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94|回复: 11

中国道拉吉里峰山难的最终登山报告

[复制链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19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道拉吉里峰山难的最终登山报告

报告全文如下:

转帖登山组织者的报告:
晚报尼泊尔加德满都5月18日电 (记者郑向锋)5月18日,经过几天的调查取证,以及根据5名下撤领队、队长、队员的口述以及本次登山活动尼方夏尔巴领队叙述,中国道拉吉里登山队组织方“杨春风高山探险公司”正式出具了本次“中国道拉吉里峰山难的最终登山报告”,报告全文如下:

登山队4月18日到达海拔4611米的道拉吉里峰登山大本营,经过12天适应休整,于5月1日第一次冲击顶峰,遭遇大雪天气于5月2日返回大本营,等待好天气再次冲顶。根据天气预报信息,5月13日顶峰附近天气状况较好,队伍8名成员遂于5月10日行动,当天到达5810米的一号营地,5月11日到达6700米的二号营地,5月12日到达7350米的三号(突击)营地,这三日的行进中,队员状态一直良好,平均每日行进约6-8小时,每小时上升海拔120-150米,5月13日突击顶峰上升高度为817米,预计用时为12小时,按队员前3天的上升速度,时间是充足的。

5月13日凌晨1:30分,全部队员从735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向顶峰突击,约上午7:30在7950米的高度横切通过一段较长的雪坡时,速度较慢,耗时约2小时,由攀登队长张伟和夏尔巴向导在前开路领攀;上午11:00到达8100米处,由领队杨春风修路领攀,下午12:30,全部队员到达顶峰,合影留念后,于下午13:00全部队员开始下撤。下撤至8100米时,张伟不慎滑坠至7950米处,后自救止住,和1名夏尔巴一起下撤;剩下7名队员中,饶剑峰和1名夏尔巴结组下撤,其他6名队员和3名夏尔巴共同结组下撤;这时已经下撤了约2小时,天气开始变化,起了云雾,刮风并下雪(风速约10米每秒,雪不大),能见度下降,队员李斌体能消耗严重,不能持续行走,使整个结组下行迟缓;下午18:30分,下撤到7600米处,李斌体力衰竭,无法再行进,队伍遂放弃李斌;晚上约21:30分,杨春风由于体能透支,在7450米处滑坠,丧失意识,后被上来接应的夏尔巴发现,用绳索拖回7350米的3号营地;在杨春风滑坠之后,队员赵亮体能透支,失足滑坠摔下山崖,被夏尔巴看见,并判断救援赵亮无望;其余队员体能也严重不足,意识在缺氧状况下也不清醒;队员韩昕,向下方摸索,失足滑坠下山崖;队员张梁在夏尔巴带领下,于凌晨约6:00回到C3;剩下队员遂停止行进,等待夏尔巴向导前来救援;6:30分,第一批夏尔巴向导从C3上行,带着氧气、水和食物、睡袋等物品前去救援队员;第二批上行救援的夏尔巴于9:00前去救援,于10:00回来并救援回队员楼国龙,同时报告说队员赵亮和韩昕已经无望救回;第三批夏尔巴于下午约13:30继续上去救援,于下午18:00救回队员饶剑锋,并报告上面未见到其他队员。

14日,4名队员(杨春风、张梁、楼国龙、饶剑锋)在3号营地休息了一天;15日,C3营地留守2名夏尔巴等待(期望有生存队员会自行摸索回C3),队员从C3下撤到6700米的C2,看见当天上午8:50分从加都前来救援的直升飞机到达山区盘旋,由于直升飞机飞行高度达不到6700以上,当天山上云雾又大,飞机只好返航;队员张梁从C2继续下撤至5810米的C1,其余3名队员在C2住宿一夜,16日上午6:00从C2下撤C1,上午7:50救援直升机再次前来,将3名队员分别救援回大本营。4名队员16日当天从大本营乘救援直升机返回加德满都。

队员楼国龙在C3营地发觉脚趾在登顶下撤时被冻伤,饶剑锋在下撤时颈部扭伤,张伟在下撤时候因为滑坠丢失了眼镜,造成双眼雪盲症,回加都后相继在当地医院治疗,其余队员身体除极度虚弱外,无其他损伤。
乌鲁木齐
春风高山探险公司
2010年5月18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0 18:16:28编辑过]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生入死 惊心动魄!

