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06|回复: 6

西北行功课之一:莫高窟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719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1063
发表于 2004-8-5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 高 窟

                余秋雨

                   1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现在已很难想像,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总该是来过的。当时整个地球还人迹稀少,哒哒的马蹄声显得空廓而响亮。让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气概之大,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
  公元三六六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枝锡杖,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不对,晚霞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相对应。
  三危金光之迹,后人解释颇多,在此我不想议论。反正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时激动万分。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幕色压着茫茫沙原。
  不久,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远近信士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自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从此,这个山峦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当声。
  工匠中隐潜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前代艺术家的遗留,又给后代艺术家以默默的滋养。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2
  从哪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到这里,都非常遥远。在可以想像的将来,还只能是这样。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
  我来这里时刚过中秋,但朔风已是铺天盖地。一路上都见鼻子冻得通红的外国人在问路,他们不懂中文,只是一叠连声地喊着:“莫高!莫高!”声调圆润,如呼亲人。国内游客更是拥挤,傍晚闭馆时分,还有一批刚刚赶到的游客,在苦苦央求门卫,开方便之门。
  我在莫高窟一连呆了好几天。第一天入暮,游客都已走完了,我沿着莫高窟的山脚来回徘徊。试着想把白天观看的感受在心头整理一下,很难;只得一次次对着这堵山坡傻想,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比之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中国的许多文化遗迹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别国的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中国的长城就不是如此,总是代代修建、代代拓抻。长城,作为一种空间蜿蜒,竟与时间的蜿蜒紧紧对应。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坟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秘处。阿房宫烧了,滕王阁坍了,黄鹤楼则是新近重修。成都的都江堰所以能长久保留,是因为它始终发挥着水利功能。因此,大凡至今轰转的历史胜迹,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撩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因此,我不能不在这暮色压顶的时刻,在山脚前来回徘徊,一点点地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了的惊魂。晚风起了,夹着细沙,吹得脸颊发疼。沙漠的月亮,也特别清冷。山脚前有一泓泉流,汩汩有声。抬头看看,侧耳听听,总算,我的思路稍见头绪。
  白天看了些什么,还是记不大清。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战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当工匠们正在这洞窟描绘的时候,南方的陶渊明,在破残的家园里喝着闷酒。陶渊明喝的不知是什么酒,这里流荡着的无疑是烈酒,没有什么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一般,拔剑而起。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
  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衣服和图案都变得华丽,有了香气,有了暖意,有了笑声。这是自然的,隋炀帝正乐呵呵地坐在御船中南下,新竣的运河碧波荡漾,通向扬州名贵的奇花。隋炀帝太凶狠,工匠们不会去追随他的笑声,但他们已经变得大气、精细,处处预示着,他们手下将会奔泻出一些更惊人的东西;
  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不管它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平静。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哪些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
  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唐代的雄风余威未息,只是由炽热走向温煦,由狂放渐趋沉着。头顶的蓝天好像小了一点,野外的清风也不再鼓荡胸襟;
  终于有点灰黯了,舞蹈者仰首到变化了的天色,舞姿也开始变得拘谨。仍然不乏雅丽,仍然时见妙笔,但欢快的整体气氛,已难于找寻。洞窟外面,辛弃疾、陆游仍在握剑长歌,美妙的音色已显得孤单,苏东坡则以绝世天才,与陶渊明呼应。大宋的国土,被下坡的颓势,被理学的层云,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点阴沉;
  色流中很难再找到红色了,那该是到了元代;
  ……
  这些朦胧的印象,稍一梳理,已颇觉劳累,像是赶了一次长途的旅人。据说把莫高窟的壁画连起来,整整长达六十华里。我只不信,六十华里的路途对我轻而易举,哪有这般劳累?

  夜已深了,莫高窟已经完全沉睡。就像端详一个壮汉的睡姿一般,看它睡着了,也没有什么奇特,低低的,静静的,荒秃秃的,与别处的小山一样。

   3
  第三天一早,我又一次投入人流,去探寻莫高窟的底蕴,尽管毫无自信。
  游客各种各样。有的排着队,在静听讲解员讲述佛教故事;有的捧着画具,在洞窟里临摹;有的不时拿出笔记写上几句,与身旁的伙伴轻声讨论着学术课题。他们就像焦距不一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着自己所需要的清楚和模糊。
  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depthoffield),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都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如果仅仅为了听佛教故事,那么它多姿的神貌和色泽就显得有点浪费。如果仅仅为了学绘画技法,那么它就吸引不了那么多普通的游客。如果仅仅为了历史和文化,那么它至多只能成为厚厚著述中的插图。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得多。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甚至,没有沙漠,也没有莫高窟,没有敦煌。仪式从海港的起点已经开始,在沙窝中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间,在一个个夜风中的账篷里,在一具具洁白的遗骨中,在长毛飘飘的骆驼背上。流过太多眼泪的眼睛,已被风沙磨钝,但是不要紧,迎面走来从那里回来的朝拜者,双眼是如此晶亮。我相信,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蕴藏。蕴藏又变作遗传,下一代的苦旅者又浩浩荡荡。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会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只是仪式,只是人性,只是深层的蕴藏。过多地捉摸他们的技法没有多大用处,全心全意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蔡元培在本世纪初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我在这里分明看见,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风貌。或许,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

