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3-11-8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攀岩
简单的说,攀岩就是爬石头岩壁。不过我想人类很早就为了许多不同的原因在爬石头了,也许从原始人开始,可是你也知道,那跟我们所想的攀岩并不一样。其实事情是这样子的,十八,十九世纪时登山运动在欧洲人领头下兴旺了起来,于是渐渐有人纯粹只为了攀登而非其它原因而爬岩石,为了练习攀登技术于是有人开始在非高山的地方攀爬石头,这种爬岩乐趣逐渐为人所知,受人所爱,终于成为风行的运动并且一直发展演变至今。
我想这里有两个重点:第一,攀岩是得用到手去爬的,只用双脚走上去不叫climbing,所以走上军舰岩不是攀岩;走上雪山也不叫mountain climbing,那叫mountainhiking。攀岩不只要有“岩“还要有“攀“才行。
第二,现在我所要谈的攀岩是指“单纯“的攀岩,只为了攀岩而去爬石头而非藉攀岩之手段去达成其它目的,譬如为了攻打法国而爬过阿尔卑斯山,虽有攀爬岩石,但非我所谈的攀岩运动。所以攀岩是指专门去攀爬岩石的一种活动,当然广义的攀岩可以涵盖得很广,但是请别混淆了。
攀岩的分类 面讲过攀岩如何起始的,但是事情不是这样就结束了。大家技术愈爬愈进步,攀岩的装备也愈做愈好,热中岩壁冒险,专门攀岩的人也愈来愈多。更往后比赛开始了,人工岩场出现了,有些攀岩者或选手朝着体能发展,挑战极限努力,渐渐的攀岩的运动性越来越高,于是运动攀登(sport climbing)成形了。
为了加以区分,所以有了传统攀登(traditional climbing)和运动攀登(sport climbing)两种不同风格的攀登。
所谓传统攀登是相对于运动攀登而言它比较”传统”,它的冒险性意味较重,是指去挑战岩石峭壁,往往要自己架设固定点,地点常较偏僻荒远,较重视原创性。譬如说去爬一面没人爬过的大岩壁,自己架设固定点,自己找点,用自己的方法上去。重点在挑战未知,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即使别人曾爬过,用的方法也大多不同,这就是原创性。
另外一方面,运动攀登的运动性较重,是指去挑战体能或发挥体能,往往是在人工岩场或较易到达的岩壁进行,而且大多都有架设好的固定点,因此安全性较高而冒险性则降低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运动,就像篮球,网球一样,让你在家里看比赛转播,周末去流汗,活动筋骨用的。运动攀登的路线往往是已知的,而且都相当固定,重复别人用的点或方法是常有的事,不像传统攀登想要跟别人爬得方法一样都不太容易。
运动攀登在极限难度上比较难一些,一来因为它是要挑战极限,二来其实它们从事的条件不同。运动攀登和传统攀登虽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但是它们并没有明确的分界,因此有些攀登是属于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很难区分是属于何者,事实上也没必要去分的一清二楚,也没人规定你一定要照这些风格特色去爬,这只是对人类攀岩活动现况的一种描述,攀岩是很自由的。
除了依照风格来分以外还有其它分类。如果按照是否藉助于人造工具等来上升而分,可分为人工攀登(aid climbing)和自由攀登(free climbing)。
人工攀登是指用岩钉、岩楔等架设固定点,而用马蹬、钩环等将攀登者悬吊于固定点上,移动于一个个固定点之间,藉施力于固定点来升高的攀登方式。
Freeclimbing是靠攀登者自己手抓脚踩来上升,除非坠落否则身体是不会悬吊在固定点上或藉力于固定点的,而绳子只是确保用,防止攀登者失手坠落时受到伤害。像前面所说得传统攀登和运动攀登基本上都是自由攀登的形式。
另外有一些名词常常会听到,而又容易令人搞不清的,譬如独攀(solo)和抱石(bouldering)。bouldering其实是boulder(大圆石)加上ing,像溪边被水冲圆的大石头就叫boulder,bouldering最原味的意思就是指爬这些大石头,和爬悬崖岩壁垂直往上的长路线是不一样的。
其实一开始人们也是为了方便攀岩技巧的练习跟乐趣才去爬这些大石头的,但引申之后,爬起来类似的地形或路线都叫抱石,譬如矮石壁或长路线的下方。一般来说它是高度较低,不太需要确保的短路线(当然也有例外),且往往不一定是往上而是包含横渡等在内,不过也正因为它短所以它通常要求高超的技巧和力量。
