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踏襄阳苏岭石
苏岭石,实为鹿门山(东汉前称苏岭山)西北部的一道山梁,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进士曾巩的“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之感叹诗句引深而来。这里奇石嶙峋,风景秀美,自古就是登临鹿门山、朝拜鹿门寺的惟一通道,也是文人墨客经常集聚的地方。我在襄阳工作多年,近些年又移居城区,闲暇之时也曾几次光顾此地。
二00四年五月的一天,我和老伴骑自行车第一次到此观光。跨六两河,穿东津镇,过山门牌坊,往返四十多公里。
二00九年九月十三日,我和老伴又随”户外一族群”一行四十多人,经火电厂,过张家集渡口,从鹿门山的后山登上了望江亭,徒步往返三十多公里。
二00九年十二月五日,我和老伴再随“户外徒步群”一行六十余人,过崔家营大坝,走沿江大堤,经双河村,又从后山再登望江亭,徒步往返近四十公里。第三次走进这片热恋的风水宝地。
鹿门山,海拔348.5米,位于襄樊市东南,距市区约20公里。这里,有汉代就名扬全国的古刹——鹿门寺(原名苏岭祠)。据清襄阳府志记载: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携襄阳侯习郁巡游苏岭山,其与习郁梦见山神,帝命郁立祠于山,刻二石鹿夹道门口,百姓谓之鹿门庙,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遂以庙名山。鹿门寺在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是全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唐代名僧处贞、丹霞、宋法灯禅师皆主持过鹿门寺,香火十分隆盛。
这里,汉代名士庞德公、唐朝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等三位高士曾隐居于此,史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还有,水镜先生司马徵,卧龙先生诸葛亮,一代诗仙李白、王维、米芾、曾巩等历史文化名人曾经在此驻足、流连,并留下了不朽的诗作和胜迹;另外,秦朝的孙泰丰和楚霸王项羽都曾屯兵霸王山,宋代张顺、张贵二将也曾筑山寨于霸王山以抗金兵。
鹿门山,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近3万亩。境内绿海婆娑、烟树葱茏,森林覆盖率达92.6%,呈现“春花、夏荫、秋实、冬绿”的壮丽森林景观。是一个以森林风景资源为特色,融历史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集观光、游览、娱乐、休养、度假、生态保护、林业科研、生产经营为一园的多功能城郊型森林公园。公园自然景观景点达30余处,著名景点有12处,集“奇、险、幽”于一区。公园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繁衍了多种动植物,拥有植物78科、157属、223种,珍贵药用植物22种,动物有17种,鸟类有16种。
登临位处鹿门山山巅的望江亭,境内风光尽收眼底,美不胜收。鹿门山、霸王山、香炉山、李家大山和狮子山五大名峰体势巍峨、延绵起伏、环状雄盘,尤以霸王山最高,海拔370米;园内沟壑纵横、绿海婆娑、烟树葱笼;汉江像一幅流动的画,又似蜿蜒的龙闪着粼粼的波光,曲折南去;汉江中占地15平方公里的沙洲——鹿门滩,与鹿门寺南北呼应,构成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下望江亭, 踏着孟浩然常走的山径,得得而下,一路可品味“竹露滴清响”的妙境。过“天井”,在临近寺庙的后山处,有半壁岩石突兀悬在山腰,一片水帘,万颗珍珠,汩汩坠入池中,这就是名扬四方的“暴雨池”。暴雨池左侧的石壁上刻有孟浩然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寻幽至此,聆听这滴水之声,复诵那千古绝句,别有一番神韵。更为神奇的是,暴雨池、天井、八卦池、龙头四大景观顺山势而下,自然排列,四点成一线!院内的聪明泉,吸引了更多的人,长途跋涉的干渴,祈求聪明的渴望,人们大碗大碗地干,清凉甜润,荡气回肠。
出佛殿寺院大门,往右上行可去霸王山,沿途有汉楼、三高祠、孔明拜师堂、庞公制药洞、浩然墓等景点;往左下行可去苏岭石、碑林、浩然阵列馆等处;从正面拾级而下,可至虎丘、伏虎碑亭、月牙桥和山门牌坊,沿途竹园、牡丹园风光无限。
鹿门寺森林公园,远离市区,风景秀美;苏岭石,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这里不愧是,人们都想去的地方,去了还想再去的地方。尤其是,我们这些户外徒步人,更是百踏不厌的好去处!我是忘不了鹿门山南坡那采之不尽的野枣与山楂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8 16:50: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