   4
  离开敦煌后,我又到别处旅行。
  我到过另一个佛教艺术胜地,那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思维机敏的讲解员把佛教故事与今天的新闻、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讲了一门古怪的道德课程。听讲者会心微笑,时露愧色。我还到过一个山水胜处,奇峰竞秀,美不胜收。一个导游指着几座略似人体的山峰,讲着一个个贞节故事,如画的山水立时成了一座座道德造型。听讲者满怀兴趣,扑于船头,细细指认。
  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

  为此,我更加思念莫高窟。
  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秘?日本井上靖的《敦煌》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应该有中国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齐斯与歌德蒙》(NarzissundGoldmund),把宗教艺术的产生,刻划得如此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
  不管怎么说,这块土地上应该重新会聚那场人马喧腾、载歌载舞的游行。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录自“文化苦旅”



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40例
1.三危山前发生过舜和三苗的大战吗?
辨正:三危山在古代中国的西北,而三苗是南方两湖地区的小国,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战争。
2.“舜逐三苗于三危”这句话是否出自于《山海经》?
辨正:各种版本的《山海经》都没有这句话。
⒊李冰是在公元前251年受任蜀郡守的吗?
辨正:没有一种文献有这样的记载,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这个年份纯属杜撰。
⒋没有做过皇帝的司马昭能不能称为“陛下”?
辨正:不能,陛下属于对皇帝的专称。
⒌古代名曲《广陵散》是由嵇康一脉相传的吗?
辨正:不是。据文献记载,除嵇康外,《广陵散》别有传承。嵇康死后,此曲并未绝响,仍在民间流传。
⒍“洛西”能不能翻译成“洛水之西”?
辨正:不能。洛水为东西流向的河水,只有洛北、洛南之称。“洛西”指洛阳之西。
⒎“华阳亭”能不能省略成“华阳”?
辨正:不能。“华阳亭”是驿亭的名称,可供来往官差和旅客居宿。“华阳”则指华山以南广大地区,是地域名称。两者不可混淆。
⒏敦煌莫高窟当年是建在沙漠里吗?
辨正:不是。那么多的洞窟,还有大量佛寺楼阁,建在沙漠里是不可想像的。
⒐开凿莫高窟第一窟的前秦和尚叫“乐樽”还是“乐”?
辨正:古往今来的和尚哪有以“酒樽”的“樽”为法名的?古代的文献和现代所有的权威工具书都作“乐”。
10.冼夫人是在公元527年嫁给高凉太守冯宝的吗?
辨正:不是。据《隋书》记载,此事在“梁大同初”。大同元年是公元535年,527年要在8年以前,怎么可能呢!
11.吕洞宾是道家的始祖吗?
辨正:不是。“道家”是哲学概念,创始人是老子。在这里把道家跟道教混淆起来了。道教创始人是汉代的张道陵,吕洞宾是唐代的道士,怎么轮得到他呢?
12.为什么唐天宝“七年”应当写成“七载”?
辨正:古代自秦汉以后纪年都用“年”,但到唐天宝三年,玄宗下诏改“年”为“载”,全国遵照执行,直至肃宗乾元元年才将“载”又回改为“年”。其间共14年称“载”,“天宝七年”即在其中。
13.柳侯祠中的《荔子碑》是不是柳宗元手书的?
辨正:不是。此碑为北宋苏轼所书。
14.唐代诗人钱起有没有写过《咏庐山》诗?
辨正:没有。《咏庐山》诗是钱起曾孙钱所写,共100首,后人把它同时收入钱起诗集。余秋雨不辨真伪,搞错了。
15.五代时的吴越忠懿王叫“钱常”吗?
辨正:不是。应叫钱。
16.北宋隐士林和靖有没有妻子和小孩?
辨正:历史早有定论:林和靖“不娶,无子”。史称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余秋雨想推翻这个定论,但毫无根据。
17.歌颂王安石变法的《巷议》十篇是不是李师中写的?
辨正:不是。应为吴孝宗所作,是“吴冠李戴”了。
18.苏东坡创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时是37岁吗?
辨正:不是。据年谱,作此词时苏轼年40岁。
19.苏东坡最后一个官职是“舒州团练副使”吗?
辨正:不是。苏轼最后一个官职是“朝奉郎”。
20.“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两句诗的作者是苏轼还是苏辙。
辨正:这两句诗为苏辙所作,却把它拉到苏轼头上去了。
21.《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岳阳楼上写的吗?
辨正:不是。当时范仲淹正在邓州任知州,不可能到岳阳来登楼作文,写作地点应在邓州。
22.李纲是在公元1128年11月到海南岛“旅游”的吗?
辨正:不是。他到海南岛的时间是公元1130年1月。
23.朱熹死于公元1199年吗?辨正:不是。朱熹死于公元1200年。
24.明初的江南首富沈万三生前有沈厅吗?
辨正:没有。沈厅是沈万三的后代在清乾隆年间建造的。
25.“沈万三”和“沈万山”究竟哪种写法正确?
辨正:“沈万三”是由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得名的,不应写成“沈万山”。
26.朱权编过《神秘曲谱》吗?
辨正:朱权编撰的是《神奇秘谱》,不是《神秘曲谱》。
27.丰坊有没有写过《五经世学》?
辨正:丰坊的著作中没有《五经世学》,这个书名是杜撰的。
28.严嵩的儿子叫“严世藩”还是“严世蕃”?
辨正:叫“严世蕃”。
29.历史上为什么找不到“邱浚”这个人?
辨正:根据余秋雨叙述的史实,这个人应该是《明史》中立传的“丘”,但却把他错成了“邱浚”,当然找不到了。
30.黄宗羲为父报仇有没有“一连刺伤八人”?
辨正:根据史料记载,黄宗羲在五月至六月的不同时间和场合,一共刺伤两人刺死两人,将其夸大为“一连刺伤八人”,这是把它当小说创作来写了。
31.张岱究竟死在哪一年?
辨正:把张岱的卒年定在公元1689年是没有根据的,应当是公元1684年。
32.金圣叹是为哭大明灭亡而被杀的吗?
辨正:据史料记载,金圣叹曾为清朝顺治皇帝赞赏他的话感激涕零。他不可能为大明的灭亡而痛哭。
33.康熙皇帝编过《康熙词典》吗?
辨正:康熙只让人编过《康熙字典》。《康熙词典》之名是杜撰的。
34.清初南闱科场案出事的举人叫“方章铖”吗?
辨正:不是。叫方章钺。写成“方章铖”是错误的。
35.《宁古塔纪略》的作者是“吴振臣”还是“吴臣”?
辨正:是“吴臣”。写成“吴振臣”是错误的。
36.清末民初著名金石学家、甘肃学台叫“叶炽昌”吗?
辨正:不,叫叶昌炽。是把名字搞颠倒了。
37.化名“王敬轩”反对白话文的是刘半农吗?
辨正:不是。是钱玄同。38.雨果参加过法国大革命吗?
辨正:“法国大革命”发生于公元1789-1794年,雨果(1802-1885)当时还没有出生,不可能参加。
39.法国画家马奈有没有活到20世纪?
辨正:马奈于公元1883年去世,没有活到20世纪。
40.以根、亭、信押韵能说会作旧体诗吗?
辨正:在旧诗韵中,根、亭、信属于不同韵部,不能通押。认为它们可以押韵的人,肯定作不好旧体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173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685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4-8-5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准备了一本功课了,打印磨都用完了,正好缺关于敦煌的.[em4]