抱石和运动攀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它是发展体能,锻炼技巧的;抱石也有比赛和自己的难度分级,抱石的路线我们也不会跟长路线一样叫做route(路线),而称为problem(难题),抱石乃是一种特别形式的攀岩了。其实我们平常在岩场常常出路线(create problems),大家不用确保轮流上阵去玩的那些就都是抱石。
至于solo呢,像音乐会上的独唱或独奏就叫solo,一般攀岩都是两人为一组在操作,一人攀登一人确保,攀岩的solo就是独自攀爬没有同伴确保之意。所以solo是一旦坠落就成自由落体的,它需要优越的技术、过人的胆量、稳定的体能和心智以及对岩壁的熟稔。
Solo不一定是free climbing,人工攀登也有solo的。那么抱石也是自己爬没有确保,算不算solo呢?习惯上我们不把抱石称作solo的,本来要确保却没确保的长路线才算solo。
攀岩需要什么
攀岩所需要的东西,说少很少,事实上你什么都不需要就可以开始爬了;说多很多,多到就算你一直勤修苦练,不断更新装备,仍然无法满足这些需要。
基本上我们可以分成两方面来谈:一是身外之物,另一则是你自身。 身外之物乃是指装备等金钱可以买到的东西,还有一些也许买不到的东西,譬如岩场。攀岩不只要能”攀”还要有”岩”可攀,你最好要有够多的岩场,有够好的岩场可去;人工的可以盖,天然的就不是有钱就能有的,但是至少你可以去找,可以去开发。另外你还需要有时间去爬才行,你得要牺牲用这些时间去做其它事情的机会成本。你还需要攀岩的朋友、确保的伙伴来互相勉励,增进乐趣。相较之下装备的问题反而容易解决,不过每个人情况不同,遭遇的难处也不同。也许某些人天天在岩场混,但就是没钱买货。
至于需要哪些装备,实在一言难尽,而且这又不是岩训讲义装备篇,便不在此介绍了,我想你该在岩训中学得到这些知识。
关于攀岩者自身方面,一是心智上,一是身体上的要求:你需要力量和耐力,尤其是一般人缺乏锻炼的远程肌肉;你还需要平衡感和柔软度;健康的身体功能和充足的补给来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心智上,需要技术、装备、训练、生物医学、环境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技巧,在大脑中建立的神经回路来协调各种动作;需要勇敢,心里上的稳定,心无旁骛的专注力;需要积极的想法,出人意表的创造力;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要有兴趣,有热情,甚至狂热,才能人不堪其忧,汝不改其志。
但是如果要心理上、智能上、身体上、装备上、时间上、地点上、都能配合才攀岩的话,恐怕没有几个人有资格攀岩了。这些只能说是我们的目标,而不是现实的状况。事实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项乃是热情,第二重要的则是环境,就是时间和地方。要把攀岩融入你的生活中,只要有热情,就算本来没有,也可以去创造出攀岩的环境来。有心去做,有环境让你去做,其它的其实都不是困难。
或许你会觉得讲什么攀岩一定要有岩之类的事很无聊,但是如果你打算一辈子都不放弃攀岩的话,有一天你会体会我所说的。现在在学校是因为已经有营造好的环境让你爬,一旦把你丢进没有这种情境的世界,要自己创造出攀岩者的生活是不容易的,现实中有太多的干扰了。
老实说很多攀岩者之所以会留下来攀岩都是因为他们处在攀岩的环境中而被带动,若是离开此境,仍会攀岩的又有几人?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总而言之攀岩需要有心、有热情以及一个攀岩的环境,如此而已。
为什么攀岩
真是大哉问!这是最困难的问题。有些人从人类学来看,推想也许是自猿猴演化至今遗留下来的攀爬本性;也许人类进化后不再面对那么多野蛮的危险,留下心灵的空虚,需要寻找刺激,造就了冒险的渴望。有些人由心里学来分析,也许因为要建立自我心中挑战、努力与成功的模型以投射到现实复杂的社会中,或者是人类犯贱与矛盾的特性使然。历史社会学上则说明了它是历史发展与社会流行之结果。
一大堆的推测假想,说不定都不对,也说不定都是答案的部份。有一次有个老板想盖人工岩场,我到他的店里逛,他问我说:
你为什么想攀岩?