登山是高危险户外运动,勇气,体能,运气缺一不可.

活着归来就是成功者.

 

三位勇士在雪山怀抱中永生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0

回帖

31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32
发表于 2010-5-19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躬.敬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0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冈仁布齐 于 2010-5-20 09:46

道峰根本不是一座适合商业攀登的山

首登1960年(是中国境外8000米级山峰中最晚的,如果不是希夏邦马当时禁止外国人攀登,肯定是所有极峰中最晚的,因为希峰难度和道峰没法比),此前9年有5、6支队伍失败。

第二次成功登顶1970年,相隔10年,中间又有多次失败。尼泊尔从来没关过国门,很少有人上只能说明难度很高

今年春天是道峰首登50周年,在这样的氛围下,聚集在道峰大本营的却没几个队,为什么?国外来登此峰的都是高手,商业客户是不会涉足的。看看前几年其他著名山峰50周年时热闹的样子就知道了。

而今年中国队多数人只登过慕峰和卓奥友,其中还有只上过慕士塔格的:
从上面报道看,韩昕2007年才开始登雪山,一共只爬过玉珠峰、雀儿山和慕士塔格而已。可以说他和队里多数队友都只有高海拔经验,而无技术攀登经验,攀岩攀冰结组等等都没训练过,冒然上魔鬼峰,不出事倒是侥幸了。

从难度上看,登完慕峰就上道峰,不比上了黄山就去登珠峰差别小。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http://www.zbnews.net/zibowanbaodzb/index.htm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独家专访队员和夏尔巴领队还原山难


作者: 郑向锋


2010年5月13日,2010中国道拉吉里峰登山队遭遇山难。造成了8名队员3死3伤的悲剧,随本次报道的随队记者郑向锋,在参与营救并成功帮助5名队员脱险以及本次事件基本调查核实清楚之后,于18日独家专访了5名队员以及本次登山活动尼方的夏尔巴领队达瓦次仁,根据他们的口述,还原了那天山难发生的全部过程——


上山容易下山难


从每个人的口述中记者得知,道拉吉里峰的难度其实是在下山过程中。“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的时候我们是主动攀爬,但下山的时候,雪坡、碎石坡太陡了,很容易滑坠的。”在回忆这次山难的时候,攀登队长张伟称:下山的难度超出了所有队员的想象,就连他这样经验丰富的人都滑坠了。


“下撤没多久眼瞅着张伟就掉下去了,情景非常吓人,张伟一口气滑下去大约200米才停住,防雪盲的眼镜等都掉了。张伟只能自救,后来他还是最早回到3号营地的人,应该是幸运加上他自己较强的能力救了他。”队员张梁回忆道,除了饶剑锋和一个夏尔巴向导已经在前面下撤,他当时和领队杨春风、韩昕、李斌、赵亮、楼国龙6人都停下来不敢乱动。就是这次停留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致使队员未能在天黑之前赶回救命的C3营地。


“因为找路,加上楼国龙、李斌开始表现出体力下降情况,下撤的速度比较慢,天色渐晚,天气开始有变并刮起了风,下撤变得更困难,特别是天黑下来,摸黑下山非常困难,队伍也散了,方向也搞不清了。”张梁回忆道。此时李斌已经体力衰竭而亡,杨春风、赵亮先后滑坠。后者不幸遇难,而剩余的队员只能在雪坡平台上熬了一夜,第二天张梁首先下撤,韩昕第二个下撤,却不幸遇难。楼国龙、饶剑锋则被夏尔巴救回C3营地捡了一条命。


韩昕背包救了老楼一命


走在最后的楼国龙是幸运的,因为体力原因他与李斌结组下撤,但李斌越走越慢到最后氧气也已经没有了。“最后的时候我们俩都走不动了,我的氧气早就没有了,但真的是幸运。路边我竟然捡到一瓶氧气,换上一看竟然有25格,几乎是满的。我就拖着李斌向下走。但最后还是没有把他拖到C3营地。当时李斌告诉我‘好冷呀,不走了’,我就这样看着李斌从一口气变成半口气,最后结束了生命。”楼国龙告诉记者,李斌就躺在他的旁边死去,那时的他竟然一点感觉也没有,“那时我已经麻木了,看到死人就像看到动物死亡一样,没有任何感觉。”


