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55|回复: 12

信马由缰徽杭古道,信手拈来南屏春晓。

[复制链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10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09年4月3日下午~4月6日晚9点
    新熟悉了的几个地名:安徽绩溪、龙川、渔川、徽杭古道、下雪塘、蓝天凹、清凉峰、障山大峡谷、百丈岩、北村;黟县、南屏……

    同行游伴:魅族柳叶带队,加包车司机共29人,其中有11人以前打过照面,算是认识吧!其余都是新认识的朋友,当然也有在网上看过文字和照片后第一次谋面的。合影如下:

  
  
    活动主题帖子:柳叶之《淅淅雨里重装韵古道 暖暖风中悠闲品南屏—09踏青节感受徽州文化之旅 》

    以下文字,信马由缰,信手拈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这次背大包出行,是继08年元旦天堂寨之后的第一次,不知道自己到底保持着什么水准,心里还是没底。

    出发的时候,一群人在徐东欧亚达等车,3个资深美女看到我们稀奇古怪的打扮,围拢过来问我们这是干什么。一番神吹之后,把她们引荐给卖装备的被窝当新客户,算是又拉下水几个不晓得水深的人。


 徽杭古道户外价值评价
 以前在白马尖遇到镇江的户外朋友,问他们那边有什么户外线路好玩,他们推荐的就这一个徽杭古道和清凉峰,说是清凉峰以前还死过玩户外的人,算是有点难度和危险的地方吧!

    因为有这个印象,所以愿意一去。

    不过,这次清凉峰没去成,而徽杭古道,貌似还是比较简单的一条徒步线路,沿溪流而上,没有上上下下之苦,要么爬升,要么平路。沿途还有几处村落,可以用膳,补给活住宿,安全又方便。

    实际上只有下雪塘到蓝天凹这么一小段路是汽车不能通行的,也就是汽车无法抵达蓝天凹,其它地方,都有机耕道联通,包括下雪塘。这样以来,难度就低多了,难怪满山遍野都是人。

    时逢清明雨纷纷的时节,似有朝圣之感。也充分感觉到华东片驴友对这处已经全面收门票的户外景点的青睐之情。  

  
  

说明:本帖照片均选自同伴的摄影作品。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所见祠堂之比较

    晃荡了不计其数的镇子和村落,因而也随之去了不少的祠堂。可能是敬重的原因,更因为是族人们花了大价钱精雕细琢铸就而成,所以各地的宗祠、支祠基本上都还是属于各地保存得比较好的建筑物。相比于族人自居住宅,拆了重修的概率也相对小一些,所以,都还带有一些原装的古色古香的味道。
  
    在我所见过的宗祠建筑之中,云南腾冲和顺古镇的宗祠算是我见过的最有气派的。一方面,多数依山而建,层次感强,气势恢宏;另一方面,山势开阔,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所以经过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不断扩建,规模越来越大,且越来越壮观。
  
    和顺的宗祠,因为和顺居住的各族人的姓氏多,各大族的势力比较接近且均衡,所以,那些大姓的宗祠都有相当的规模,且风格各异,还有选用欧式设计风格建筑作为宗祠的,比其它地方统一风格的宗祠,更据可欣赏性。
  
    因为选用的主材为就地取材的石材,所以,当地的宗祠可以使用更多的年限。文革期间免遭破坏的原因,据分析主要是当地地处偏远,革命气氛不如前沿阵地浓烈;其次,当时各种姓氏之间保持默契,你们不拆我们的宗祠,我们就不毁你们的,大家都对自己乃至对方的祖宗均保持最高的敬畏。还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当时很多比较大的宗祠都用于做小学和幼儿园,表现出不单纯是祭祖和执行家法等象征性意义的礼教场所,而派上了实际用场,所以得以保全。
  
    不过,在所有的我见到过的宗祠中,能够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好像就只有绩溪龙川的胡氏宗祠了。而且门票能够卖到58元/人,还是相当有胆量的。
  
