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8|回复: 0

音乐的语言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911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939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4-8-11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美国西雅图行医十多年了,与许多同行一样,治病时间长了,人也变得机械了,治病通常按照一个固定的程序走。一次,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的诊所来了一个患慢性哮喘,急性发作的病人,因为当时忙不过来,就让她先等一下,当时房间里正放着一首乐曲。不一会儿,当我回到诊室时发现她已经安然的入睡了。与刚才喘得透不过气来的情形相隔不过短短的十几分钟,她睡的居然如打了镇静剂一般。我惊讶极了,同时注意到房间里的音乐还在放着,医生的直觉告诉我她的症状可能是因为音乐而舒缓的。

此后,我又有意识的试验了几次,并且让病人回家去用音乐配合治疗,收到了不少预期的效果。关于音乐可以治疗疾病,音乐与人的健康的关系在当今正统的医学领域和研究中,还没有被专家们真正的广泛重视和应该过。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医学对人体、生命的奥秘,了解和知道的还很有限和肤浅。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因为风土、地域、文化上的差异,人们会因为语言的不同而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但却能够从对方的歌声中,演奏的曲子里懂得其想表达的情感及喜怒哀乐,这就是音乐的神奇。

当一个生命来到人世间之前,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时,他已经能听到母亲的心跳、肠胃的蠕动、肺的呼吸声,和母亲的说话声,受母亲情绪的感染。根据自己的感觉,从听到外界的声音中,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谈音乐与健康关系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中医与西医在治疗上的差别:
西医的治疗特点是根据病人的体温、血象,各种检查化验得出来的结果,与正常的指数相对比,然后得出结论,或施药或手术。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有时一种药的副作用很大,为了减轻药的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经常需要再加另外的药,最后的结果是病人的药越服越多,由于药物反应而引起很多其它的病状,如果停了药有时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于那些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而经过检查各项指标结果却正常或找不出问题的患者,西医只有把这一类归于臆想症,认为患者精神出了错,毛病是自己想出来的,送到心理医生那儿去。直到有一天在检查结果中发现指标不正常了,才会赶紧施行治疗。

西方医学把疾病的诊断转移到诊断仪器上去,表面上是增加了诊断结果的客观性,而实际上是越来越忽视表现在身体上的疾病与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不可分割性和互相之间的影响,而且这种作法也越来越忽略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趋向于把人当作大批量生产的、毫无差别的工业产品来处理和对待。分割人的精神与肉体(或者心理现象与病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把他们当作不相关的两个范畴来对待,这个错误非常类似于牛顿物理对于时空概念的陈旧认识:牛顿物理把时间和空间当作毫无关系的、独立的基本物理变量来处理,而实际上爱因斯坦发现它们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形象的打个比方,西方医学对于人的精神与肉体(或者说心理与病理)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至今还在牛顿物理学的水平,而中医在这方面的认识,却在千多年前就达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水平了。

虽然近几十年来,医学界也对精神对健康的作用有所认识,但在目前还不能把这些认识全面、系统的运用到诊断和治疗的实践中去。从仪器到药方,从药方到治疗器械或者副作用极强的西药,病人受医生的摆布,医生被仪器所左右。这就是现代医学普遍存在的状况。

而中医是以主观的感受,客观症状的反应,用辩证施治的方法去治疗的。中医说的证候的“证”字,既不是症状,也不是病名,按照古汉语字义及构词法,证字繁体是“證”,《说文》段注云:证者谏也。侯亦作“候”,“伺望也”,意思是医生经过全面仔细的观察和思考之后,根据疾病的共性、特征,与每个患者不同的病机特点和个体差异,总结出来的规律,来说明病情症状的一种术语。

