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5|回复: 2

[转贴]山西游记————走访大寨

[复制链接]

584

主题

1066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1005
发表于 2004-3-31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游记————走访大寨
清晨,当阳光透进窗户的时候,我开始用我的感觉去探索今天我要去的地方,这时脑海里清晰地跳出了两个字————大寨。


在中国,年龄稍长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地方,都会记得毛泽东主席当年提出“农业学大寨”的口号,都会记得一个叫做陈永贵的人。当然还有“铁姑娘”郭风莲,以及贾顺才等等曾经闻名遐迩的人物。

大寨从一个极其贫穷的小山村,最后变成全国学习的典范,成为全国各地乃到世界各国前来参观的对象,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奇迹。

而陈永贵从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在60至70年代,奇迹般的直线上升,最后成了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成为我们历史上唯一的农民“宰相”,可是说是驰名中外的大“明星”。

大寨,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个时代,而陈永贵则是这个时代最具精神力量的人物。

浪子从太原坐汽车沿着太旧高速向东面进发,远望黄土高坡上一片荒芜,只有山上的雪迹带来一点颜色的变化。然而路边的排排绿杨却开始吐出春芽,空气中仿佛都能嗅到树芽那种春的气息。在黄土高坡上能有这段一段的高速,让人感觉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到了非常著名的昔阳县城,已是中午,这里离大寨只是三四公里了,午饭后我打了个“面的”向大寨奔去。

到了大寨,突然发觉自己今天的感觉真的是很神奇,今天是三月二十六日,正是陈永贵的逝世纪念日,十八年前的今天,已经不在副总理职位上的陈永贵在北京逝世,遗体埋葬在他曾经奋斗过的大寨虎头山上。

大寨没有几个游客,村里很安静。大寨的村子里也异常干静,与许多农村大不一样。让人感觉到一种辉煌后的冷静。

在陈永贵的故居前,不抽烟的我买了一包烟,我知道用香烛是对这位共产党人是不合适的,而生前的他却爱抽烟。故居在一个大寨式典型的窑洞里,我默默走进陈永贵曾经居住的房间,把这盒烟恭敬地放在他的遗像前。

这时一对中老年人向我走过来,并连声道谢。他们热情地向我介绍故居的情况,讲述故居墙上挂着那些相片中的历史故事,并拉着我的手让我们坐在陈副总理睡过的炕上休息。这时我才知道这对老人正是陈永贵副总理的大儿子陈明珠和他的妻子。

陈明珠当年也是响当当的人类,曾经受过许多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后来在昔阳县工作,前两年退休,居住在昔阳。今天因为是父亲的纪念日,所以回来故居来陪陪父亲以及还在生的母亲。

我们聊起过去大寨的许多事情,陈明珠显然很惊讶,因为他觉得像我这种年龄的人是不会知道那么多当年的事的,他以为我是在校的大学生,还问我是否参加工作了,可把我笑惨了!

我说陈副总理在生的时候的已经想来这里看看,只可惜没有条件,今天来到虽然见不到陈副总理,但见到了你们,也算是一种荣幸!我们聊得非常好,基本上没有感觉有代沟的存在,临走前,我和老人合照留念,陈明珠非常客气地在一本《陈永贵传》上写了几句祝愿的话,并签名要送给我,我非常感谢,当然也把书款塞在了他妻子的手上。

最后陈明珠把我送出了窑洞,为我指引继续参观大寨的道路,我们握手道别!


大寨的道路修得很好,全村都铺了柏油,村外的公路也是柏油,山路则是石头阶梯,可以脚不沾泥地浏览整个虎头山,还可以到地里头。



  世人皆知大寨是“七沟八梁一面坡”,从前都修了梯田,现在不一样了,除了狼窝掌以外,七沟里的梯田大都改种了树,退耕还林。但是走到狼窝掌,看看前人留下的梯田和石坝,还是想流眼泪。

这些东西现在搞算不得什么,有风钻,有水泥,有农用运输机动车,但大寨改造耕地条件是1953年开始的,从那年一战狼窝掌,想想那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什么都很原始,采石、运石、砌石完全是纯手工的劳动,老英雄贾顺才一生挥锤击石,以至于手变得畸形,不仅重重老茧伤痕,而且既不能伸直也不能握成拳,保持握锤把的状态,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外国人握着他的手,都唏嘘不已,他在世的时候,谁能握一握这扬名世界的手,那是莫大的荣幸。


大寨人没有忘记他们的恩人,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等到过大寨中央领导同志,大寨人都修亭建墓以作纪念。而他们的大恩人陈永贵的墓地和石像,更是在虎头山的中央。那一个充满农民特色的巨大石像,以一双诚挚的眼睛看着山下的大寨。

逝去的陈永贵不仅用他的眼睛看着大寨,也用他的故事,用他的精神庇护着大寨。

如今的大寨,农业反而已经成为了副业,旅游业的兴起,令大寨人摆脱了辛劳的工作;“铁姑娘”郭凤莲领导的大寨工贸园区,也令大寨人有了更多的收入。现在大寨的许多产品,已经享誉山西。

大寨人普遍不谈政治,历史让他们辉煌过,也让他们吃尽了苦头,“四人帮”倒台后部分媒界对他们的攻击,他们应该历历在目,他们被反复无常的媒体搞烦了,问到从前的政治往事,年轻人就说那时年纪小,老年人就说不是干部,最后都是不知道三个字。

“农业学大寨”的辉煌时代过去了,现在的大寨已经不是过去的大寨,它以一种新的形式矗立在山西。大寨人仍然保持着很高的道德水准,他们既有山西人普遍的善良、厚道,又没有山西人普遍的欺诈,非常诚实。大寨的村风优良,大寨这种高水准的道德,也不知是大寨从前做出功业的基础还是结果,也不知是陈永贵造就了优良的村风,还是优良的村风造就了陈永贵。


我想这一切,都来之不易,毛泽东主席的倡议,陈永贵毕生的努力,以及大寨人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精神,都是这个贫穷的小山村能够有今天的原因。

大寨人不会忘记这一切,浪子临走时在小商店了买了毛主席头像的装饰物,和商店的大寨妇女聊了起来,我问为什么没有邓小平的头像,这位农村妇女坦诚地对我说:我们这里与你们不一样,你们沿海开放城市应该感谢邓小平,而我们大寨人感谢毛主席!

大寨是毛泽东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的试验田,大寨人用他们满是老茧的双手,开拓了大寨,用他们愚公移山的精神,建设了大寨。


无论你是否赞赏大寨精神,是不是想如大寨人一样生活着,石坝和梯田都在说明:我们的民族曾经出现过这样一种精神!

陈永贵是大寨人的精神领袖,他是这块试验田上的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既然是试验,就必然有经验,也有教训。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的人们,都是一样的,它是人们前进的至宝。

无论你怎么看待陈永贵这个人物,他的一生都是奋斗的一生,都是廉洁奉公的一生。他做对了,是为了人民;他做错了,也是为了人民!

仅藉陈永贵总理逝世十八周年之际,献上游记,并深深鞠躬!


天涯一浪子

二OO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
聪明的人,不问现在,
豁达的人,不问 未来。
明白的人,用心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720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7462
发表于 2004-4-1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都是上一辈的记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38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5021
发表于 2004-4-2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去壶口,想去大寨,不知在山西那里?从吉县如何走?
行摄华夏大地
尽览九州风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7 17:33 , Processed in 0.0490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