    宗祠是纯粹的民间公益建筑物,要是说平时的作用,我看到的一些不是做给人参观的景点的宗祠,经常是被当作牛棚或者草料仓库在使用,这一点超乎想象。
  
    宗祠的建设和维护是需要大家,一个家族的人共同出资的。初步观察和分析看,建设宗祠的计划一般都是在和平盛世才能够被纳入实施,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原因在于两点:一是要有钱,而且大家又愿意拿出钱,所以一般都是在和平盛世才有此主观意愿;二是要有人来搞这件事情,因为,忽悠大家出钱搞看不到立竿见影的物质回报的公益事业,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这样的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往往都是在这一族中出了有影响的人物以后,大家忽悠这样大人物出面发起,大家附和,事情才能搞成。大人物无非两种,一是大官,二是大财主。大官容易拉到赞助,大财主,直接带头出钱,大家再跟着出一点,事情基本上就可以搞成了。
  
    胡氏宗祠,据说就是他们当年出的一个最有影响的大官,官至兵部尚书的胡宗宪发起修建的,所以才得以上规模,上档次。而历史上留下来的好东西,一般都是大家都认同的,舍不得丢弃舍不得毁坏的上档次的好东西。
  
    在上规模的问题上,各族之间的攀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姓,望族,哪里容得下小姓,穷族的祠堂比本族的位置好,规模大呢?!所以,在南屏,望族叶氏的祠堂,无论是所处的位置还是规模,都明显好于小姓的,比如程氏。
  
    这样的攀比,一方面是一个族群对无法明现的基因优势的一种显摆,从另一方面看,又促使族人中多出人才,出大人物。积极的一方面,还是有的,不光是封建的东西。起码,见个设计独特,建造精良的好祠堂,留下来还可以让城里人去买门票,看看稀奇啊!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资本来到南屏

    从目前的状况看,黟县的南屏,算是商业化程度比较低的一个村子,据说隔壁的宏村和西递,已经商业化得让人觉得乏味了。

    在我抵达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样的保存民族传统的村落会坐落于纵深比较深的山谷中,那样会比较难得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侵袭。但是不然,村子周围虽然有山,但是村子本身还是坐落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山谷盆地之中,没有太多的起伏的地方。略有的高差正好使得村中的渠道能够有自然流淌着的山溪缓缓流过,避免了积淤。

    村中与别的地方有所不同的一个景象就是,在密集的住宅和祠堂之间,还有那么几块平地上种着农作物,比如油菜或者其它蔬菜。

    就这个问题,我大致问了一下当地的村民,她们倒是很愿意和我交流这个方面的心得。

    她们告诉我,旅游投资公司把整个村子的地都征用了,所有的既有建筑的改造都必须得到许可,并必须按照要求保持原貌。如果老宅子垮掉了,就让它垮掉,不得原地重建,所以才能够看到在一片片宅基地上被人们种上的农作物这样的景观。

    村民对此确实是有很大的意见的,一般老的风俗习惯是,如果儿子要娶媳妇或者房子实在太破旧,有钱没钱都会设法拆了旧宅在原宅基上盖高楼,这样问题就可以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现在哪怕是修旧如旧都不行,这也许就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必须的——保持原貌。

    总体而言,每个被旅游投资开发商看上并进行了按旅游要求改造了的村落的村民,都对发生了,并发生着的变化表示不满,他们宁静的生活被打乱,他们的生活习惯被强制改变,他们甚至可能被迫背井离乡,迁徙到一个离祖居地较远的较为陌生地方,离开原有的家族聚集地。与此同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受到旅游经营利润带来的好处,或者说,分得的利润,比他们期望理所应当得到的数额少得太多。