我的答案是:因为兴趣,因为喜欢爬。他对这样的回答显然不甚满意,他认为这是大多数人敷衍式的回答,也许是为了健康;也许是为了那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也许是为了人际间的感情,团体中的认同;也许是为了成就感;也许是为了要赚钱,不管如何一定有某些理由。而且他还建议我一定要把它跟某些东西结合,譬如医学,这样才能长久,我却不以为然。
我仔细思量、认真考虑了一翻,现在你若问我这个问题,我还是会给你同样的答案的。而且我不想要怀有其它目的来攀岩,我要的就是单纯、朴实的攀岩,心里干干净净的攀岩。也许我是为了成就感;也许我是为了那种屏除社会成为自然生物的感觉或者想要达到一种“空“的境界;也许是一种自我追求的需要,或者是其它我没有意识到的原因,你说不定可以把我分析成很多成份,找出很多混杂的原因。
但是这些我都不管,我想重点不在那里,若是你有冲动想要去爬,那就不必考虑这些可能是意识上、理智上的、可能是情感上的、或者是潜意识中的、人性深处的各种奇怪的因素。
如果你想要去爬,那为什么不去爬呢?你不必而且也不可能在理智上完全厘清,达成协议后才去攀岩。我认为这根本不是理智上的问题,别问你的“大脑“,要去问你的“心“才对。以某种观点来看,我们这些到处爬的人其实都是out of mind,根本没有必要去爬这些石头,但是事实上这跟你的mind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因为你的heart。
当然你可以为了某些你确知的原因而攀岩,至少你是这样说服自己的。不管如何,只要你想爬,就去爬吧!为什么攀岩呢?让我这样问你吧,如果你想去爬,那为什么不呢?谁管你是为什么?又有谁能真正知道你是为什么呢?正如前面所说的,攀岩是很自 谈谈运动攀登
最近几年来攀岩人口不断增加,渐渐地大众化,这现象在外国也是如此,基本上台湾的攀岩活动是跟着美国走的,所以常常带着美国式的影子。其实这和运动攀登很有关系。运动攀登把攀岩从冒险转向运动;人工岩场将攀岩由野外带进都市,使得攀岩更容易亲近,更多人得以接触它,再加上文明的进步,休闲运动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于是攀岩的人口便扶摇直上了。
另外一个影响力是资本家的加入,当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时,商人们见到了商机便也投入进来,为攀岩灌注资本主义的功力,运动明星为众人崇拜、名牌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参与此运动的同好全都被视为了消费者,商场上的竞争跟比赛中的一样激烈,已然成为职业运动的模式,老板们以NBA的逻辑结构统治着世界。
台湾也渐渐在往这条路走,我想资本主义的大同世界是指日可待。但是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休闲运动要蓬勃展就得跟资本主义互利共生,只靠着少数死忠的狂热份子前仆后继,只会使他们成为烈士,虽然“不朽“,却是“永垂“----永远抬不起头来。
当然基本上攀岩有这种潜力、有这种吸引力,而商业的作用一来是加速它的成长,二来是推高它的极致。或许你会觉得这样会使得攀岩不再圣洁纯净,变得市侩鄙俗,但是你若想要攀岩场跟篮球场一样多的话,恐怕你别无选择,而且向钱看的人性是挡不住的。
比赛如何比?难度怎么定?
