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8|回复: 9

古琴、文物、名街、大运河——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的花絮

[复制链接]

169

主题

135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044
发表于 2009-6-14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琴、文物、名街、大运河

——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的花絮   (大量图片详见"罗时汉的博客")

 

一、上午去文会楼观摩了古琴演奏会。

 古琴悠扬,琴瑟合鸣。武汉音乐学院师生同台演奏,丁承运及傅丽娜夫“奏”妇随,专家教授侃侃而谈,省市民进文化专委会在晴川阁文会楼举行了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纪念活动,旨在进一步彰显知音文化及其载体古琴艺术。

古琴是中国国乐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和钢琴分别作为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象征。与会的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杨万娟等认为,琴为中国文人的四艺之首,是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发展古琴艺术,将更好地传承源于武汉的知音文化。

古琴大师丁承运为清代泛川派古琴的第四代传人,在国内第一次成功地将失传千年的古瑟复原。他今天与妻子“博拊琴瑟以咏”,表演古曲《卿云歌》、《神人畅》,赢得了大家的赞叹。丁承运先生面对数位得意门生说,古琴在今天仍有顽强的生命力,我对它的前景充满乐观。

 

二、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接杨德元的电话,他家的一个康熙磁盘被人偷走了。

由此我心情沉郁。610这天,他展示了不少文物,表现了他对文化遗产的珍爱。高尚总是与卑鄙相对应的。他这样一“露富”,很可能被梁上君子盯上。以后要十分“低调、谨慎、节省、好学”,这是我对他的赠言。想想去年六月,在长江商报上发的文章,今年611日在本报又发表了言论如下:

 

文化保护的民间担当

 

罗时汉(作家)

在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前夕,传来黄陂农民杨德元在盘龙城所在的叶店筹建“杨楼子榨坊”的消息。据了解,杨楼子榨坊从明代迄今有400多年历史,是“武汉城根”地面上传统榨油技艺遗存,其工艺被列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杨德元作为杨氏第十三代传人,执意恢复祖业,保护并陈列百年老榨及其他文物,体现了一个农民质朴的精神信念和文化追求。

作为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就是濒危的,是需要切实保护的。如果没有一个载体,也就是一个榨坊来在劳作中演示这一传统工艺,农耕文明特征的榨油就会自然消亡。所以,杨楼子榨坊的复建是为我们——大而言之也是为全社会做着一项保护性工作,值得充分肯定。杨德元其人读书不多,并不富裕,不一定有很高的文化自觉,但他 “不愿意看到榨坊在我这一代消亡”,从而倾其全力实施他的这一“心愿工程”,于个人来说是实现了继承祖先的愿望,对社会来说可谓文化亮点。

“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词,它不是一个标语口号,而应该是全民族的宣言和行动。这里包括国家意志——政府的号召和举措,还包括民族本能——民间的信念和行动。中华传统文化,说到底是民间文化,是体现在农耕时代的劳动生活中的文化。尽管由于现代化的推进和政治上的变化,这些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但它传承和弘扬的希望还是在民间。黄陂杨楼子榨坊的复建,既体现了当地政府的开明,也表现了本土农民的觉悟。有了这种合力,文化遗产保护才可能真正成为现实。

长期以来,国人形成了一种依赖观念,什么事都要“政府搭台”,由政府来管。这种观念无可厚非,政府在行政管理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自觉的公民意识更应该是全民具有的。民间力量的管理向为中国传统。如美国汉学家罗威廉早在清末曾认为,“汉口城市的行政弱化和商人、民间团体组织自治以及在公共领域活动的兴盛,特点十分明显。” 古人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这个道理。民间力量在这个倡导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5·12”地震中就大为表现了国人的全民担当意识。其后,四川的樊建川利用一己之力建成了地震博物馆,又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当地的文化建设,做出了政府还没做到的事。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有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保护在民间呼声很高。杨德元重建老榨坊之举还让我们看到,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非一味拆老屋建新楼以达到“现代化更新”,对传统民居的珍惜和保护同样重要;农村不应该也像城市那样搞得“千村一面”而失去自身特点,农民的家园同样需要精心设计,尊重个人意愿。杨楼子榨坊的失而重生对我们的启示意义也在于此,一个农民锲而不舍的文化追求特别值得有关方面反思和学习。

 

三、回家后瞄了一下央视,正在公布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看到武汉榜上无名,十分失落。随着汉正街的彻底摧毁,汉口基本上没指望了。武昌的昙华林幸而保存了一些;汉阳这边。如果把洗马长街整旧如旧打造成成都锦里,还是大有希望的。这是我2008年撰文呼吁过的。文化保护和其他事,一方面政府要管,同时民间也有责任。外国人发现,“汉口与中国传统城市不一样,城市的管理权和管理事务不是为官厅控制,而实际上有由行帮和民间团体所操纵。”前不久在大冶铁矿看到民国十三年的“盛公纪念碑”被采石者堆料而几被掩没,笔者问现场工人,得到的答复竟是“没人管呗”。我说,你不是人吗?其实这个“管”者也是我们每个人自身。

