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40|回复: 0

[转帖]你懂得自救吗?

[复制链接]

19

主题

20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020
发表于 2011-1-1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惊闻1115大火,我立刻打电话给上海静安区的朋友,朋友一边庆幸自己住的地方没事,一边感叹虽然高楼林立,但是一般人没什么防火的概念。所以一出事,就死伤严重。
      这次失火的原因,据说是因为没有合法执照的电焊工造成,由电视画面看,几乎整栋大楼都冒着熊熊的火苗,我想那火应该是先在外面维修的鹰架上引发易燃物,烧进屋内,再从内部蔓延。这就令我不能不猜想,大楼里是不是有安全梯了?答案当然是有,只是我又要问,那些安全梯的门平常是否都关好?里面是不是净空?抑或大家都不注意,甚至为了图通风,故意把安全梯的门敞开。
      我十三岁那年家里失火,当我冲出火场的时候,连眉毛都烧光了。自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防火的知识,也在我的散文作品中再三提到这些。甚至自己画插图提醒读者,千万注意安全门平常要在关闭的状态,因为几十层楼,只要有一扇没关好,下面的楼层失火,浓烟就会窜进安全梯,把安全梯变成一个大烟囱。人们跑进安全梯,吸入有毒的浓烟,跑不了几阶就会昏倒。(火警时被烟熏死的人,常常远远超过直接被火烧死的。)
      今天,在纽约的深夜,我急着写这篇东西,除了向遇难者敬致最深的哀悼,也希望大家痛定思痛,想想自己住的地方,安全门关好了吗?里面会不会堆满东西,既影响逃生,又造成延烧。要知道失火时即使是大白天,封闭的安全梯内也会一片漆黑,如果安全梯里乱堆东西,可能没烧死、没熏死,却把人摔死。
      我还要叮嘱:当你跑进安全梯的时候,一定得把门带上?如果你只顾自己,把门拉开,不再关妥,(下面要进来的人可以自己拉开)很可能那敞开的门,会害了别人,也害到你自己。
      提到关门,你知道在逃离火场时,应该一边跑一边把背后的门关上(不是锁死)吗?因为那样可以延缓火势,增加你逃生的机会。
还有当你来不及逃跑,不得不躲回屋里时,应该把门缝用衣物等东西塞好,以免浓烟进入。当你想打开一扇门,又不确定外面是否有火,可以摸摸门把手,如果非常烫,就要小心,因为开门面对的不单是火,而且可能由于你开门,提供了氧气,造成原先闷烧的小火,突然爆炸开来。
      你知道在浓烟中可以把毛巾衣物弄湿,掩着鼻子爬行前进吗?因为浓烟会在较高的地方流窜,贴近地面的空气比较好。当你要弄湿毛巾,龙头没有水,你可以去厕所马桶水箱里取。你甚至可以把大块的吸水布料放进马桶里,然后冲水,整个泡湿,再包着自己或孩子逃生。实在没水的情况下,甚至小便也能应急。
      往这条路去想,你甚至可以在盆浴之后暂时不放水,以备火警之用。(北方的冬天室内有暖气,空气干燥,这样还能有助于湿润空气呢。)
当然,到陌生的地方,你更得先了解安全梯和逃生的路线。如果你住旅馆,会注意门上挂的建筑平面图吗?你会默想,如果「有状况」,一片漆黑,出门左转?右转?摸着墙跑多远,可以找到安全梯吗?
      我要再问,当你买了新房,花大把银子装潢的时候,你会注意采用防火建材吗?当你买家具时,知道有些地毯或沙发材料,燃烧时能放出毒气吗?
更重要的是,你平常有没有跟全家人约定,如果有一天失火,逃离火场之后要往附近的某一个「定点」集合?你知道有多少人虽然逃出来了,却因为找不到亲人,冲回去,结果葬身火海。岂知亲人早在外面,只是他不知道。
      文章写到这儿,越洋电视里继续播出1115失火的画面、许许多多忧心忡忡的面孔、抢救伤者的救火队员、挂着氧气罩的伤者、一包包的物资和电焊工接受讯问……
      只是,让我再多说一句:各位亲爱的朋友!你自己家里做好防火了吗?抑或心想自己不会那么倒楣,于是在失火大楼外叹叹气、摇摇头。转回家依然故我、自私自利、投机侥幸地过日子?
      行动吧!今天就从自己开始,而且不但要有「公德」,还要有「公义」,主动举发那些违法者,避免再一次灾变的发生。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了解匆匆写成,谨供大家参考,并请以火灾专家的认定为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 13:14:0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8 02:11 , Processed in 0.0430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