由于楼国龙和李斌结组下撤,两人的安全带是扣在一起的,但楼主的安全带特别,需要脱下包才能解开。然而,求生的欲望致使楼主在慌乱中将背包、风镜滑落。新的氧气也掉入了谷底。就这样,求生的欲望让楼主坚持了一夜。“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山上只剩下我和饶剑锋了。这时夏尔巴过来对我说‘不想死,快走’,然后扔给我一个背包。我一看里面竟然有氧气、风镜和头灯,我就想,我的命真大呀。但是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是韩昕的包救了我一命。”楼主在感叹自己幸运的同时也将终身铭记正是韩昕才有了他的生还。


夏尔巴人看着队员坠落


17日下午,本次登山活动尼方领队达瓦次仁回到了加都,在宾馆,对于登山队员的遇难的疑点,达瓦次仁做了一一解释。


下撤过程中李斌的死亡没有任何异议,楼国龙是看着他走向人生终点的,然而韩昕与赵亮的死亡就非常可疑。两人都是队员中状态、体能比较好的,怎么会没有走到C3营地,却遭遇滑坠呢?


依据杨春风的口述,赵亮的滑坠有夏尔巴看到,而韩昕的滑坠并没有人看到。并且韩昕的背包、风镜、氧气面罩,氧气、头灯等物品都在,人怎么会没有了?对于这些疑点,达瓦次仁一一做了解释。对于赵亮的滑坠达瓦次仁说,其实杨春风滑坠之后,赵亮紧跟着滑坠了,只是杨春风幸运一些,他滑坠的地点便于营救,而赵亮则是夏尔巴判断无望只能放弃。


对于韩昕的疑点,达瓦次仁的解释则是,一名夏尔巴看到韩昕到了最后已经意识模糊,所有东西都不在他身上。从而造成滑坠,无奈之下,夏尔巴只能将韩昕的遗物捡回。


多重因素造成山难


综合了队员以及夏尔巴人的口述,记者也总结了本次山难的原因。其中,服务不到位是事故原因之一。本次登山,本来应该是夏尔巴人向导与队员一对一,但实际上没有实现,多名夏尔巴人并没上去。上去的夏尔巴人能力又不强,那种情况下,登顶的或多或少会出现幻觉,能力弱的没人带根本下不来。据队员回忆,当时的天气不至于导致死亡。


“没有雪崩、暴雪等极端恶劣的情况,而是向导等服务出了问题,加上天一黑,急了,一晚上在山沟里转,有的恐怕冻得意识模糊,当时非常恐惧,很多时候大家也不敢乱动。”队员张梁提出服务不到位是山难的重要原因。


此外,队员提前使用氧气,造成最后被动局面。攀登队长张伟告诉记者,这一次队员从6800米的C2营地就开始吸氧了,其实那时也没有什么。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后下撤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李斌就是最后体力衰竭而死。但如果他晚点吸氧,撤到7000米以上再吸氧,就会给自己剩下一瓶氧气,也会多出生还的希望。

(记者郑向锋 晚报尼泊尔加德满都5月18日电)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0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http://www.zbnews.net/zibowanbaodzb/index.htm


危难时刻选择救援


淄博晚报记者参与山难救援全过程


作者: 郑向锋


在生命面前,淄博晚报记者选择了救援舍弃了报道,2天2夜,晚报记者在第一线见证了救援全部过程。


天气变坏,首次营救失败


由于登顶之后和发生山难之后,登山队任何一名领队和队员都未打电话给晚报记者。直到北京时间14日晚上8点30分左右,记者才接到登山队后勤麦子的信息:山上出事,要求记者想办法救援。因为记者是现场唯一一名没有登顶的人员,在这种危难时刻,记者舍弃报道而参与到救援中去。


