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倩: 想起我的母亲.....有一个比较强势的娘对小女孩的成长多半是一种挑战,妈妈年轻时漂亮、高挑、白皙,爱好也很广泛,游山玩水,种植花木,书报文艺,自小对美自觉的喜爱与追求大概也有她的影响。 记得无论在哪儿,不管环境优劣,她都会订各类刊物,养许多花,她最喜欢君子兰,单这一样花家里就有几十盆,兰花、文竹、藤萝等等也是房中随处点缀的。我和姐姐很小时,家里就很多书,我四岁被送进小学,但感觉几乎是在病床与书橱间长大的。 她个性强,对小时候的我总是很挑剔,总认为我弊病丛生(我好像总在不停被批评被教训、承认错误,写过的检讨书大摞大摞的),等我醒事点,就开始与她对抗(对家中三位大小不等的难缠的女人,父亲经常采取“大撒把”的态度,谁也不太得罪,呵呵。)——有次我忍无可忍收拾了些玩具就离家出走了,那时才九岁,父亲找到我,尽量摆出民主公平的样子,努力说服我回家,我不干,说她太不可理喻不可忍受啦,俺爹估计心里暗笑,哄了很久才把我捉回去了。 后来回头想想,其实小时对她是颇为艳羡的,不知她工作那么忙,怎么还做得一手好菜,毛衣织得很漂亮,家里也总是收拾得清爽怡人,她爱美,尤其喜欢旗袍,如果钱少她会动手做,记得她给自己织过一件黑色针织旗袍,上面还勾有一朵白玉兰花,穿起来真是很好看。 但这样独立甚至相当自我的母亲,并未妨碍我去理解并喜爱天下不同的母亲。对那些默默承担了更多命运的苦难的伟大的母亲,除了理解、尊敬与感动,我并不能再说出更多了。 如果没有苦难,世间的爱或许不会显得这样深沉;而我们活着,总是希望世界会变得好些,苦难能够少些,再少些——为我们所爱的人,也为更多可爱的人们心痛落泪时。 mayfairy: 我跟自己的母亲聚少离多,而且自己在家排行不大不小,是个容易被忽略的孩子。——父母的感情令我对婚姻非常的恐惧和汗颜!(细节就省略吧,我不是蛮喜欢晒隐私) 人们都说,有其母必有其女——也对也不对。母亲的性格比较文弱,容易伤感,没什么鸡毛蒜皮的闲事儿的时候,她也会拉着我指着楼下远处捡垃圾的老夫妻说:“看他们,男的装,女的兜口袋——也还和和睦睦的。……你爸……”我就不想再听了,立刻会打断她。……尽管我从小比较逃避,隐隐绰绰的还是被输灌了许多不该听到的……在我心里种下了很重自卑的种,成了我跟男生正常交往的致命伤。——但,我不怪母亲,她已经在天堂了,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愿意分享她的情伤,让她在有生之年过得不那么痛。——应该说,父母之间的事儿是他们自己的恩怨,不能怪罪任何人。——我有一个非常爱惜孩子的父亲!——我曾经在帖子里说跟朋友诉苦贫困之类,只是那样说,我从来没借过钱,因为从来没有落魄到那种地步。除了经济上,父亲在生活上也比母亲细心和公平。 但,影响我至深的还是母亲。有关她的事迹,我似乎很难找到正面的,因为我从小太执拗了,太不合群了。很少跟她一起逛街,一听到她还价,马上就躲得远远的。初高中暑期天长日阔的时候,她总想拉我一起做顿饭什么的。我总是不耐烦:“做个饭还需要两个人?您做我就不做,我做您就不做——人家的妈妈都希望孩子多看看书,我看书您倒是拉着我做饭!”因为我妈的工作也是闲得发疯。——但她太寂寞了,可惜我当初不能理解。——这也是我成了今天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怪物。——不是不会处理家务,那是多大个事儿呢,而是没有培养一种良好的耐心和习惯。 与母亲相处的时间真是屈指可数,以至于我的印象里都快找不到她的影子了。可是缺了的那块,就像是缺了人生的支点和支撑,我无法回忆也无法排遣…… 很多年来我都很自闭,周围知之我家庭背景的人极少。我很少做形式上的惦念,不是有心忘却也不是故意遮掩。只有午夜惊醒,偶有一个片断还留在记忆中,似乎清晰的在眼前一闪而过……秀枕湿透了,心痛了…… 母爱,无论怎样淡,无论怎么不可言传,却无可替代。 [此帖子已被 醉棋横刀 在 2009-5-11 9:19:1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