我想既然讲到运动攀登就该来谈谈比赛,攀岩比赛究竟如何比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比谁爬得快吗?当然速度赛是其中一种,不过一般最常见的是难度赛,所谓难度赛,真正考验选手的乃是度线的困难度,看你有没有办法爬完它。所以很自然地从初赛到决赛之分别在于路线愈来愈难,至于如何鉴别没有完攀的选手们间的高下,则是看他们在这条路线上进展的程度。鉴别同样能完攀的选手,则是看他们在更困难的路线上的表现。
而速度赛呢,就是计时看谁爬得快了。一般难度比赛都是用on-sight leading的方式,而速度赛是用top-rope的方式。
什么叫on-sight呢?leading跟top-rope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所谓leading中文叫先锋攀登,是指由攀登者在上登的过程中将绑在身上的绳子依序通过一个个固定点(protection)来作确保的攀登方式,而没有事先架设好的绳子,爬到第一个固定点时就先将绳子挂入连在固定点上的钩环,爬到第二个时再挂第二个,如此继续,因此若坠落时攀登者会悬在他所挂入的上一个固定点上。
而top-rope则是先架设好绳子,通过最上方的固定点将绳子垂下,所以top-rope一直都有自上方垂下至攀登者的绳子,攀登者也不必在上登之过程中去将绳索通过各个固定点,不像leading时绳子是在攀登者下方,由攀登的leader带上去。
用leading的方式自起攀至完攀中途没有坠落一气呵成爬完一条路线叫做red-point,若中途坠落却不回到起攀点重爬,而吊在绳子上又自坠落处再继续,则称为hang-dog。red-point可能必须尝试多次,一坠落就重来,最后才得以成功,当我们说某人能red-point 5.12d,就是表示他曾用此方是爬上5.12d过,通常我们可依此而判断一个攀岩者的极限能力。
假如没有经过练习尝试,第一次就red-point一条路线的话,当然更难得,我们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先前虽没爬过但已得到一些关于此路线的讯息,譬如别人告诉他一些诀窍、招式等(这种信息叫做beta),或看别人爬过,这样的red-point叫flash ;如果事先完全不知情,第一次就凭临场即席之功力而red-point一条路线,就是on-sight了。
在前面提到了一个“5.12d“,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攀岩的难度分级。在台湾习惯用的是跟美国一样的YDS(Yosemite Decimal System),是在美国发展出的系统。
老美把翻山越岭(mountain travel ) 从漫步于坦途到技术攀登爬岩而上分为1到6六个等级,第五级就是徒手技术攀登而第六级是人工攀登,在5之下又由易至难加上点1、2、3………..而成5.1、5.2到5.14更进一步的分级,而且还可以再细分,加上+或- 来说明是其中较难或较易的部份。在5.10以上后面往往会再附上a, b, c, d, 以做更精确的划分,因此就出现了“5.12d“这样的组合。
世界上其它国家有的也有自己的分级系统,所以你也可能看到像7a 、8b+、E5、E6、26、27、IX、X等的分级法,其间的相对应转换有表可查,有兴趣可去看看。至于说一条路线的难度是如何定出来的呢?说来实在很不科学,答案是:凭感觉。没错,就是跟以前的经验比较,觉得多难就是多难。
当然这不是某一个人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必须要符合大家的共识,习惯上第一个red-point某一条路线的人,就是首攀(first ascent)的人有资格为这路线命名及定难度,不过至少要等到第二个人red-point后(second ascent),才能确立其难度,若是这二人意见不一,则恐怕要等到更多人爬过才能有把握地决定其难度。其实每个人的优点、缺点、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每条路线所需要的才能也各有特色,所以各人对同一条路线的感觉一定不会一样,开始时难度上有所修改自然不算少见,但最后都会有大众的共识。 目前世界上已经确立的最高难度是5.14d,首度出现于1991年,再来5.15a的障碍则有许多高手正在努力中。前面这些难度都是讲free climbing的,而aid climbing和bouldering抱石又有各自的分级系统,但抱石也常常和YDS比较,尤其在台湾一般是都只用YDS的。
野外的新议题----环境与生态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天然岩场的一些情况。大家都知道近几年来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的观念渐渐在发展中,虽然愚蠢的人类很晚才觉醒,但这些观念很快就被认同为极重要的理念。因为天然岩场的攀岩活动正是人类活动跟自然环境交会的前线,所以这些概念必然会牵涉进来,而且与其说这是对攀岩的干扰,倒不如说是人类的悔改。基本上人类只是自然环境中的一份子,扮演一个角色而已,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跟其它自然界中的各组成成份都一样,你不是什么都不能做,而且也不该什么都不做,但是却也不能为所欲为。