当晚,记者将山难初步情况告诉大使馆,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大使馆马上成立营救小组。而晚报记者由于熟悉情况被紧急任命为负责人。记者与搜救队人员立即制定出营救方案。第一,先救最危险的队员:当时记者接到的信息是,韩昕与饶剑锋被困7400米处,无法移动,因此首先营救的就是韩昕与饶剑锋。第二,剩余的队员均在7300米营地暂时没有生命危险,需要他们下撤到7000米之下,直升机通过吊篮将队员救下安全营地。


不过15日凌晨,救援队赶到大本营的时候,7300米的队员还未能下撤到直升机救援高度。加上山上突然变天,第一次救援以失败告终。不过登山队长张伟已经自行回到大本营,救援队将张伟送回博卡拉进行雪盲救治。


队员顽强,救援成功


在博卡拉休整一夜之后,第二天救援开始,救援队在记者的带领下再次赶赴大本营。这时,收到的信息是部分队员已经下撤到C2营地和C1营地,从加都临时调来的4名夏尔巴也已经准备充分。


当地时间7点左右,搜救直升机先把4名夏尔巴送抵营地,去救援7400米的遇险队员。而此时,大家并不知道韩昕与赵亮已经遇难。之后,救援直升机又再次起飞将身处在C2营地的杨春风、楼国龙以及饶剑锋一一用吊篮救到大本营,然后再送抵意大利营地。最后救援队将已经下撤到大本营的张梁救下。


最终,经过2天的救援,救援队成功救下5名队员。然而,4名夏尔巴在搜救了2天之后,没能找到韩昕与赵亮的遗体,只能返回。


截止到5月18日,整个搜救全部结束。(记者郑向锋 晚报尼泊尔加德满都5月18日电)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http://www.zbnews.net/zibowanbaodzb/index.htm


记者·大使馆·高山救援·责任

——致所有关心韩昕的朋友们的一封信


所有关心韩昕的朋友们:


你们好。


我是郑向锋,淄博晚报记者、2010中国道拉吉里登山队的随队记者,韩昕的队友、朋友。


中国业余登山队不幸在攀登尼泊尔道拉吉里峰时遭遇山难,队员韩昕、李斌、赵亮不幸遇难。作为随队记者,我深感悲痛!山难之后,以往淄博晚报每天一个版面的登山报道突然不见了,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在读者最为关心韩昕的时刻我没能及时传回报道,没能将韩昕以及登山队的最新情况告知读者,我向所有的关心韩昕、关心淄博晚报的朋友、读者致歉。


在第一时间得知登山队遭遇山难的时候已经是北京时间14号晚上8:30分,那时我已将当天的稿子发回后方。然而噩耗突然传来令我震惊万分,我得知的消息是,一人已经死亡、两名队员被困海拔7400米的地方,而其他队员全部被困7300米的C3营地。情况十分危险,队员的氧气几乎已经用完,如果不及时救援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山难。我作为本次登山队在现场唯一一位未攀登者,有责任与义务帮助队友脱险。于是我在最快的时间内将登山队遇难情况告知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过紧急研究,大使馆连夜联系救援队对中国登山队进行援救,不过由于直升机无法在夜间起飞只能等到天亮才能实施援救。


由于我是现场对登山队和具体情况最为了解的人,中国驻尼泊尔将救援队中方负责人这一重任交给了我。当时接到山上的电话全部是已经非常虚弱的队友断断续续传来的消息。除了李斌已经被证实遇难之外,其他队员情况一概不知。本着新闻真实性原则和对队员家属负责任的原则,晚报当晚并未刊发遇难消息,并将已经做好的版面撤下。


15号凌晨,记者与救援队一起参与了当日的救援,由于被困队员身处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度,直升机无法抵达。加上天气突然变坏,我们只能将已经下撤至安全营地的张伟救下并返回博卡拉待命等待第二天的营救。当晚我所做的工作就是与瑞士救援队协商新的救援计划,并联系4名夏尔巴赶赴博卡拉与我们一起救援以增加救援成功率。经过紧密的计划和研究部署,第二天我们又将4名队员成功施救。然而得到的消息是,李斌、赵亮、韩昕已经遇难。