    这确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资本投资的最大获益者,基本上是投资者的最紧密合作人,比如村干部以及那些看好这单生意,并积极自行投资参与共同经营打造者,比如土著的商贩、店家、小炒和副食业主等旅游从业人员,而那些想凭借祖上留下的一点遗产供人们仰视一下就可以坐享其成分一杯羹者的梦想,最终总是难以如愿的,所以抱怨比较多。

    实际上,资本的进入对他们还是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的。曾经在黄陂的大余湾,遇到过村民在自家随意摆放了几样老式农具,收受看客的进门费才让进去浏览的村民,当即的感觉就是觉得他们已经因为受到铜锈的侵蚀而变得不那么纯粹了。但是,如果有资本的介入,所有这些恶名,自然而然就有旅游开放公司背负了。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屏的便衣和奸细

    南屏是黄山脚下的一个敞开式的徽式建筑为主的传统保持得比较好的小村子。

    旅游开发商投资开发成旅游景点以后,开始出售门票,才允许游客进村参观。但是,村里确实没有天然进出屏障和关隘来建设一个统一的出入口以便疏导和检查游客的进出,也实在是不好修建一圈围墙把依然生活在村里的村民禁锢起来,妨碍他们的正常生活。

    这样敞开式的村子,如何管理游客,看起来他们是参考别人,结合自己,采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间办法的,其中两点就是使用便衣和奸细。

    所谓便衣,就是京黟旅游公司的“门票督察”,打扮得和村民一样,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巡查,看到不顺眼的,就查查看有无买票,没有买,就拉去补票。

    一般而言,这些便衣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哪些是逃票进入的,看得应该还是蛮准的。至于具体有什么特征,我也不大清楚。一般而言,一个团队的都是在一起玩的,耍单的,就比较值得怀疑。

    采用奸细,倒是我发现的比较新鲜的办法。
    因为很多自助游的,晚上悄悄地进村,放枪的不要,白天散开,混迹于其它团队,也不大容易发掘。但是,这些人有个共同的毛病,就是过分依赖以前的攻略和领队。有时候有些领队根据以前的攻略找到那些店家,却是一种自投罗网的行为。因为那些店家,已经不是纯粹的农家了,是店家就是商人,追求利润最大化。除了赚你的房钱和饭钱,还绝不放弃地赚你的门票钱。你们一起到了多少人,人家轻描淡写地打探得一清二楚,在你非常不经意之间,就把信息汇报给了管理当局,据我私下了解,管理当局会给与这些通风报信的奸细们适当的门票提成,而便衣,却是没有提成的,因为他们有工资,

    当然,对于参观这样的一些村子,吃了住了,只是惠及了一两家商人,以门票形式捐一点小款用于保护和维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如果最终是作为圈地收钱的旅游公司的暴利,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只是最终这些捐助是用于维护基金还是旅游公司的暴利,实在是难以界定。在我看来,转一转一个村子,捐个20元的门票,就是不小的善举了,如果强行征收80元的进村费,就确信有60元的暴利无疑了。

[此帖子已被 茬子 在 2009-4-10 13:03:49 编辑过]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村中倒掉的旧宅,不允许再建新屋,所以只好种地了。(手机拍摄)

这条巷子里写生的最多,一定有它的闪亮点。

[此帖子已被 茬子 在 2009-4-14 9:42:05 编辑过]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1650

回帖

9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2931
发表于 2009-4-10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调查做得相当深入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69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615
发表于 2009-4-10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47

回帖

90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037
发表于 2009-4-10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踏青班子还真的蛮是那个事!羡慕........
肇兴 九头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0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分析精辟!已经全然上升到了社会经济学的角度了:)
我即不是张爱玲,你也不是胡兰成,so,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交集呢? 离开,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2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29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10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塞,茬子,对你刮目相看咧!继续啊!
我就是白开水hu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877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038
发表于 2009-4-12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应我,即使走散了,你还会在原地等我...
QQ:153567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万

