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启…… 夜空一样深蓝的守旧上,一轮明月。 四幅巨大的杨宝森先生剧照当空悬挂。 一轮明月照窗前,一轮明月照窗下,一轮明月早东升。 杨先生这三轮明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赠外号“杨失伍”。 “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剑穿,实指望到吴国借兵回转,谁知昭关有阻拦。”——文昭关 “一轮明月照窗下, 陈宫心中乱如麻。 悔不该心猿并意马, 悔不该同他人到吕家。”——捉放曹 “一轮明月早东升,想起了高堂上老娘亲,伴君犹如羊伴虎,尽得忠来难把孝行。”——清官册 三轮明月三出戏,同是二黄,同样的板式,同样一句一轮明月开腔,杨先生硬是能活生生的唱出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愁闷焦虑、寇准的不安担忧和陈宫的悔恨痛心。听来如陈年老酒般醇厚,回味无穷。 喜欢老生戏,更喜欢杨派的老生戏,藏而不露,杨先生嗓音条件不是很好,但最终能自成一派。身前,他曾叹无知音,死后,确是十须九杨。杨先生的戏,不是一听就会喜欢的,音域不宽,用现代的话来说却是极富磁性。听杨先生的戏,有种过尽千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味。 其实,杨先生生前怎会无知音啊?君不见,叶盛兰叶老板将大公子叶蓬送去给杨先生做徒弟,谭家将公子送入杨先生门下,马连良也将养子马长礼送入杨宝森门下。 杨先生的艺术道路很坎坷,艺术成就极高,可惜,争议却颇大。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杨宝森能成名,是他哥哥杨宝忠杨二爷的胡琴拉的好,将他包的滴水不漏,而他在琴圣的护场之下,为了混口饭吃,唱了些声音沙哑呆板的腔。唱戏的不是傻子,听戏的更不是傻子,混口饭吃能混出个杨派来? 叹一声! 音域宽又如何?声音高又怎样?看那于魁智,音色确实不错,可在金钱的熏诱下,他还会用心的唱戏了吗?且不说其他,就这次一轮明月的首场演出,于魁智那哪是唱戏啊,那是唱卡拉OK。没办法,现在的观众确实断档了,懂行的太少,把那些假繁荣的假艺术家捧成角了。记得之前有个叫什么李玉刚的吧,穿了身女装,会憋着嗓子唱几句戏文,就说自己是男旦,还把梅先生给糟痞了,很多观众还大声叫好。李玉刚好在哪儿啊?我怎么就愣是没看出来也没听出来啊?
“平生志气运未通,似蛟龙困在浅水中”——这是杨宝森在唱弥衡,还是借弥衡叹自己。一生坎坷,穷困潦倒却又有三分傲骨,杨宝森养女杨文蕙在回忆养父时曾说:“生前演出时,即使前面只有一个观众,父亲都会精神饱满地站在台上,字字珠玑”。这才是角! 昨天有朋友问我,你怎么也喜欢杨派啊!你喜欢杨派什么啊? 我说,确切的说我不是喜欢杨派,是爱极了杨三爷的那段“夜深沉”——击鼓骂曹。鼓声渐起,敲击心扉,极具穿透力的在耳边回旋,震颤心房。余韵未了,夜深沉曲牌响起,凄凉的琴声,那是力量和柔韧的纠缠、鼓点和旋律的交织、欲说还休和不吐不快的徘徊,二爷的一把胡琴,出神入化,常常,这时候我已是满面泪痕! 杨宝森,早年学谭,后学余派,最后自成杨派,他说自己是“不够格的余派”。余派老生唱腔高亢平稳,为了保持唱腔,在情绪的宣泄上往往过于克制。而杨派唱腔柔和许多,也低沉一些,更着力于情绪的表现,因而表现悲壮、哀怨、激愤的情绪更为浓重些。 杨宝森英年早逝,杨宝忠在那段特殊的年代饿死天津,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只再叹一声! 晚生了这些年! 5月15-18日,国家大剧院,以“一轮明月”为题的纪念杨宝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演出,几大京剧院联手盛况空前! 几天之后,湖北剧院,京剧谭门寻根的堂会(我把这次的演出视为谭家的堂会)阵容之强大可谓绝后! 谭门,就不必多说了,不听戏的也会听过这名头。 这出堂会,我只冲着一个人去。不是梅葆玖玖爷,不是京胡圣手燕守平,不是谭元首,尚长荣,马长礼,张学津,李鸣岩。