这时,放弃报道,对于我这样一名随队记者来说的确失职。选择救援,作为韩昕队友、朋友来说义不容辞、毫不后悔。得知韩昕遇难之后,作为多年的朋友、队友,我痛苦万分。新闻就在手边,全世界唯一一名在山难现场的记者。我可以发出报道,也可以写出稿子,也能够凭借这些卖个好价钱。但我不可能去做,也不会去做。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对生命有感情、有责任的人,然后才是记者。做新闻首先要做人。如果不考虑山难真实情况,不考虑每一名队友家属、朋友的感受,单单考虑怎么将还未证实的新闻报出,对任何一名有良知、有爱心的记者来说这些都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与不负责任,这种事情,我想每一名真正的记者不会去做,也做不出来。


回到加都,我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全国许多媒体都想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我的回答是:“我会说,第一手的资料只有我知道,但是现在还不是披露的时候。”从网上看到家乡某些媒体随意编造、道听途说、未经证实、不负责任的报道,在敬佩他们“新闻敏感性”的同时,作为同行我感到只有无奈与悲哀。


全体关心韩昕的朋友们,我明白大家非常关心韩昕的情况,也体谅大家非常想知道韩昕为什么遭遇山难。作为随队记者和救援成员我再清楚不过。韩昕已经故去,在这里敬请全体关心韩昕的朋友们原谅我前几天的失职,谢谢!


忆往昔登山岁月,韩昕登玉珠、攀慕峰何等豪情壮志。今昔人已不再,我们只能用一颗真心去缅怀。


郑向锋

2010年5月18日

加德满都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284

回帖

2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347
发表于 2010-5-21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道拉吉里峰山难的最终登山报告,关注此报告!

用镜头记录瞬间无限风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续:

地狱归来 称还会选择攀登

 

