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院和哲学大院的孩子 --杈子和小灌的童年揭秘 中国武汉,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听涛区附近,有一个村子。一个好事的人,倘若翻看老旧的武汉郊区地图,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叫东亭村的地方!东亭村范围较大,下面有好几个小队。由于靠近东湖景区,当年离市区又较远,东亭村的环境在充满野趣的同时,也多了一些别处村落不常有的幽美。 村子里有好几处水塘,塘边青草茵茵,整日里蛙声不断,而串联起这些湖塘的是那些清可见底的溪流,自由的鱼儿时常通过这些溪流从这个塘串门到那个塘。村里还有大片的竹林,实在是非常养眼的风景。在竹林旁,有大片的草坪,水牛们经常在湖塘里洗了澡,就跑上去吃草发呆。村子里还有些小山丘,山丘上长满了密密的绿幽幽的草,这使得整个地方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非常灵巧的勾勒出村子自然的美感!通往东湖的沥青路沿村边绕过,路两边是高大的浓荫蔽日的法国梧桐。当然,村子里有很多菜地。这些菜地夹杂在水塘、竹林、溪流、小丘、草场和法桐中间,显得那么安详和谐。 但是,我今天要讲述的不是东亭村的美景,而是文化脉流下两个孩子的故事! 东亭村三官殿小队的对面,很早的时候就耸立起一片蓝色琉璃瓦的古式建筑,这显得它们在村子里特别打眼。这些建筑附近还有驻有兵营,萧杀而肃穆。建筑的修建全是因为文物的研究和保存,所以就成为全省文物和考古人才的最高殿堂。跟当年红色中国所有的单位一样,家属区永远是依附单位办公区域而存在的,这就是历史大院的由来! 话说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历史大院的对面,在布满溪流、山丘、蕃茄地和小树林的地带,全省的社科精英集中到那里,开创着建立一个全新智囊集团的工作。很自然,家属区随同办公区一并建设起来。由于社科系统从历史渊源上来自中国哲学研究部门,因此,我们便叫它哲学大院! 在这两个大院,分别住着两个孩子。一个是历史大院的杈子,另一个是哲学大院的小灌木林! 两个孩子隔着好几岁,简单的讲,当杈子是少年的时候,小灌是童年;当杈子是青少年的时候,小灌是少年。不过,这个不妨碍他们在东亭村幸福的生活!两个孩子都先后进入了东亭村附近的东湖小学读书,因此,当他们今天再次看到东湖小学的时候,爱与恨交织着对母校复杂的感情。 杈子在东湖小学的时候,作文写的不好,语文大考的时候很少有过70分的。但是他很用功,那个时候,人也很老实,老师也没有怎么待见他。不过杈子因为出身书香门第,家族的渊源,也使他有文化人的基因。现如今,杈子的作文比小学的时候好不止一点点!小灌的语文就好多了,作文经常在班上被老师当作范文念。小学毕业的时候,语文老师要小灌把以前的作文本都送给老师,好给后面的师弟师妹们继续作范文。小灌满口答应,但从此就在也没有到过学校一次。不是小灌不守信用,实在是拿不出作文本了,因为本子都被他叠了撇撇和飞机。 杈子那个时候很单纯,和本大院的孩子们一起玩,玩的地方那是相当的玄乎。上世纪70年代,国家尚混乱,管理尚松懈。杈子跟大院里的孩子居然可以到堆放文物的窝棚里去玩耍。去就去了吧,还凑份子去买几分钱一包的大公鸡牌香烟,躲在窝棚里抽!历史大院的孩子们也不知道他们身边的家伙是个什么身价,想想那不过是一些古人用的腌菜坛子罢了。这样的地方,文物没人管,孩子们也不拿,以至于很多年后,杈子和历史大院的那些男孩子们提起往事,都悲痛欲绝,还计划着相约一起跳长江! 曾侯乙编钟刚从随县运到历史大院的时候,也就用一根麻绳围起来,来参观的人就在麻绳外面看。杈子居然趁工作人员不注意,跑进去用敲棒敲了一下编钟!把工作人员吓得魂飞魄散,但是吓归吓,对于被捉住,并且在地上耍赖痞笑的杈子,别人把他也没有办法!多年以后,杈子对这一点非常得意:一件稀世的珍宝,被他那样随意的敲打过。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可以这样! 小灌和哲学大院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偷周围菜农家的番茄和萝卜,有一次得意忘形,居然偷到东湖小学旁边山丘上的蚕豆地里,那可是老师自家种着吃的!