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78|回复: 1

[讨论]淮河治污十年污染依旧上市公司首当其冲-环保任重而道远

[复制链接]

88

主题

631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689
发表于 2004-7-19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都不会想到十年后的今天淮河污染‘依然如故’。”6月11日,长期关注淮河治理的张博士痛心地告诉CIEN记者。
  在我国大规模治理淮河污染十周年之后的2004年6月10日至21日, CIEN记者走访沿淮4省,行程3000多公里,对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情况进行了历时十多天的深入调查。 

  投入600亿元 河水还是不达标

  “以前总用‘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民谣形容淮河的美好风景,但是,这种景象十多年都看不到了”。6月13日,淮河沿岸城市蚌埠市的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渔民指着身后的淮河如此对CIEN记者说。

  他说,因为受到污染,淮河里的鱼虾几乎都死光了,河水不清了,我们的收获相比十五年前少多了。十年前国家开始治理淮河,但是现在还是十年前的那个样子。

  据张博士向CIEN记者介绍说,在这十年中的淮河治理中,各级政府、企业投入的资金规模非常大:仅“九五”期间,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淮河治污项目200个,总投资120亿元;沿淮四省的各级地方政府以及企业方面,也投入数百亿元;1998年的 “零点行动”,强令关停一大批治理无望的造纸、皮革等重污染企业,也牺牲了很大一块产值。各方面的数字加在一块,10年间,中国在淮河治污上的涉及的金额接近600亿元。

  “淮河10年600亿的治污努力虽然不能说付诸东流,但显然没有达到预想到的效果。现在的淮河水质基本回到了十年前的‘起点’。”另一位治淮专家也这样认为。

  他给记者举了一组数字来证明他的观点:目前淮河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流域约60%为劣五类水质,污染由地上波及地下,直接影响1.3亿居民生活。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五类水标志着这个水体已经失去了任何利用价值。

  作为淮河治理的主管部门领导,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局长程绪水承认,“从目前看(淮河水)达标率还不是很高,可能有将近2/3的时间是不达标的。”  

  排污 上市公司首当其冲

  “调查淮河污染问题,你就必须到淮河流域的上市公司那里看看。在淮河的污染源中,企业是最大的源头。在这些污染企业中,部分上市公司的所作所为令人痛心。它们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污水处理设施闲置不用,大量向淮河偷排工业污水。其实,好多上市公司和其关联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实际都是国家直接投资建立的。”

  在安徽,一位知情人士这样对CIEN记者说。

  位于蚌埠的安徽丰原生化集团以及其下属公司是从事生物化工、有机化工、医药生产经营的企业,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水。按照规定,这些工业污水必须经过污水处理后,在COD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后才可以排进淮河。记者了解到,丰原生化集团的污水处理厂正是沿淮4省首批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债资金建设的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2002年6月4日,由政府划转给丰原集团。

  6月13日,记者在蚌埠市发现,尽管丰原生化集团的生产如火如荼,但是位于淮河南岸的丰原集团第一污水处理厂却无声无息,空荡荡的厂区没有人影,本应沸腾的污水处理池,一片平静。在厂子西北角的一个角落,记者看到三个正在厂内干活的民工。他们告诉记者:“污水厂没有开,只有两三个值班的保安看门,不让别人进来。”

  随后,记者在丰原生化集团第一污水处理厂的东面找到了出水口,暗红色的污水哗哗地从静悄悄的污水厂管道里流出来,顺着一个小河岔,直接流进淮河。据家住在淮河与这条河岔交口的船家介绍,这个河岔常年向淮河“供应”污水,“现在还算是少的呢!”

  与淮河南岸的丰原各厂的污水流经没有运转的污水处理厂相比,位于淮河北岸、隶属上市公司丰原生化的华能蚌埠柠檬酸厂的行为更加“恶劣”。CIEN记者看到,这里没有任何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工业污水不经任何处理,辗转流进淮河。

  就在记者即将结束此次采访时,6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披露了淮河沿岸违法超标排污企业的名单,丰原集团的名字赫然在列。

  其实,在上市公司中,丰原生化不是特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安徽的古井贡、河南的莲花味精、河南的黄河旋风、江苏的维维股份等上市公司的污水也最终流进淮河。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也向CIEN记者证实:“莲花味精、丰原生化等沿淮上市公司都是淮河主要的污染企业。”

  排污为何如此嚣张?

  “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部分上市公司向淮河违法违规排污!”一位财务专家告诉CIEN记者,“它们启用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费用巨大,据测算,沿淮地区的部分上市公司如果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污水,每吨污水的处理成本将在1元左右,如果加上设备的折旧则处理成本将会更大。对污水大户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行业利润不高的情况下,其公司业绩必受影响。所以,部分公司采取了平时对污水处理停而不用,遇到检查时临时开启的应对措施。即使偷排行为被环保部门发现、查处,其受到的处罚金额也远远比不上因此节省的支出。夸张地说,部分企业挣的就是逃避污染的钱。”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总听到这样的声音:别看他们(上市公司)总夸耀的污水处理设备多好,投资多么大。其实,没有几家是真正使用的。他们不用,当地的有关部门也不好管,因为他们都是利税大户,地方财政还得靠他们支撑呢!

  安徽阜阳市环保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认为,“为了省钱,不少企业或停用污水处理厂,或没有配套污水处理厂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地方的地方保护和依赖GDP的观念,使得这些作为地方利税大会的上市公司‘有恃无恐’。这些上市公司肆意排放污水的行为,也给其它企业带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同时它们也没有尽到一个公众公司的社会义务!”


[此帖子已被 阿k 在 2004-7-19 15:10:17 编辑过]
斑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44

回帖

975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754
发表于 2004-7-19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600亿不知道有多少发挥了实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7 02:50 , Processed in 0.0341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