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女驴友爬树摔伤被困深山
消防人员紧急前往救援

消防战士利用多功能担架将伤者抬出
45岁的女驴友一时兴起,爬上千山一棵松树,却不慎坠下摔伤;山上存雪,地滑天冷,历经2个多小时,消防人员才用多功能担架将其从深山抬出。
10日晚5点多,千山大佛景区。夜幕渐渐降临,500多米高的山坡上,6名消防战士正抬着担架,一脚泥,一脚雪,匆匆下山。担架上,一名女驴友裹着战士们脱下的军大衣,她一条大腿骨折,胳膊脱臼,冻得直发抖。
一个多小时前,因为一时兴起,她想挑战路边一棵高大的松树,不料刚攀爬到一半就失手掉了下来。多亏一起同行的还有三四名驴友,他们在深山里开始通过手机求援……
驴友登山观雪突发坠数事件
2月11日,45岁的受伤女子王月(化名)正在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她大腿骨折,右侧胳膊脱臼,目前已无生命危险。
“前几天下了一场雪,我和几个朋友平时都很爱登山、攀岩等户外运动,想着千山里的雪景一定很美,就相约一起去爬山。”当时和王月同行的一位朋友介绍,10日,他们一行五六人,来到千山大佛景区索道西侧山下,挑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上山。走了20多分钟后,王月看见路边有一棵大松树,她虽已45岁,但好动爱玩,想挑战一把,看能不能爬上树顶。
可没想到,刚爬上去不到一半,王月就坚持不住了,一下子坠了下来,王月想用双臂紧紧抓抱树干,结果又把胳膊抻脱臼了,腿部也摔骨折了……驴友们立即拨打了120。急救人员到达后发现,山坡上除了湿滑的积雪外,还很崎岖——最陡峭处呈60度甚至是90度,普通的急救担架无法应付,如果半路上抬担架的医生不慎滑倒,再把王月颠到山沟里,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
长绳系树做“滑竿”“打包”速降伤员
下午3点钟,消防开发区中队接到驴友们的求援电话,赶到大佛景区索道西侧500多米高的山坡上。“这段山路平时基本没人走过,很吃力,雪又滑,战士们上山就用了15分钟。”副中队长米甫泽介绍,3点24分,10名官兵携带着多功能担架、绳索等救援器材徒步爬上山坡。受伤女子躺在松树下,脚上还套着防滑链,她的朋友们陪在一边。由于山里气温低,夜幕又很快降临,她已经冻得发抖,好在神志一直清楚。战士们立即脱下棉衣,给王月盖上。
“你们别急,这人咱一定能抬下去。”米甫泽安抚大家的情绪。经过侦查发现,附近山坡路况复杂。为了尽快救人,众驴友纷纷把自己鞋上的防滑链借给消防战士。
副中队长王宇峰、参谋苏玉良让两名战士用多功能担架将王月“打包”,这样,她的躯体会保持固定姿势。下山的路上树木林立,正好是天然的“支架”,战士们就用绳索一端将多功能担架固定,另一端固定到临近的粗壮树干上,做成“滑竿”,20多米往返一次。6个战士围成一组抬护着担架,一点点地把王月“滑”下陡坡。
此时已快到晚上5点,路上冰雪面积很大,周围都是沟崖,天色又逐渐变暗,如果在天黑前无法下山,后果不堪设想。副中队长米甫泽中途决定,选另一条较平稳的下山路。好不容易在5点30分到达山脚下,但一座高大垂直如悬崖的护坡墙又拦住去路!
只能用“空中飞人”这一招了!战士们利用救援绳索将多功能担架的四个支点固定,把王月顺着滑轮从5米多高的护坡墙上速降到安全区,立即将她抬上120急救车。此次行动历时2个多小时,大冬天的,救援人员却个个满头大汗。
徒步走“野地”“菜驴”要注意
随着都市人亲近自然之心日增,爬山攀岩等玩法不断翻新,驴友野外遇险事件几年来也是屡见报端。鞍山市一家在体育局注册的专业户外俱乐部资深人士李先生介绍,自2009年以来,鞍山每周参加“驴友团”出行的人数至少在500人左右,而两年前还只有几十人。驴友组成也由最初的少数专业户外运动爱好者向业余爱好者甚至是普通玩家扩散。
李先生介绍,目前,经过注册的专业户外组织没有几家,其余多为网上论坛形式的民间俱乐部,有二三十家。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菜驴”在外出游玩时,安全上存在很大风险。“几乎每年都有三四起事故发生,有绳扣没系好的,有绳索等工具不专业不结实的,有以前一点儿基础也没有,就盲目寻刺激的……”
李先生提醒驴友,出行前一定要“踩好盘子”,对当地地势、地理环境要有详细的了解,掌握一些通过星座、植物长势判断方向的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