那个出事的包公头,也是很不容易地培养了一个清华大学在读需要用钱的儿子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该同情、该痛恨的究竟是哪一方。

不过,现在说来,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估计,几家人,都已度过了那段非常困难的时期。时间已经渐渐抹去了当初的痛和恨,大家活着,继续努力,总是有希望的!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1489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9729
发表于 2009-3-9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熬。
一直认为不说话不会死的。 现在才知道还有一种死法: 看戏笑死。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226

回帖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182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3-9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32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1075
发表于 2009-3-9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说明我国的婚姻法,和计划生肓法宣传力度还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主题

5423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81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3-10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工作原因,我可以经常接触一些农村的家庭.......我几乎就没有看到家里少于2个孩子的,很多都是3个或者3个以上!
我爱猪头 胜过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农村的超生人群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供大于求的廉价劳动力,但随着人的培养成本越来越高,占用的社会资源也越来越多。

    关于这六个孩子,原本是想帮一帮,但是,却也只能通过她们在城里的亲戚和她们取得联系。而她们的那些城里的亲戚实际上比我还要富裕,所以,貌似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其实,在我的思想里,贫穷和孩子多,也是有很深的关联的,选择孩子多的人家,内心就做好的养育孩子的时候过苦日子的打算,他们才会如此选择。

    后来在《在路上娱乐网》的《爱心关注》栏目看到一个帖子——[ZT]坚决不赞助超生家庭的贫困生,越发就不大想掺合这些事情了!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万

回帖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78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3-10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节就要到了,此文“杈子,作于:2004年4月2日清明节前”

逝者安息,缅怀故人。

清明节前发此贴,个人觉得应该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看了楼主的阐述发现,原来是在讨论一种社会现象?也许这才是茬子真正想“探讨”的。

怪才!

 

只要心是晴朗的生活就没有雨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42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921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3-10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强忍着心里的难受看完这篇帖子的。那些亘古不变的大山、山上那些亘古不变的村庄、村庄上那些亘古不变的父老乡亲、乡亲脸上那亘古不变的忍耐和顺服,依次从我眼前浮现。他们在种种窘迫中卑贱地出生,又在种种挣扎中无奈地死去,生,既如野草般无人理会,死,亦如野草般无声无息,人生于他们不过是场寂寞而痛苦的旅程。

同样生长于大别山区的我,非常了解文中的主人公以及无数个与主人公相似的广大农民。他们以他们宽厚的脊梁,数千年地承担着养育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重担,对于身受的种种,他们从来就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很少想到去质疑、去抗辩。几千年如一日的卑下地位,造成了他们习惯性的失语。就算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他们仍然属于被屏蔽的群体。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世界,距主流社会、主流声音非常遥远,主流社会从来不了解他们,也从来没想过要主动了解他们。感谢楼主,代他们露了下脸,发出了一点点微弱的声音(虽然是在我们“在路上”心版这么狭小的范围内),并期望楼主多多发一些类似的帖子(把打口水仗的精力都转移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轻云:

我是强忍着心里的难受看完这篇帖子的。那些亘古不变的大山、山上那些亘古不变的村庄、村庄上那些亘古不变的父老乡亲、乡亲脸上那亘古不变的忍耐和顺服,依次从我眼前浮现。他们在种种窘迫中卑贱地出生,又在种种挣扎中无奈地死去,生,既如野草般无人理会,死,亦如野草般无声无息,人生于他们不过是场寂寞而痛苦的旅程。

同样生长于大别山区的我,非常了解文中的主人公以及无数个与主人公相似的广大农民。他们以他们宽厚的脊梁,数千年地承担着养育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重担,对于身受的种种,他们从来就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很少想到去质疑、去抗辩。几千年如一日的卑下地位,造成了他们习惯性的失语。就算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他们仍然属于被屏蔽的群体。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世界,距主流社会、主流声音非常遥远,主流社会从来不了解他们,也从来没想过要主动了解他们。感谢楼主,代他们露了下脸,发出了一点点微弱的声音(虽然是在我们“在路上”心版这么狭小的范围内),并期望楼主多多发一些类似的帖子(把打口水仗的精力都转移过来)。

谢谢楼上的鼓励!

认识、知道很多人,很多普通的人,很多普通人中特殊的人,需要机会和机缘。

尽管很多时候都差不多算是擦肩而过,但我比较习惯性地渴望多一些了解他们。

有人借上帝的口说过一句话:For God every child is special.

有人借上帝的口说过另外一句话: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他存在的价值和使命的。

我们应该发现并承认其价值。

原贴:拉萨,那些懒懒的下午     拍摄:花满楼

主题:这样的擦肩,一生会经历多少?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3 19:46 , Processed in 0.0576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