-----------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637

回帖

9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2991
发表于 2004-8-5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以为终于可以占到沙发了,没想到还是晚了半步,命啊!

发卡,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动身啊?
三班选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719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1063
 楼主| 发表于 2004-8-5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由 [B]fox001[/B] 发表:
本来以为终于可以占到沙发了,没想到还是晚了半步,命啊!

发卡,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动身啊?


7日出发,22日回
主要逗留在哈那斯
谢谢你的关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720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7462
发表于 2004-8-5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我以为去一个地方重点是把景点、交通、住宿、吃饭做功课就可以了
此类东西不要看太多,影响你自己的游历感觉
不过还是祝你们一路顺风,回来交自己的功课哦
每个乖孩子都有糖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

回帖

50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026
发表于 2004-8-8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了 呵呵
现在是只展出四十了 统一导游管理 带你看十个 不过你可以早点去 跟导游多走两趟 真想看的话 还可以开张证明 说自己是美术生 可以看到更多
不过管理特严 相机就拿不进去 不过最好也别拿 多用眼睛去感受
当沉重的十字压迫大地

耀眼的第八颗星失去光辉

江畔边第一个看见月亮的人

转身而逃

却步于我六翼的美丽

从此坠入轮回

找寻六翼的光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

回帖

50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026
发表于 2004-8-8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 导游是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员 真的很好 比那些缺乏激情的导游 好多了[em3]
当沉重的十字压迫大地

耀眼的第八颗星失去光辉

江畔边第一个看见月亮的人

转身而逃

却步于我六翼的美丽

从此坠入轮回

找寻六翼的光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3 20:39 , Processed in 0.0555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