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南当九泉蒙羞,其孙子争“名正言顺”
近读“东湖社区”投诉热线上的文字:“功勋湖北100人大会邀请林育南后代林光华是骗子”——功勋湖北100人颁奖大会邀请的林育南的后代林光华跟本不是林育南的后代,党史《林育南传》中有证明,主办单位邀请人发生严重错误,这对先烈及先烈的后代来说是件极不尊重和负责的事,是对先烈的一种侮辱!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本人颇有点鱼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为回击这种小字报式的举报,特发此文以正视听。
一、事情的缘起
还是在编《黄鹤楼·城》周刊的时候,我曾经去过林家大湾,那是我们十七岁时徒步去过的地方,现在十分破败。十大元帅中只有这里没有政府打理,而是由村民及林彪和林育南的后人自发经营“旧居”,倒是有些人气——人们是怀着什么心情去的,不言而喻。我在那里见到了林荣久,他的父亲林哮(林光麟)是我们居仁门中学的校工。不仅是凭着这一点,我回去后很快为林育南做了一个专版。在采访林荣久时,我问过林育南有无其他子女,林荣久说没有,就只有他父亲和姑母林光秀。
《革命者林育南》一文见报后,突然有个叫林旭东的找来,说明林育南还有个儿子叫林光华,就是他的父亲,在襄樊。我听得此讯很高兴——烈士的后人难得可贵。于是从林旭东处得到不少素材,撰写文章在《和谐》上发表。并于今年“二七”前跟“二七纪念馆”的黄馆长沟通。他们也很高兴,随后就到襄樊去调查民政局,并看望了林光华老人。本报《人文地理》版又做了报道林光华浮出水面的专版文章,也算是独家披露吧。
今年十一前夕,林旭东约见我,原来他们一家应邀来武汉参加了湖北省功勋人物颁奖活动,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我见到了林光华及其夫人,衷心祝福他们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岂料过了几天,从不跟我联系的林荣久打来电话,说了很多,最令我吃惊的一句话是,林光华不是林育南亲生的。随后不久他就到报社来,向我递交了一篇“举报材料”,并称此文已经多处递交,包括省委书记,一定要搞个清白。
(林荣久的“举报材料”——略……
二、对此事的想法
首先,我为林荣久反应如此强烈不惜以这种“文革”时期小字报的手法公开举报感到吃惊。这使我油然想到大字报铺天盖地的那个年代。当时,林哮尽管是一个普通的电工并且名声不佳,但因为是林彪的侄儿而受到很大的尊敬,还被推举为校革委会副主任。当然,我也是学校里的活跃人物,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怀疑一切。但是,当大火烧到我们尊敬的卜老师、还有其他的老师因受围攻而跳楼自杀时,我纳闷了,并以少年之气义无反顾地贴出了“卜开煌不反党”等大字报。……文革浩劫还没完全过去,林哮就因脑溢血死在桥口电影院门口。至于我们则早已上山下乡各奔东西了。
其次,我想作为林育南的孙子之一,汪秀芝也是林荣久的祖母,即使有什么事情发生,如他所说,也应该是“家丑不可外扬”。他在这个时候说出所谓真相来,到底是为什么?无非是认为烈属的神圣荣誉被人“鸠占鹊巢”了,损害自身利益了。那么,事情很清楚,林荣久长期在家乡打“林育南牌”,收入可观;并且一直作为烈士后代享受政治待遇,参加二七纪念活动等。而林旭东长期在外地,尽管早已获得“烈属”名份,却从不干预林荣久,也不可能得到什么物质利益。他们共同为林育南的孙子,应该是相安无事的。看来导火线还是国庆活动,林荣久感到优势旁落了,从而“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把这一家庭丑事公布于众,不然真正的烈士后代得不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但是,公布于众的后果林荣久想透彻了吗?
这件事的发生再一次暴露了我们中国人或民族的劣根性。令人想到,时代真的是变了,我们几千年的家族理念和情结早已被冲毁了。当初,林育南的父亲在汉口经商,曾经安置接济过包括林彪在内的许多族亲,林氏三兄弟:林育蓉(林彪)、林育英(张浩)在林育南的引导下投身革命,后来包括林彪的弟弟在内的林家人,有几十个在外面牺牲了。他们真的是“那么团结、那么和气,相互提携”。是什么原因,我们几乎不存在了传统的美德,什么孝悌,什么仁义礼智信,统统成了封建糟粕扫地出门了。为了利益,就是亲兄弟有的也视同仇人或路人了。由于政治原因和社会演变,林家早已四分五裂,正如林育英(张浩)的儿子伤心地所说的,“老一辈在外面斗,新一辈在屋里斗。”不能不令人痛心和悲哀。
三、希望和平解决
林荣久理直气壮,非要把“打假”进行到底。我当他面说:你说的话可是要有证据,80多年前发生的事,现在谁能给你当证人?你说“林育南从1925年至1931年牺牲都在上海忙于党的工作,根本没有回林家大湾”,这是党史专家可以论证的事,不能由你随便说。(就我手边的资料来看,仅1926年,林育南在广州和武汉的活动就不少:5月1日参加在广东咨议局旧址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9月,共青团湖北区委成立,他任书记;11月,他是编辑部在武汉长江书店的《群众》周刊主要撰稿人之一;12月12日,湖北全省总工会工人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他和刘少奇等担任授课……)如果为了强调一个观点,便不惜忽视历史,这样做是否太不厚道?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我抱着劝和的态度,随机了解了几个与林家相关的人,希望他们从中做工作,息事宁人。他们的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写“举报信”的如此做法。同样是烈士遗属的华先生说,汪秀芝是林育南的发妻是谁也不能否定的,否定她就是否定林育南;魏先生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事,这样闹下去,对活着、死去的人都不好;林先生说,这样做很无聊,扯淡!不要搞这个名堂!我们没有资格来议论老一辈的事情!还是那位lhf说得更透彻。他说,我爷爷是林育南家管账的,他跟我们讲过,林光华的名字是林育南起的,意思为“光复中华”。我们要维护前辈人的声誉,不能跟他们抹黑。更不要从个人利益出发,否定别人。通过这件事,我非常佩服我们祖辈的那样团结。
“我是70年代生人,我为我们林家的这场纠纷感到愤慨。我们的老一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那么团结、那么和气,相互提携,怎么到了这一代就这样闹呢?我强烈要求维护老一辈人的声誉,不要给他们抹黑!”这是lhf近日对笔者的疾呼。
人生在世,见好就收,不要把事做绝,不要走极端。相信林荣久会同意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