带着心中抹不去的伤痛攀登道拉吉里峰的深圳队员张梁返深我还会选择攀登

        我回来了。”昨日,此次攀登道拉吉里峰4名深圳队员其中的一位——张梁,昨天下午乘坐飞机经香港回到深圳。面对前来迎接他的媒体,他第一时间说出了感谢的话。而另一位队友饶剑峰则依旧选择留在加德满都继续休整。
  按照原定计划昨天下午近6点,张梁回到了深圳。其所在单位专门为他准备了迎接仪式,从车上刚下来的张梁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人更黑了、更瘦了、胡子更长了,虽然他说自己目前体力已经恢复,但是从他较缓慢的行动以及他疲惫的眼神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张梁仍然十分劳累。待坐定后,他首先跟记者说:“这是一次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攀登,悲痛铭刻在心,我的3个队友没了。但是作为一个爱好攀登的人,一个对大山有无比热情的人,我还是会继续选择攀登。”
  张梁告诉记者,在加德满都他见到了李斌、赵亮、韩昕的家属,他们都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在几日搜寻无果,大使馆宣告失踪者赵亮与韩昕已无生存希望后,家属经商量决定放弃搜救,昨天一同进山对逝者进行了立碑祭奠。早上6点多,三人家属带着前一天做好的墓碑,乘坐直升机飞往位于道拉吉里峰海拔4000米左右的意大利营。那里是徒步登山者的必经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并且不像山上都是无法固定的冰川。家属在那选择了一块平地,将墓碑立好。其中赵亮的墓碑上刻着:“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登山”。而有关另一名队友饶剑峰,张梁表示目前他的伤势已无大碍。只是情绪仍然低落,有时会做噩梦。他会在妻子的陪同下,继续在加德满都休息二至三天后,回到深圳。
  接着,张梁对记者回忆和诉说了此次山难的全过程。在诉说的过程中,张梁多次停顿,默默低着头皱眉,让记者感受到山难痛苦的画面依旧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遇难山友李斌的最后一句话
  “很冷、很冷,我不想动了”
  从尼泊尔道拉吉里峰风尘仆仆归来,张梁的脸上满是疲惫。接过鲜花,戴上花环,照过相后,张梁缓缓地将这些象征着欢乐与胜利的物件放在了一旁。与前来迎接他的每个人握手、拥抱,张梁的眼中依旧带着哀伤。几位遇难的山友,是张梁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关于赵亮
  应该是,遇难了
  尽管18日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已经宣告失踪人员赵亮、韩昕无生存希望,但二人的下落依旧是大家所关心的。对此,张梁沉默了些许说:“他们应该是遇难了。之前是没有找到尸体没能确认,但这么多天过去了。我想,他们应该是遇难了。”
  据悉,赵亮、韩昕和李斌的家属已经为3位罹难的山友制作了金属墓碑铭牌。张梁表示,铭牌将被刻在海拔3000多米的意大利营地的岩石上。“那里有鲜花,有流水,还有雪山。我想,把他们的墓碑安在那里,是他们最好的归宿。3人的家属都十分通情达理大度,他们对事情的理解超乎了我的想象,我也很感谢他们。”
  关于李斌
  不知什么时候,他拔掉了自己的氧气面罩
  据张梁回忆,在下撤过程中,李斌是最早出现状况的一个。“我和赵亮、韩昕他们都将李斌夹在了中间,我们都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失去意志,不能放弃。但李斌不知什么时候拔掉了自己的氧气面罩,只剩一条胶带飘在外面,背后的氧气罐还在,氧气呼呼地往外跑。他的风镜也摔掉了。人在绝望的时候,总会有些反常,难以自控。他还很兴奋大声跟我说:“‘粱哥,明年我们要继续爬雪山!’但他最后跟我说的话是:‘很冷,很冷,我不想动了……’”说到这里,张梁已经不愿继续回忆。
  关于韩昕
  他最后还在帮我按摩
  在张梁看来,赵亮和韩昕都是属于体能比较好的人,年纪也比他小不少,如此的“没了”,实在是让他想不到。“我们最后在等待救援的时候,我说我冷,韩昕还帮我按摩。那个时候我看他很正常。”张梁对记者表示。“在大概凌晨3点30分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向导达瓦突然出现了,这个时候,我注意到韩昕一个人在跑,而此时赵亮已经不见了。下山后,我睡了一整天。我对李斌遇难是有了心理准备,但赵亮和韩昕也出事了,这真让我没想到。”张梁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2 18:11:24编辑过]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者的回忆这样从地狱归来
  13日下午1点 登顶
  登山队在5月13日凌晨1点开始攀登,登山的过程,还算顺利,登山队大约5月13日的下午1点多登顶成功。据张梁回忆,当时大家都很兴奋,拍照,摄像,玩得不亦乐乎。不过,张梁同时也指出,原本的安排是每个队员配一个夏尔巴人向导,但出发的时候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至少我上去的时候是一个人,没有当地人陪着我。”张梁对记者表示。
  最后登顶的路线,是领队杨春风所选择的,有的夏尔巴人在登山队冲顶的时候就返回了大本营。最后随着7位登山队员回撤的,只有3名夏尔巴人。一名夏尔巴人单独带着饶剑峰走在了前面,剩下的6名队友则与2名夏尔巴人一起下山。这支登山队没有预计到,这次下山的艰难,是他们所始料未及的。
  13日下午 迷路
  由于夏尔巴人不认识回去的路,登山队只好在杨春风的带领下慢慢地摸索往回走。途中大伙走了不少冤枉路,而张伟更是差点摔下山涧。随着天色的变暗,大伙开始慌乱起来。“我们原来计划着至少要回到一号或者至少二号营地,但没想到,我们居然连三号营地都回不去了。”张梁表示。
  在茫茫的雪山中,登山队艰难地寻找着回去的路,体能就这样一点点消耗。天慢慢黑了下来,风雪更是无情的来临。此时,登山队的队员已经分散,乱作一团。“当时我们只能依靠头顶的灯辨认,谁和谁已经分不清楚了。”张梁叹了口气说。
  14日凌晨1点30分 绝望
  在5月14日凌晨1点30分的时候,登山队停了下来,无助地等待救援。害怕和绝望肆虐着每个人的心灵。“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出现了状况,失常、无意识地大喊,胡说着乱七八糟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已经接近崩溃了。虽然穿着连体的羽绒服,但我感觉我身上的每块肌肉都在发抖。我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不能停下运动,不能睡着。”张梁回忆起当时说。
  14日凌晨3点30分 幸运
  在凌晨3点30分的时候,一个叫做达瓦的夏尔巴向导出现了,带领登山队往下走。大约在早上6点多的时候,张梁终于回到了三号营地。
  随后,杨春风组织当地的夏尔巴人继续上去营救,但并没有成功。“他们并没能把人带下来。生命是如此脆弱。如果再在山上待3个小时,我想,我的结果会和他们一样。在我回来之前,饶剑峰告诉我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没有下来,而是在山里面,慢慢无助痛苦地死去。醒来后,他号啕大哭。”说到这里,张梁的声音哽咽了。
  “魔鬼峰”的无情
  “白山”令人恐惧的4个原因
  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海拔8167米,被称为“白山”,巨大的山体绵延50公里,有4个独立的7500米以上的峰顶。1960年5月13日,瑞士、波兰、美国联合登山队首登道拉吉里I峰成功。该队伍攀登上的路线至今仍作为传统路线。50年过去了,道峰的攀登仍然复杂危险,主要困难如下:
  1.山脚下的冰川覆满积雪,积雪下面还分布着危险的冰裂缝。去年春季Piotr Morawski就因跌进冰缝丧生。
  2.山峰上面有很困难的冰岩混合路线,大部分没有固定路线,登山者必须异常小心,不可以出现任何错误。
  3.没有明确的峰顶。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令人争议的登顶事件。
  4.暴风雪和频繁发生雪崩。
  
