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二: 2008年6月13日下午7:00,我们黄冈游骑兵户外俱乐部一行7人(6个男人1个女人,6个大人1个小孩)与鄂州大脚印户外俱乐部26人(25个大人1个小孩,19个男人7个女人)共乘33座金龙客车,从鄂州出发,前往宜昌石牌桐麻沟,开始了桐麻沟溯溪户外之行,15日下午7:00返回黄州,历时整整两天两夜,人均花费260元。 回到家后,劲骑士一直很沉默,不想说一句话,也许是累了,完全没了以前户外归来的兴奋。他老婆问劲骑士:“你怎么啦?怎么和以前不一样?”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劲骑士想是户外改变了他。那就是,劲骑士深刻地认识到,行为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语言的含义。你要想问劲骑士户外是什么感受,仅仅听是不够的,劲骑士也说不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去亲自体验一下,他想每个人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
每次户外的经历,都带给劲骑士不同的感受,让劲骑士对自己、对生命、对世界都有新的认识和感悟,每次户外的感受,都在悄悄地改变和影响着我的思想和性格。这次桐麻沟之行,感触很多,有一种来自于心灵的震荡。
震荡之一:我们的棒儿子-----“小陈”。
大家看见的也许是他的蜡笔小新式的调皮可爱和他的小“色爪”。在大家眼里,他就象一个开心果,一路上,给疲惫的我们带来了无数意外的快乐和欢笑。而我却更加喜欢和关注他的另一面:他的勇敢和坚毅,他的勇往直前,他的超强体能,他的迅速融入团队的能力,这些都让我惊叹不已。14日的溯溪,从上午10:00进谷到下午7:00出沟,历时长达9个小时。一路上的艰险和疲惫我就不说了。我们基本上都是泡在水里,身上的衣服从来没有干过。有些水域,我们大人趟水就可以过去,“小陈”却要将整个身体浸在水里游过去。所以,他泡在水里的时间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长。因为刚下过暴雨,所以这次溯溪的难度和强度都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疲劳与寒冷,我们许多成年人都受不了,大部分人都中途折返。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的“小陈”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超人的体能。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一点娇气和畏惧。一路上,我一直担心孩子的体力受不受得了,身体能不能抵挡住寒冷,晚上会不会感冒、发烧......因为有这样的担心,所以在接近终点还有30分钟的地方,我建议老陈不要再前进了。因为天气比上午更阴了,水温更低了。我们在休整片刻之后开始返回,我们一直陪伴在小家伙旁边,怕他受不了。但我的担心好象都是多余的,一路上根本看不出他有累的意思,也看不出他有冷的感觉。我倒是冷的受不了,一下水就直打冷颤。他可好,哪里水深往哪里扑腾,象个尼斯湖的小水怪,那么喜欢水。因为不听指挥,他还重重地摔了一跤,肚皮摔在了石头上。我心想,坏了,会不会受伤啊?会不会哭啊?他蹲下来,捂了捂自己的“小弟弟”一会,就又继续前进了。 看来是“小弟弟”被撞了。
这就是我们的棒儿子,他是我们的骄傲。毕竟他才6岁。我想,他一定是黄冈第一个年龄这么小就经历并经受住这种强度户外的孩子。在湖北,也未必能找出第二个。
此外,鄂州的小驴友,9岁的“爽歪歪”,也表现优异,在此,给予表扬。
震荡之二:我们的团结与友爱,一路随行。
这次户外强度很大,有一定的风险。对于小龙、风筝、云云、岸岸都是第一次户外探险。我一直担心他们的体能和吃苦精神,特别是小龙和风筝。一个是女孩子,一个是书生。但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表现都在我意料之外,相当令人满意。岸岸一路上负重最大,因为背着我们全队的食品。干活打杂的事情他也总是一马当先,义不容辞。小龙负责我们的后勤采购和财务保管,从头到尾,尽职尽责。溯溪过程中,也毫不退缩,丝毫不逊色于男子。风筝和云云更是队内中坚,表现出了户外探险的巨大潜力,一路披荆斩棘,冲锋在前。风筝第二天好象没有事一样,说如果能够再来一次就好,牛吧。云云虽然被重重地摔了好几次,但还是坚持和风筝一起到达了终点,成为抵到终点的十大强人之一,为黄冈游骑兵争了光。果果的体能也很好,他对儿子的那份细心、关爱和“放养”教育理念也令我刮目相看,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事实证明大家都不是怕吃苦的主。
这次户外,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大家都真正体验了一把户外探险的艰辛与快乐,也感受了户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团队的友爱与互助。对户外知识和自身的能力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又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户外生存能力,为以后的户外活动积累了经验。
我们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友情。每一次,都会有曾经没有过的体验和感受,我想,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此帖子已被 黄冈老陈 在 2009-3-15 21:17:4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