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往事·民宅古剎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代表,完全符合传统的“礼制”规范。方正端庄,经纬交织。主次分明,井井有条。作为政权象征的县衙位于全城的中心,市楼所在的南大街沿南北方向构成一条笔直的中轴线。城内建筑完全按照封建“礼制”中左祖右社,左文右武的程式布局。左有城隍庙,右有县衙,左有文庙,右有武舍,左有清虚观,右有集福寺。 
俯瞰古城,一片青砖灰瓦的古民居紧紧的依靠在一起,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建筑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平遥民居多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十分考究。 
同时还体现着封建礼制对人们的影响,建筑主从有序,体现了长幼尊卑的等级思想。房屋面南朝北为正,居中为尊,以东为上。长辈居里院,晚辈居外院;尊者居南向的正房,卑者居厢房。 


平遥名居还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森然的高墙,“日”字形或“目”字形的院落,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建筑格局,这些二进或三进式的四合院,轴线分明,屋舍对称,每一进院落之间有高高的门槛隔开,相对独立,说明人们也很渴望有一方属于自己的自我小天地。 
游走于这样一座座院落,邂逅于这一件件风水墙风水楼,思绪总能在瞬间游离四野八荒穿古越今。 


此楼为市楼,是古城地标式建筑,市楼所在的南大街是平遥古城的中轴线,由于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时期的风貌,所以又名明清街。这里是平遥商贸最集中的地段。 
但我还是更愿意远离繁华喧嚣,在这些平常街巷中触摸岁月沧桑。 




这古老的街巷,这静默的门洞里,会演绎些怎么样的悲欢离合?往事依稀,独留一曲清歌唱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两人千姿百态,三五步四海九州”——戏堂戏楼,演绎过多少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曾经繁华如一梦,都如云烟消散。 

双林寺和镇国寺是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都很高,不说寺庙内丰富的壁画和彩塑,单是寺院内那份高古逸远的气息就使人着迷。 










华灯初上,古城象一个披上了华彩的娇媚女子显露出她妩媚多姿的摸样,但这份妖娆却不俗媚,自有一种端庄穏沉的气韵,我想这就是岁月沉淀给予一座古城的绝代风华吧。 
市楼玲珑剔透,宛若一个精美的艺术品,给人视觉的满足感。 
感悟平遥,一定要居住在古城中的老房子里,最好是离城中心稍远,略靠城墙边的安静些的客栈,或许已经翻修过,但其原有的滋味还在,气脉犹存。这是我们住过的“光裕客栈”,靠近北城门,彼时阳光灿烂花儿芬芳。 [此帖子已被 纸落云烟 在 2009-6-23 20:23:57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