    登山专家的忠告
  王勇峰:登山探险需循序渐进
  “登山探险需要循序渐进,同时组织管理应更加科学,毕竟它是一项较为危险的运动。”中国登山队队长、著名登山家王勇峰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说,像道拉吉里峰这样的(8000米以上)山峰全世界只有14座,攀登具有相当难度,死亡率统计达到了百分之十。
  他认为,对于登山爱好者而言,探险一定要循序渐进,4000至5000、6000米到7000、8000米,积累丰富经验后再去攀登,“山峰永远会在那里,千万不要做超越自己极限的事情。”此外登山的组织管理工作应该更科学、健全,每次探险前尤其是具有一定难度、高海拔的山峰,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和管理,这样可以降低伤亡事故。(综合)
  
    生命的高度
  白雪皑皑的道拉吉里峰已经很遥远了,战友李斌、赵亮、韩昕的身影和笑容已经很遥远了,重又回到喧嚣都市的时候,张梁的心头,是眷恋还是困惑?
  我们这座熟悉的城市,一切依旧。依旧是步履匆匆的人群,依旧是车水马龙的街道,我们依旧走在朝九晚五的路上,我们依旧在种种设置好了的标准化模式中生活。然而,总在一个特定的时候,你的神经会被刺痛,之后在刺痛中疑惑:那个精制整饬的小区,是否就是我们的家园?在股票的起落、房价的升跌或是日日翻新的电器、汽车、家具和时装中,是否寄居着我们的灵魂?当物质极大丰富,当信息扑面而来,当奢侈的商品充斥在我们的身边,为什么我们精神仍会困顿,为什么我们时时会陷入一种莫须有的空虚?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地球上。然而,我们的诗意在哪里?
  我不知道,山难带来的创痛会在心头横亘多久?我也不知道,我们究竟会为诗意栖居承担怎样的代价?只是面对带着疲惫和伤痛归来的勇士,遥望长眠在道拉吉里峰的勇士,我们必须带着由衷的敬意。因为他们让我们意识到,总还有一些人,不愿自然被祛魅,拒绝诗歌被终结,他们以一己之力,去寻找人性的居所。他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丈量生命应有的高度。
  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一些人,我们的城市需要这样一些人。即便他们总是略显孤单,即便他们总是充满悲情。然而他们终会让我们看到,人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可以超拔世俗,可以蔑视平庸,用坚韧和勇气去叩问生命的真相。
  我们应该铭记这样一些人,归来的张梁,即将归来的饶剑峰,永远无法归来的李斌、赵亮,以及当下仍在向着珠峰顶点艰难迈进的深圳勇士们。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深圳)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回帖

15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19
发表于 2010-5-25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挑战极限!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28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做无谓的冒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0 03:54 , Processed in 0.1387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