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就不是影迷,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次数也微乎其微。只记得年幼时部队操场上,可以正反两面观看的投影幕布,无数调皮小伢张开双手在幕布上留下的摆动手印,还有硕大沉重吖吖转动给孩提的我带来奇幻想象的菲林。
成年后,电影进入沉默萧条的时代,也就再也想不起电影院,忘掉了那些给童年带来梦幻的光与影了。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电影似乎又回到了我的生活中,因生性懒惰,懒得离开自己背负的蜗壳,许多电影也便交给了网络,替代了影院,在家里,在网上看了。
《入殓师》便是一部。它平静地叙事,轻轻地述说,温柔地煽动了本性中带着伤感的情怀,让心中切切地悟道----生命中的我们,不正是在等待这温情的送行者嘛。
夜很深了,白天过度的睡眠扰动了夜的安宁。PPS上点开了据称是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入殓师》,因从不关注,以后会是一个触动神经的惊悚片。可没想到它记叙的是一个关于生死送别的温情故事。
年轻大提琴师小林大悟失业了,生活的问题随着失业扑面而来。无奈,他只好带着妻子美香离开东京回到了乡下家中。在那里,他稀里糊涂的应聘到一家专门对死人做“临终祝福”的公司。和每个人一样,小林大悟知道自己将要和死人打交道,毫不犹豫地想拒绝。然而,那丰厚的薪水让他最终妥协了。小林无奈的干着这份被人鄙视的工作,连自己的老婆也不敢告诉。然而小林的第一次工作却远非这么轻松:一个老太婆在家里死了两个星期才被人发现,那弥漫整个房间的异味连坐在电视机前的我都可以闻到。小林想打退堂鼓了,但面对善解人意的社长递过来的日薪,以及美香对于能吃到昂贵的牛肉火锅所表现出的那份纯真的高兴,小林没有办法说不。人在面临贫困时,是没有条件拒绝的。这是生活带来的无奈!我曾经深深地体谅过其中的悲凉。
故事继续着,小林不愿被人知的工作,终于没能包住,大家都知道了。妻子美香要他放弃这份不正经的工作,他不肯,妻子离开了。小林确依然平静坚守着他的职业,影片中小林在旷野间、雪山下,拉着儿时的大提琴,悠远,低沉,深情的音乐,贯穿着小林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娓娓道来,让我们更能理解了他坚持的意义。音乐中,场景下,没有带着半丝的悲衰,只有情深的乐章与故事的流淌,真切感人。如我梦想的生活般样。
终于,妻子的回来。在朋友母亲的入殓式上,小林细腻熟练唯美的完成了整个仪式过程,最后将死者平时常带着黄丝巾,轻柔地系在她的脖项上,那一刻,美香真正懂得了,理解了小林的不愿意放弃。他用温情的双手,在抚摸擦拭亡者的肌肤,精心梳理亡者妆容时,给了他们做为人的最终的尊严。同时,也是这双手,抚摸着妻子,抚摸着未出世的孩子,给了她们丈夫与父亲的温情----责任。
温情----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寻找与等待的嘛。如老社长用五年的时间等待着的小林,小林用三十年的时间等待着的父亲一般,我们期待能够相遇的就是拥有这温情的人,这温情是从那不知未来闪烁的眼神,从那僵硬手中掉落的石子中显现。
能遇到小林这样的人,是多么的幸运啊。他洗净了亡者的肌体,还他以人的尊严,他照亮了生者的回忆,是上天给予的礼物。希望我死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人,可以有一双温热的手抚摸的我冰冷苍白的面颊,以我温情相待。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有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候,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等待..... [此帖子已被 荷风月影 在 2009-6-15 22:29:2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