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金沙几次邀约我一起横渡天兴洲,因都不在周末而无法赴约。 5月9号,再次接到金沙的电话,邀约在10号一起横渡天兴洲,她说这次是专门为我安排的。 母亲节里横渡母亲河、泳者对水的特别喜好、钢城冬泳队强手如云的口碑还有金沙的热情,如此种种,哪有不去的理由! 10号下午2点,我到达青山建五钢城冬泳队基地,我曾在去年夏天去过一次,再到那里,仍然忍不住心中的一阵赞叹:环境真美! 翻过江堤,只见一片开阔地,往下看是黄土地、绿草坪,其间纵横着条条田埂一样的路径;往上看:树木挺拔密集,茂盛的树叶在高处汇集,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酷日强烈的阳光,那片开阔地便如同开着空调的室内一样,荫凉爽快! 穿过那片开阔地,就是钢城冬泳队基地,一群象鱼儿一样的冬泳人聚集的地方。 金沙和其他准备横渡天兴洲的人早已等候在那儿。 我站在长江边放眼朝对岸的天兴洲望去:江面的宽度远远大于从武昌汉阳门到汉口江滩的宽度,听说垂直距离足足有1600米—1700米,而武昌汉阳门至对岸的垂直距离是1000米左右。我去年多次横渡过汉阳门至汉口江滩的线路,但从来没渡过建五至天兴洲这条线路。虽然一直坚持冬泳,但冬泳和横渡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冬泳是对耐寒的考验,横渡则是对耐力的考验,相同的是两种都需要勇气。 看着即将要横渡的这条陌生线路,我心里没底,却并没感到惧怕,金沙因要到汉口参加冬泳协会会议,所以只能送我们下水而不能同行,她特地委托李飞大哥负责保护我的安全。 个子小小的金沙,却具有男人一样的义气与胸怀! 我们一行15人开始了横渡,整个游程历时50分钟(我的速度较慢,那些传说中的强手真是名不虚传,速度最快的只用了32分钟呢)。因纵向游程短、横向江面宽,我几乎从下水开始就全力以赴朝对岸抢,简直一刻都不敢懈怠,否则就无法在到达长江三桥之前游到对岸。 李飞大哥一直压着速度在我前面护着我,我的鼓鼓囊囊的漂流袋也被他拴在自己的泳圈上。有他保护,我一点不慌张,只顾用尽全力的游,从下水到游过江心,我和他都没说一句话,但彼此内心是非常默契的,他尽量慢,我尽量快。眼看着离对岸越来越近,我心里很是兴奋,可是,不知为何,在距离对岸大约300多米时,却感觉没有了进展,往右边看,我们离长江三桥桥墩是越来越近(被水流冲的),而我们的目标是抢在过桥墩之前起水。往前面看,从视觉上感到怎么越游离对岸越远呢?起初我以为是自己没体力了,但感觉并未减速呀!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忍不住疑惑开口说话,在水里,说话是要耗气力的。我利用抬头换气的间隙急促地向李飞大哥喊了一声:“来得及吗?”他说:“就这样游,没事,来得及!”然而,显而易见我们真的越游离岸边越远。 自那个时刻起,在最后那短短几百米的距离里,我却多次对着李飞大哥喊着同样一句话:“来得及吗?”。其实我后来那样喊的时候已经很紧张了,原因就是眼看着离下游的桥墩越来越近,我几次闪过要李飞大哥用泳圈拖我的念头,我害怕接近桥墩……可几次欲言又止…… 李飞大哥让我调整方向,将对岸目标调整为朝下游斜线方向停泊的一艘轮船,我明白他是为了借力使力,利用水流速度向前推进。 我们继续朝目标奋力前行。 离对岸还剩最后150米了,可是,往下游一看,也快到桥墩了…… 这个时候,我听见李飞大哥说了声:“海女,拉着我的圈圈,我们要冲了!” 我伸出双手,轻轻地搭在系在他身后的泳圈上,我不忍多放一点力量上去,我怕给他增添太大的负担。 借着水的浮力、借着李飞大哥的牵引,配合着他的划行节奏,我没忘仍然用力蹬腿,仍然以点头蛙方式让身体尽可能平衡一些。 如同四两拨千斤,速度瞬间快起来! 很快,我们就抢到对岸了!而我们落脚的地方,却正是桥墩下一堆石头。李飞大哥真是神了,最后的冲刺,恰到好处! 起水后,李飞大哥指着刚才我们游过的江面说:“你知道为什么在最后那几百米我们越游越远吗?你看那一片……"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江面离岸3、4百米的地方,除边沿像镜面一样平静的水面外,中间有近200米的深色水域,仿佛一锅煮开的水一样翻滚着,李飞大哥告诉我:那是因为上游的水流到靠近三桥时因水道陡然变窄,导致水流急速汇集,于是就形成回流,我们刚才越游离岸越远就是因为我们被回流反推了,不进还退。 哦!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唯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提前加速,在到达那个水域之前赶到它的前面去,方可绕开它轻松顺利的靠岸。 所以,我还得练速度! 非常感谢金沙!感谢李飞大哥! 感谢肖警官和喻警官的晚餐招待! 喜欢你们!钢城冬泳队的健儿们! 金沙,上PP! [此帖子已被 海女 在 2009-5-12 8:20:17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