回帖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78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12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huhu19786176:
哇塞,茬子,对你刮目相看咧!继续啊!
只要心是晴朗的生活就没有雨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徽杭人家的供应链

    徽杭人家是徽杭古道上位于蓝天凹的一家提供就餐和住宿服务的店家,其实他们那里没有床铺,床铺在山下一点的家里,走过去大约要半个多小时。而蓝天凹那里只提供就餐和露营服务。
  
    蓝天凹那里是那条徒步线路中的一个不通公路的服务点,几户店家都是民办的,就是说是当地村民自己办的。至少我知道的这一家徽杭人家,老板和伙计都是山下上雪塘的村民。他们经营打点这家小店,自有他们自己摸索出的门道,就是所言的盈利模式。
  
    曾经学习过西方的管理方式,加上经常出游,没什么好玩的,也没什么太奇特的可关注,所以我就有意无意地观察民间的一些经营管理模式。
  
    观察发现,民间的一些管理办法,归纳起来说是有以下特点:简单、有效、高效,而且管理成本绝对低,管理方式也是在摸索中逐渐完善的。最显著的吸引人的特点就是低成本和高效率,绝少浪费。
  
    对于象徽杭人家这样大致位于山顶部位,必须人拉肩扛才能把货物运抵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不能背不能扛的人而言,应该是人生中最困难和痛苦的事情了。当我每每看到山里这样的地方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美味的时候,我都觉得,让他们把这些东西扛到这里来让我们消费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收费昂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仔细观察询问和分析了一下,发现他们的成本也不是很高,其中有些原因,我们想象不到。
  
    一方面,因为海拔的原因,很多物资物品是不能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绝大多数生活必需品还是依赖于山外的供应。
    其实山民除了为我们这些偶尔才会到来的游客购买的消费品并不是占山里需求的主导地位,他们自己平实生活也大量需要,所以,山里早已形成了一个产、供、销的供应链,机耕道一直通到下雪塘,离蓝天凹只有50分钟步行的路程。
  
    另一方面,山里的交通,对于我们这些惜时如金的匆匆过客而言,确实是不够及时和方便,但是,对于人烟稀少的山里人家,定期的班车进出,也早已经是摸清规律和需要的合理经营了。山里人会根据需要定期进出采购,计划周到且及时,不会感到不方便。而且,他们最最富有的就是大把大把的闲暇时间可以自由安排。
  
    就徽杭人家而言,就餐已经实现了提前电话预订,所以,他们可以提前备货。结算方式按人计算也是蛮特别的,但是,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和控制用量。
  
    当我从蓝天凹下到上雪塘附近的老板家住宿的时候,看到他们的厢房里的地上还堆放着很多的时蔬,这里显然是她家的临时仓库。老板的妈妈说,第二天又有60人订餐,所以,她下来再背点菜上去,要不然不够吃。不过,我看它们备的那点菜,确实是自己吃有多的,游客吃,也就够那么两天的。
    把库存的货物用背篓最后一站接力传送到蓝天凹的店里,对于这个老太太来说,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她们天天背着背篓走山路,这段不足一小时的山路,纯属小CASE了。
  
    离开她家的时候,在山间遇到了另外一队从下雪塘上来的游客,其中,他们请的向导手里提了两袋广椒。我当时还傻着问他是不是帮着这些游客拿着的。他说不是,是山上徽杭人家带信,叫帮着带上去的,说说这两天人多,菜不够了。
  
    当时我就感叹,他们的信息渠道之畅通,运输渠道之简洁方便,很多地方是我们这些走马观花的人所根本无法想象和感觉到的。所以,他们采用的这种接力式传送的供应链模式,我以为是相当的经济、合理和高效的。要不然,当年一个个小山村,如何能藏下一个个军的红军和解放军呢?!

  


  徽杭人家俯拍(赵得住拍摄)
  
  
  集体用早膳(赵得住出品)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9 00:45 , Processed in 0.0541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