虽然这些角,都是能见一眼少一眼,听一出少一出的,何况聚在一起。我只冲着一个人去——叶少兰。 (关于叶少兰和这场堂会,以后再写吧。今夜,还是在三轮明月中缅怀杨宝森先生吧。) [此帖子已被 戒烟如你 在 2009-6-19 23:04:4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戒烟如你 在 2009-6-20 1:17:2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戒烟如你 在 2009-6-20 19:24:26 编辑过] 叶蓬 京剧第一小生叶盛兰的长子。1944年拜杨宝森为师,1962年再拜李少春先生为师。 这两拜,两段梨园佳话。 第一拜:5岁那年,没有摆酒,只父亲叶盛兰的一句话,磕了三个头,收徒极严的杨先生便手下了这个小徒弟。这算是京剧史上最简单的一次拜师礼吧。有人质疑。呵呵,想想叶家在京剧界的地位,祖上叶春善是富连成的班主,你告诉我,有几个角不是富连成的出身?马连良,谭富英,裘盛荣,叶盛兰,袁世海,谭元寿哪个不是?连当时大名鼎鼎的梅兰芳梅老板,周信芳周老板都在富连成搭班学艺。再加上其父叶盛兰叶四爷的名头,还有叶杨两家的交情,还需要质疑吗?有大师启蒙,叶蓬当时虽然只是一顽童,却也受益终生,尽得杨派之精髓。 第二拜:1962年,其父叶四爷一通电话打给李少春。 “四哥。” “现在国家提倡继承传统,兴拜师,我想让我儿子拜你。” “好啊!定没定哪天?” “8月2号在前门饭店举行拜师典礼,你看要请谁啊?” “不请谁,就两位别落下,一位是王少楼,一位是赵贯一。” 一件大事,就通过电话在寥寥数语间确定下来。在李少春一生中,正式收徒的仅叶蓬一人,而一个电话即确定向名角拜师的事宜,在京剧界恐怕也是没有先例的。 也只有叶家能做到了。 1962年8月2日,前门饭店。叶蓬的拜师典礼上,戏曲界来了40人,其中包括马连良、萧长华、侯喜瑞这样重量级人物,司仪是尚小云的女婿任志秋。 至于为何让叶蓬再拜入李少春门下,那是因为梨园行所谓血统关系。 这场演出,叶蓬的”乌盆记“和”夜深沉“压大轴,马连良义子马长礼”秦琼卖马“京胡圣手燕守平操琴攒底。以马长礼和燕守平的身份攒底,可谓给足了叶家面子。也再次说明叶家在梨园行的地位。 两场演出,我是冲着叶氏兄弟而看。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叶盛兰情结。 叶老先生今年70了。最后一次登台是15年前,纪念杨宝森诞辰85周年。其后他潜心教学,他的学生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于魁智了。但是杨派唱的最好的是他的另一弟子张克。 叶老先生以杨派名段"乌盆记"亮相,花白的头发,风采不减当年。其后,一段夜深沉击鼓骂曹,依然听的我心神澎湃。果然是杨宝森先生的亲传啊。雄壮处气势如虹,低沉处细腻无比。一招一式,一低头,一抬眼,活脱脱杨先生的范儿。唯独可惜的是操琴的不是燕守平。当然,人马先生都攒底了,怎么着也得把燕守平让给马先生吧。 一个星期后,我冲着他弟弟叶少兰看了湖北剧院的谭门堂会。
[此帖子已被 戒烟如你 在 2009-6-20 20:02:1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戒烟如你 在 2009-6-20 22:31:2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戒烟如你 在 2009-6-20 22:33:3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戒烟如你 在 2009-6-20 22:39:4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戒烟如你 在 2009-6-20 22:51:2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戒烟如你 在 2009-6-20 23:54:1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