攀岩的主角有两位,一个是攀的人,另一是岩石,二者共同完成才得以演出完美。尊重岩石当然早已是最基本的伦理,你不能妄想去改变岩壁,你得要改变自己去配合它。破坏石头以创造出新的点或去除固有的点,都是违背自然伦理。但是有些人、有些事却又有不同的做法,而受到争议。
譬如打bolt(固定桩)在岩壁上,运动攀登者对此是广为接受的,虽然其它人有不同看法,而且可能大部分世人都不会赞同。但是更延伸出去,譬如说装人为的把手点在岩壁上,恐怕许多运动攀登者也不能接受了。可是以运动攀登的精神,这样更能发挥体能,超越极限,有人就是这样子爬了一条宣称为5.15a的路线。
从环境的观点看,任何人类行为都有影响与冲击,天然岩场本是属于许多自然生物、属于环境生态自己本身的,人类虽然也有权利在此活动,但是到底可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呢?影响又有多大呢?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像bolt、舍弃的伞带以及岩壁上的白粉都是景观上的问题,尤其是对鸟类来说;另外频繁的人类活动也是对自然的干扰。因此在美国已有不少反对的声浪,甚至已在定立法规禁止bolt等固定物的使用、限制活动的范围;攀岩者自己的觉醒也促进了一些保护的措施,组成基金会、使用土或灰色等自然色的粉等等。
台湾这方面的发展虽然比人家慢了十年,不过这可能正是我们的优势,因为如果能以前车为鉴,不再重蹈覆辙的话,我们有少去十年悔恨的机会,可以少造十年的孽。以大炮岩为例,自我首次造访至今,已有了极大的变化,那里的岩石、水土、植被、及生物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很多的改变,就因为攀岩这个活动,更别说那些污染与破坏了。
在国家公园里尚且如此,那热海跟碧山岩不知又会如何?沿着山腰开辟一条路,岩壁下平坦又开阔固然方便了攀岩,但是在自然生态中画出这样一条分隔线,影响会有多大呢?若是把翠绿的高山横切一道,你以为如何?我不知道答案是如何,也不知道究竟人类该怎样自处,但是我想我们该去想这个问题、我们该去观察、该虚心自省、该关心周遭一切的生物与环境,我希望在还没有来不及之前,我们不会伤害了我们所最亲爱的,失去了我们所仅有的。
如何入门
我想对新加入的人来说,这一段可能才是你最关心的。一言以蔽之,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首先你得找一个师父,看书是另一回事,一定要有人指导才行。在外国许多相关的协会组织,已尝试找出一套最适合的课程,而且一定是由适合的人指导,希望能最快、最健全的让新手进入状况,减少不必要的试误学习,我们不希望你浪费时间,也不希望你还没充分享受其乐趣就受到伤害。
最好是有一个〝师父〞,如果是参加讯练课程的话,得要在单飞之前完全成熟,但是在台湾这是很难的,所以我不喜欢〝教练〞,一对一的〝师父〞比较适合。可是师父不是随便阿猫阿狗只要攀岩经验比较多就可以当的,带新人是很不简单的,就像学问好不一定会教书是一样的道理。师父不只要学问好,要了解新人所需要的东西,找出他的问题所在,使他学得正确、学得快速而又按部就班。
很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师父太强了或徒弟能力太好,导致刚开始不久就开始做高深的、困难的练习,结果基础反而不稳。并不是说这样的人一定学不好,但是基础迟早一定要回头重新稳固才行的,何苦多走回头路呢?
当师父把你所需要会的,都让你会了,就是必须靠自己体会,凭自己发挥的时候了。这是你自己要的活动、是你细细品味享受的时候,别人不能替你做,也不能剥夺你的成长,干涉你的乐趣。每个人出师都只有基础功力,以后成就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修炼,很多事业都是如此,我想攀岩也一样。现代化的方式虽然我也不反对,但是如果不能品质保证,我还是喜欢〝仅尊古法〞甚于〝工厂制造〞。
结论 来攀岩吧! 注:介绍攀岩的文章太多了,而且都大同小异(我只是不好意思讲互相抄袭),我不想再多做一篇这样的文章,所以我写了一些心得和比较少人讨论而我又认为重要的主题。如果要完全了解攀岩,或者真的只是要看入门的介绍,我想多看其它相关的文章是必需的,老实说我恐怕这篇文章中的许多部份,都不是新手能体会的,不过我想在不同阶段来看应该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不期望去说服读者,把读者当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