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大城市的人或许都有自己的理由或者叫原因,也许好赚钱,也许繁华热闹,也许好购物等等,而我只因为大城市有音乐会可以欣赏。小的时候,除了偶尔看看电影,再就是小说,从收音机里听音乐了,电影不是能够经常看的,小说也不好借,而收音机那个时候也不上每个家里都有的。后来条件好点了,便有了电视,黑白的,就是从那个时候了,知道了原来这世界上还有音乐会。于是就开始向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坐在音乐厅里欣赏音乐,于是前景一下子明朗了,动力也倍增。 后来终于来到了大城市。有了自己新的生活,于是知道音乐会也不是经常有的。但是每每有音乐会,还是尽量想去看。我这里所说的音乐会,是指如芭蕾舞、歌剧、新年交响音乐会等,所谓的高雅音乐。每到春节,单位里会请乐团来演出,看的人也很多。而武汉最近也修了几座高水准的剧院,可以演奏专业的交响乐,还有武汉音乐学院的高水准的专业的音乐厅、青少年宫的专业音乐厅,都留下了脚印。去这些地方欣赏音乐,当然是一种享受。 专业的音乐厅,在建造方面有声学方面的严谨要求。好的音乐厅,更是要求不能用麦克风的,完全靠演员的原声演唱和音乐厅的设计来传播声音,要求在音乐厅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演员的声音而且不管坐在哪里,听到的声音都几乎一样大。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久负盛名,在有几百年历史的金色大厅中进行,每次皇室人员都要亲临。最近几年我国也有了自己的新年音乐会,通常在阳历的12月31日举行。高雅音乐的日益受重视,充分说明了国力的逐渐强盛。 听正规的音乐会是很讲究的,服装上要求正装,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交头接耳,鼓掌必须在一首曲子结束之后等等,在现在还加上了手机不能有声音,不能吃零食等。这些充分显示了必须尊重演员的劳动和尊重音乐。当然,一场音乐的票价是不菲的,有些比流行音乐等还有贵,这令许多人消受不起。应该说音乐会还没有达到大众化,只是少部分人能够经常去听,当然许多人也并不欣赏。有一种说法,看一个城市的素质如何,就看欣赏交响乐的人多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能否欣赏交响乐,一是修养,二是经济能力。 好的作品总是令人难忘的、百听不厌的。象歌剧《卡门》演出的场次据统计是最高的。而老柴的《1812序曲》、芭蕾舞《天鹅湖》等、老贝的的《英雄》、《田园》、老莫的《魔笛》、《小夜曲》等都是非常好听的。当然还有许多作曲家的许多优秀曲目让人听都听不过来。饮食供我们生存的需要,而音乐会让我们的生活品位得以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是饮食的标准高了,而是精神生活的内容的丰富和高雅。 天鹅湖选曲。
[此帖子已被 原上 在 2009-4-23 20:44:4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原上 在 2009-4-23 20:46:5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