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是一座兵城,那里有祖国最最可爱的官兵。。。。。。
阿里是一种宗教,那里吸引了全世界的信徒。。。。。。
阿里是一种境界,那里有全人类的英雄好汉。。。。。。
阿里是一段传奇,那里浓缩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阿里是一块禁区,那里不是所有生命者的家园。。。。。。
阿里是一座古城,那里有太多的神秘和文化。。。。。。
阿里是一所学校,那里能净化所有人的灵魂。。。。。。
阿里是一座圣塔,那里的目光沐浴了民族的平安。。。。。。
阿里是一座丰碑,写满了牺牲者的足迹。。。。。。
时间过后飞快,一晃从阿里回家已经半年有余,每每有冲动想把我去阿里时的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今天终于拿起了笔。去阿里朝圣转山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一直认为我的前生就在那里渡过的。
神山岗仁波齐
神山岗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38米。岗仁波齐外形有如巨大水晶钻石,四周有八瓣莲花状的群峦护绕,雪峰洁白晶莹,一如圣女。其周围自然风景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与藏族 人称之为“圣母之山”的纳木那尼峰相距100公里遥遥相望,两峰之间是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它也是亚洲 四大河流的发源地。由岗仁波齐、纳木那尼、玛旁雍错和拉昂错两山两湖组成的地带被藏胞称为“神山圣湖”之 地,藏语名为“冈错”。自古以来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湖被佛教、印度教、耆教和笨教誉为神山、圣湖,佛教信 徒和苯教徒更把它看作是圣地和“世界中心”。神山、圣湖周围各教派的寺庙林立,古迹众多,还存留着相传是 苯佛相争早期,佛教尊者米拉日巴与苯教徒纳若本琼于冈仁波齐斗法时的若干遗迹。据《冈底斯山海志》中的描 述,冈底斯为雪山之王,高不可攀,耸立云霄,其山脉里雪峰林立,是一片冰封雪冻的圣洁世界。以神山为中 心,东边为万宝山,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踏脚之地,西边为度母山,南为珠穆朗玛五神峰中的智慧女神峰纳木那 尼,北为护战神大山。岗仁波齐则象国王的座床,四周的群峰象顺从的臣民低头环绕。在其白雪皑皑的主峰之顶 有胜乐无量宫,山腰有五百罗汉散居在洞穴之中虔心修行,山腰之下又有无数的慧空行母在此修行、照管宫殿和 侍候上界诸佛。早于佛教出现,与佛教有着血缘关系的古香那教认为,这里是该教第一位获得解脱的尊者苦修得 道的圣地,他们称此山为阿斯塔巴达,意为“获得解脱的圣地”,苯教发源于冈底斯山地区,苯教徒认为天为八 幅伞盖,地为八瓣莲花,冈底斯山就是伞柄和莲花之根,是世界的中心。相传苯教的360位无上神灵就居住在此山 中修行,印度人将岗仁波齐神山称作“凯拉斯”(kalmh),这一叫法也是英语中岗仁波齐的名称。印度教认为这里 是大梵天的驻锡地,岗仁波齐在梵语中又有“湿婆天堂”之意,而湿婆是印度教中最为殊胜和神圣的大神,他与 配偶喜马拉雅之女乌玛在这里进行着永恒的修定;藏传佛教认为它是密宗胜乐之无量宫,包括其周围雪山、湖 泊、河流都是胜乐无量宫的组成部,其中蕴藏着深奥的宗教涵义。如此众多的宗教将岗仁波齐认定为神圣和无比 尊贵的神山,这使得岗仁波齐成为亚洲最为著名的宗教圣地和殊胜之所。神山岗仁波齐的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曾经 塑三尊佛像分别供奉于神界、鲁界和人界。罗刹王贡布崩迎请人间的释尊佛像供奉,但没有供奉此佛的法座,于 是想用神变将冈底斯神山背回去。这时释迦牟尼和五百罗仅立即飞往冈底斯神山,立于神山南面一个叫“五百罗 汉聚盆”(也称“上坛域”)的巨大岩石上,同时还在神山的四角各留下了脚印,称为“冈底斯不动地钉”,使 罗刹王无法将冈底斯神山背走,如今在网底斯山背后那块巨石和神山四角都能看到清晰的脚印痕迹。 “上路弘 忌”时期的印度著名高僧阿底峡曾经路过此山, 在山脚下正彷徨不知其时时,忽然听到山上敲钟擂鼓梵音四起, 他断定山上的五百罗汉正在从宫殿中走出,由此阿底峡推断出了时间。从此以后,凡是到了冈底斯神山脚下的 人,无不期盼自己也能听到山上传来檀木板敲击之声,那代表着自己是一个有福之人。苯教法师纳若苯琼自以为 本领高强,向米拉日巴挑战,提出在十五黄道吉日之时看谁能先到神山山顶,先到者为神山之主。十五日晨,纳 若苯琼手摇单钹,腰插皮鼓向山颠狂奔,而米拉日巴则安坐修行洞中与弟子们讲经说法。日上三竿之时,米拉日 巳才出洞静观,见纳若苯琼正在拼命绕山而上,于是回洞对众弟子说道:“此人乃无能之辈“。又过了一会儿, 米拉日巴方出洞扇动架架扶摇而上。待纳若苯琼精疲力竭奔到山顶,米拉日巴早已在此安坐修行许久了。纳若苯 琼羞愧难当,两脚一软,连人带鼓滚下山去。岗仁波齐峰顶侧那道深深的纵贯而下的冰槽,传说就是当年纳若苯 琼从山上滚下来时留下来的痕迹,而岗仁波齐山脚巨石上的窝痕印迹,是纳若苯琼连人带鼓砸出来的。转山朝圣 者们世代相传:围绕岗仁波齐转山一圈,可以洗净一生罪孽:转上十圈者,可以在五百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而 转山百圈者,便可以成佛升天。因为这些神奇传说和充满魅力的解脱之法的诱惑,许多藏族人一生的梦想就是能 来到岗仁波齐的脚下,哪怕远隔千山万水,哪怕卒于朝拜之路。由于米拉日巴在岗仁波齐斗法战胜苯教徒的故事 发生在藏历的马年,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肖属马,他得道解脱也是在马年,因此每隔十二年的藏历马年成为了四方 信徒们的盛世。每逢此时,神山脚下的转山神道上云集着来自各个教派、各个国度和各个地区的虔诚信徒,虽然 他们在转山神道上转山的方向不同(佛教徒是以岗仁波齐为中心顺时针转山,而苯教徒则相反),但却一致认为 在马年转山一圈,其功德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十三圈所积的功德。冈底斯神山有大小两条转山道。大转山道以岗 仁波齐峰为核心,又称外围转山道,全长约为56公里,一般转山者需两到三天。以磕长头方式转山的虔诚信徒, 转完一圈多需要15-20天。小转山道则是指围绕南侧因竭陀山为中心的转山道路,也称为内圈,朝圣者须转完十 三圈外圈以后才能开始转内圈。藏传佛教密宗认为,转山道就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宇宙曼陀罗(坛城),朝圣者每 一次环行就相当于举行一次坛城仪式。在56公里的大转山道沿途,殊胜圣迹难以计数,几乎每隔一里就有一处圣 迹,与之相伴的是神奇的传说故事。朝圣者们每到一处都要进行磕头、供献等仪式,以此来消解所犯的罪孽,求 得灵魂的解脱。我在历经很多挫折终于08年的秋天在河畔草的召集下踏上了行程。2008朝圣人员名单;《河畔草;花河 尚;懒猫。板凳;冰冰;大海;粉墨;亮亮;》一行8人,两辆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