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09年我第一次自驾出境到琅勃拉邦纯属偶然。那年的春节打算自驾去云南,却苦于没有时间查资料,在路不熟景点也不明确的情况下,“反转影会”的“扎多”让我到《在路上》去找。经注册让我找到了也走此路的“摄手”,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在路上》网站,并从此与之结下不了的情节。
通过网上相约,我第一次为自驾去见陌生的旅友。在见面会上,大家相互了解,最终确定了行程。此后一发不可收。每每想出游便自然到此相约结伴,我这个“疯子”(朋友们的爱称)终于找到了自驾的大本营,从此也结束了我从2003年起经常独行自驾的历史,第一次跟随陌生人出游。
那年我们一行4台车,先奔往湖南的“紫鹊界”,还绕道贵州的“牛角苗寨”,再经过“黄果树瀑布”,又欣赏兴义、罗平的油菜花……最后到达了云南的“元阳梯田”。那次“小李飞车”开道,“老崔”、“老况”在中间,我在后收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在路上 “王老师”偶然提到了“琅勃拉邦”, 从进入云南开始我就不停地让他了解“琅勃拉邦”的具体路线,在元阳县我特意去见了“乖笨笨”的朋友,了解前往磨憨的具体路况。为“琅勃拉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准备离开“元阳梯田”时,我们碰上了武汉的另一支10台车的车队,他乡遇故人自然停车寒暄几句,哪知他们也是《在路上》的同学,当他们得知我们要出境游时,“漂动的风铃”便决定加入与我们同行,并在车队中临时组合了4人随我们车队同行。后被他们车队笑我为挖墙角者。后来也被后补进来的同学总结为:赶了三天的路,想了三分钟,就跟着“幸福”跑出了国。我也是不小心第一次挖了别人的墙角。
也是呀!我胆子够大,也够疯。没有自驾出国的经历,也没有护照,竞敢有出境的想法。当然也按正常手续安全地到达“琅勃拉邦”,也顺利地回国。正因为那次冲动的第一次出境没有尽兴,才有了再次要去的计划。因为“琅勃拉邦”确实是一个让人留念的地方。
老挝古都琅勃拉邦,是一个精致的古色古香的小山城,她位于湄公河畔群山环抱的谷地,距离首都万象大约有500多公里,是老挝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个城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整个城镇到处寺庙佛塔林立、绿树成荫、街巷清幽。
法国殖民地带来的欧洲风情和本土文化在此融合,东方韵味的底色不经意就可让你们找到各式各样的风情小楼,原始生态的环境,纯朴的民风,自然生态保护的完好,被公认为东南亚传统与殖民风格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市,成为西方游客追求的“世外桃源”。
从磨憨口岸出境到“琅勃拉邦”虽只有300公里的路程,但我们用去了十个小时的时间。这当中包括办理出关、入关、吃饭的时间,加上路况一般,又是山中弯路,还有,一个车队不比单车,大家要互相照应,所以自然会慢一些,总之安全第一。
因2009年我们在“琅勃拉邦” 只安排了一天的时间,所以下午到达后乘着时间还早就直奔“普西山”。普西山并不大,山顶有金色顶尖的普西塔,山麓有王宫。登上普西山,才发现山顶的“寸地”上早已聚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他们悠然自得,有得靠在白塔下看书,有的闭目养神,
有的相互嘻闹。当金色温暖的残阳渐渐落入层峦叠嶂的群山背后,为蜿蜒的湄公河水划下一道殷红灿烂的光彩。那年我在此抓拍了几张神态各异的欧洲人:
尽管所有人肤色不同、语言各异,却都不愿打破宁静,消受属于心灵的时刻。四顾而望,只见市区屋舍俨然,街道整齐划一,墨绿的椰树淹没了砖红的洋楼屋顶,洋溢着独特的热带风情。
和尚沿街化缘被称为布施,这是“琅勃拉邦”又一看点。每天清晨天还亮,等待布施的信徒便沿街排列,当然这中间参杂上有不少游客。等各个寺庙的和尚排着队到来时,信徒便把糯米饭、粽子等食物依次献给和尚们。
化缘的和尚排成长长的队列,身披黄色袈裟,光脚踩在石头地上,神态却各不相同,或神情自若、或表情羞涩……
得到布施的和尚也会把多余的食品分给需要的孩子,当天色渐亮时,映出了“琅勃拉邦”人对宗教的虔诚。
佛教兴盛造成了“琅勃拉邦”古寺众多。
有的寺院古榕蔽天,有的寺院花木繁茂,有的寺院大佛塔耸立。寺庙装饰的主色有的以红为主,华贵雍容;有的以金色为主,灿烂辉煌;有的以黑色为主,庄严沉贵。游览和拍摄古寺是我此行的主要内容,2009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和尚们身着袈裟在树藤下朗朗的读书声,
小和尚学穿袈裟的身影,欧洲人在寺院外画画……当我再次来到这里时,因天空不作美无法掠取满意的倩影。
上次因为时间原因没有游览著名的“香通寺”。这次特地来到“香通寺”寻觅:生命之树。“生命之树”是一棵是大殿后墙上的一副用宝石和琉璃镶嵌而成的壁雕树。
色彩在夕阳下格外柔和,它象佛祥和的目光吸引着我,在几百年前能把琉璃运用得栩栩如生实属不易。据说这棵“树”上记载的是佛祖释迦的往生故事,但是只有有很高佛教造诣的人能够参出其中的含义,我也仅只能为此感慨而已。
坐在湄公河畔喝着老挝啤酒,吃着当地的烤肉,也是一大幸事。由于是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六人在此对酒当歌, “山野”忍不住喝起了啤酒, “了悟”醉意后有些失态,我开心后忘掉了外套。
“王老师”一行干脆住到了湄公河畔边,并留下来再住几日。
“琅勃拉邦”的夜市十分热闹,每当夜幕降临,热闹非凡。
原始的手工艺品会让你出手掏钱;法国街酒吧、咖啡厅的气氛让你止步不前……
我只能说:“琅勃拉邦”我还会再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1 4:46: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