终于被老师发现了,头上被敲了好几下,非常疼。小灌的同学里也有历史大院的孩子,其中一个还给小灌弄来一枚三国时代的钱币。当然,小灌也不懂得这枚钱币的价值,早就不见了,想想也是相当的懊恼,但是还没有到杈子他们历史大院要跳长江的地步。 那个时候,杈子和小灌都很淳朴,从来不结交坏孩子。他们两个因为出身的原因,一般都看不上菜农的孩子,尽管都在一个小学读书。菜农的孩子都不好好读书,经常在塘里捉水蛇吓唬女同学。杈子在历史大院,男孩子少,女孩子多,那个时候还算年少英俊,大院里的女孩子还是有些喜欢他的。但是,那个年代,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当然最主要的是杈子没有现在这么油头滑脑,不然即便是当年,也难保没有女孩子不上贼船。女孩子碰不到,男孩子有时候又会闹别扭,于是杈子就放低身价,跑到大院旁边三官殿小队跟菜农的孩子混到一起。时间久了,觉得还是玩不到一块,又跑回历史大院找同伴。 小灌在哲学大院,男孩子多,玩的也很快活,经常一起去塘里捉青蛙。但是附近蔡家嘴小队菜农的孩子经常来抢哲学大院里孩子们的战利品。菜农的孩子民风明显比哲学大院的孩子彪悍,拿了青蛙就走,连个江湖规矩都不讲。小灌有一次烦了,操起一根棍子就上去打,菜农的孩子跑了。但是,过了一会儿,更多菜农的孩子来了,手里都有家伙。小灌跨入溪水中就跑,跑的时候手里还捏着一只肥青蛙,等跑进大院里才发现,青蛙昏死过去。至于后来,小灌上初中后,为了寻求帮派的保护,主动结交蔡家嘴小队的孩子,则是另一回事了。 夏天的时候,历史大院的孩子喜欢跑到塘里游泳。这个时候,他们跟菜农的孩子们基本还能和睦相处。只是历史大院的孩子们受到很多约束,最厉害的一次,大院里的老师拿走了杈子他们的衣服,结果杈子是穿着泳裤回家的,杈子的弟弟则打着条瓜回去。杈子他爹用柳条抽打杈子。杈子在受刑的时候,还听到那个老师在楼下喊:这样的伢,不好好教育,以后会出大事的!杈子他们怀恨在心,大年三十的时候,往那个老师家里放冲天炮,结果又被发现了。杈子说起这件事情只是痛苦的摇头: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啊! 哲学大院的孩子夏天也是游泳的,不过都是公开的去游。那个时候,大人也不管,于是都在野湖里学会了这项技能!哲学大院对面原先有一片很好看的荷花池塘,后来改成了私人承包的鱼塘,小灌第一次钓鱼就是在那里!而且选取的是鱼塘旁边一个厕所处,厕所的出口对着鱼塘。不知道怎么搞的,被三官殿小队的村民给抓了现行。村民要小灌交代,是第几次偷鱼了!小灌说第一次!不可能,第一次怎么知道在厕所边,显然是经常偷。小灌委屈地说:我看见鱼都在后面吃粑粑,当然就去了!总之,村民们不相信,把小灌他爹喊去了!小灌爹假装在村民面前严厉批评小灌,等出来后跟小灌讲:以后搞鱼小心点!后来,小灌一心想买毒药扔进塘里,一直没有行动,但对承包鱼塘的那几个村民,实在是厌恶之极。 杈子和小灌,那个时候互相不认识。本来杈子就是比小灌大几排的小孩,而且也不在一个大院。不过,杈子和小灌都有共同自己认识的朋友。跟小灌一个班的有个男生,叫什么已经忘记了,不过是个瞪眼,住在杈子他们的历史大院。那个时候瞪眼跟小灌关系很好,后来逐渐就来往少了。后来小灌认识杈子后,问起瞪眼的事情。杈子说,那小子考到北京邮电大学去了! 杈子跟小灌是在路上认识的!2006年,小灌第一次纵山是在马鞍山,而纵山的消息就来自www.5zls.org网。在网上,小灌知道有杈子这么一个人。小灌纵九峰山,第一次碰见了杈子,并有了短暂的言语交流。后来,杈子发了一个贴,说东亭村那里有一家拉面馆,做的拉面很地道,自己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吃一次。小灌回了贴,说住那里多年,也喜欢吃那家的面。刚刚回了贴,杈子就给小灌来了个电话,问起出身,原来都是一个村子里的。 历史大院和哲学大院,坐落于武昌东亭村,横跨三官殿小队、黄谉家湾小队和蔡家嘴小队间。现在,这三个小队的自然村落都消失了,城市的急速扩张吞噬了它们。如果你现在到东亭一带,仍旧可以找到历史大院和哲学大院。而杈子和小灌现在住的地方,离历史大院和哲学大院也不远。 小灌时常憧憬这样一副场景:如果那个时候,杈子和小灌相互认识。哲学大院的小灌可以用偷的蕃茄和蚕豆跟历史大院的杈子换那些挖出来的腌菜坛子,那该是一副多么和谐与美好的画面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