海口有一条街被评为文化名街,那是它经济尚未发达到像武汉这样摧枯拉朽的原因。便想起不久前在它老街上的那些流连。

 

四、今天央视以京杭大运河为主题,做得很成功。

正好去年我到过通州,特发一组照片。算作呼应。以飨读者,结束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

 

五、最后想到古琴大师丁承运的一句话:可能是武汉的文化太“丰富”了,古琴文化被淹没了。这样一一淹没下去,武汉可能会变成彻底的没文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42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604
发表于 2009-6-14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保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053

回帖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561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6-14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是原始人
旖梦三山外,兰舟水云间 QQ3488759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898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536
发表于 2009-6-15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去大余湾的时候 还特意在那里买了一壶菜籽油,是民间小榨坊里手工做的 我想文化是传承的 并不是一种形式   百姓日用而不知

焚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主题

863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3157
发表于 2009-6-17 0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武汉仅存的明代城墙)

 

 

三、回家后瞄了一下央视,正在公布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看到武汉榜上无名,十分失落。随着汉正街的彻底摧毁,汉口基本上没指望了。武昌的昙华林幸而保存了一些;汉阳这边。如果把洗马长街整旧如旧打造成成都锦里,还是大有希望的。这是我2008年撰文呼吁过的。文化保护和其他事,一方面政府要管,同时民间也有责任。

 

  现在武汉市区想看些老房子,除了洋人们修的之外,也只有因武而昌的武昌了,当年的湖广总督衙门附近,太太小姐等官眷们住着昙华林,对胭脂水粉的需求居然也造就了胭脂路,都府堤现在也早已成了路吧。

 

  洗马长街看样子是要全部拆完的,然后政府再统一规划龟山风景区

 

  外国人发现,“汉口与中国传统城市不一样,城市的管理权和管理事务不是为官厅控制,而实际上有由行帮和民间团体所操纵。

 

这是很好的史料,证明武汉帮会历史痕迹和 江湖城市的由来,种种“讲胃口”的语言习惯和“为人四海”的风俗即使在告别了“湖南帮,河南帮,安徽帮,江西帮”打码头的旧时代,还多多少少在今天的武汉三镇保留,延续着。

 

曾经千樯万帆的汉水两岸当年是何等盛况?烟花繁盛之地,参差十万人家,汉口聚散之处,多少来来去去,几多扎下根基?

 

 

前不久在大冶铁矿看到民国十三年的“盛公纪念碑”被采石者堆料而几被掩没,笔者问现场工人,得到的答复竟是“没人管呗”。我说,你不是人吗?其实这个“管”者也是我们每个人自身。

海口有一条街被评为文化名街,那是它经济尚未发达到像武汉这样摧枯拉朽的原因。便想起不久前在它老街上的那些流连。

 

  梁兄苛求工人了,每月上千大元,吃的是辛苦饭,挣的是力气钱,保护遗址之事政府尚不热心,与百姓何干?养活自家老小便是身在天堂。君不见今天1路电车终点的中山先生铜像下,依旧有靠扁担为生的小民,对于他们,奢谈三民主义,远没有每天赚上百人民币实在。

[此帖子已被 游侠纳兰 在 2009-6-17 7:29:15 编辑过]

青莲染红泥 谛听白象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发表于 2009-6-17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丁老师家进门的那个木刻屏风很漂亮,听说是他老家的东西,有年头的!

东西超大,我透露了,估计小偷也搬不走,呵!

丁老师善琴,他现在的妻子善瑟,两人在一起琴瑟合鸣,很写意的事啊!

好些年前武汉音乐学院还搞过一场关于“古琴”的学术讲座,来了中国古琴界的几个名家。其中有一个老先生是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陈长林,那个老先生那个时候大概有70多岁了,我尊称他老先生时,他还不高兴,非要我叫他“陈大哥”,哈!我算是长辈分了。那个老先生弹琴、说谱、讲学的风度是我最最敬重的。

现在这个社会人心浮躁,古琴又是那种只能三两知音来听的逸事,很难说听者能听出啥意味来!

其实淹没的那仅是古琴而已!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135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04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8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游侠纳兰和开心走天涯两位高人:

若提供地址,将赠书一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6-18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我们的建设,应该不是毁灭性的建设,而是有所保护的建设,应该让我们的后代看到先辈们是怎么样走过来的,这样,才能让中华文明传承下去。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321819915/5225192f/1.png http://weibo.com/yuanshangcaolu/home?wvr=5#!/yuanshangcaolu/home?leftnav=1 QQ/365276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851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0265
发表于 2009-6-18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你好!你的心网帖子我都看了,你总是有可忍之余。我想提个小建议,你文章也写了,再配上PP。发在“漫游三镇”路网上,让驴友们发起热潮,我想那是一场空前的风暴。

        你总是让观看者去看(大量图片详见"罗时汉的博客");驴友们是直白的,他们只看他们的路网帖子,试试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4428

回帖

2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714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21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8 07:37 , Processed in 0.0535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