古人云:“病无定症,医无定法”,因人、因病、因时、因地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医治手法。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中医在辩证施治上比西医要先进许多。

a.音乐能增加记忆力
在临床上,我曾经尝试过让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Alzheimers disease),听一首他年轻时最喜欢的音乐,这位几乎已谁也不认识的老人,近几年一直生活在一个自己的世界里,当他一听到那悠美的小提琴独奏曲,那首曾经令他心醉的旋律时,他仿佛从睡梦中惊醒,一下子双手抓住他的孩子说“柴可夫斯基。你的母亲在哪里?”儿子流下泪来,母亲已经过世了,父亲像陌生人一样,谁也不认识了,往日的亲情被疾病如一堵厚墙似的隔开。父亲曾经是他最好的朋友,后来失魂落魄般的谁也不在他的世界中了。那首小提琴独奏曲是父亲与母亲相识、相爱、结婚后一直陪伴他们的音乐。儿子从此天天放父亲喜欢的各种音乐,竟然使这位曾脾气暴躁,生活在绝望中的老人,又回到亲切、温和、感激周围一切之中。
音乐使他慢慢的恢复了记忆,改变了他的心绪。使他记起自己那些被遗忘的历史。

b.音乐能帮助睡眠
失眠是痛苦的,当夜幕降临时,万物寂静,人都疲劳了,要进入梦乡时,却有一些人无法入睡。难以入眠的原因太多了,因情绪而不能入睡的是其中一大原因。由于一夜的折磨,第二天情绪更加低落,忧郁,烦躁,一段时间下来,人的精神也会到崩溃的边缘。

西医治疗睡眠也伤透脑筋,除了药物还是药物,从一种镇静剂到另一种镇静剂,无论什么病情,病症,引起的失眠,都用镇静剂。结果是病人有的是昏睡不醒,有的是服一把也没有用,有的是再也离不开药物,否则将无法入睡。
中医认为心藏神,心血虚则神不安、失眠、健忘、夜不能寐,临床表现有虚烦不眠、夜梦纷忙、眩晕心悸等症。这里音乐的节奏是很重要的,此刻用音乐来帮助安神,节拍应该是缓慢与心跳的频率相符。

人的语言是经过后天经过学习得到的,而对音乐的感觉却是先天与生俱来的,他不用通过头脑去理解,分析,或翻译成你熟悉的语言方式,它可直接进入你的心里,与心灵沟通。

c.音乐能治疗痛症
就拿“肋痛”来说吧!“肋痛”常见于肝胆病变,因情志抑郁,肝失调达而致肋痛者,每每多见。临床病症是胸闷不舒,口苦,嗳气频作,病情随情绪波动而增减,根据中医的不通则痛的原理,用音乐来疏导、调和,使之顺畅。

在国外,由于物质生活较好,人在少年时没有很多生活上的忧虑。进入中年时,生活,环境各方面的压力开始增加,转入了困境,于是心思郁结,忧郁不已,消沉颓废,遂致衰弱而病。这种因社会,境遇的变化而造成的情致失调从而导致身体不健康的例子实在太多,如:在国内最常见的纤维肌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心脏病、高血压等各种病变以至发展到癌症。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现代人开始患与现代生活环境有关的现代病,临床的表现症状方式不同,病情有异,但根本上都来源于一个基本因素—精神压力(stress).

精神压力大的确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也是目前中年人死于心脏病突发的根本原因之一。高血压,头痛,由于紧张而导致的肌肉的病变,如:颈椎病、肩臂痛、各种腰痛症、扭伤、脊椎变形而引起的疼痛,肠胃病的各种现象等等。由于长期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人需要寻找一些解脱精神压力的办法,于是人们开始酗酒、吸毒,或服用各种止痛药,镇静剂,可以使自己暂时逃避现实,从痛苦中解脱片刻,处在虚无缥缈的由药物而造成的幻觉中,最后却愈走愈远,导致无法挽回的结果。吗啡、杜冷丁、海洛因、ox conten这类大剂量的止痛剂现在也可以不用医生的处方。在黑市,在网上,在不正当的地方花大量的钱可以买到。人们不惜代价,就是为了逃避这现实,因为他们太渴望片刻的解脱,使自己的精神能放松一下,有时又真是活腻了。
于是国外又建立了各种戒毒中心,规模越来越大,需求量愈来愈多了。像在西雅图的微软(Microsoft)公司里工作的员工,可以享受免费的心理咨询。

d.音乐能消除疲劳
记得过去我曾到过乡村民间去采风,当时并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好听的民歌、山歌都从农村来,很多是劳动时,打夯时,拉纤时的歌曲。后来才逐渐懂得了,哦,歌声除了可以为大家统一劳动节奏外,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解除疲劳,一唱山歌就忘了辛苦,心也舒畅了,人也快乐了。

e.音乐与情绪
人有七情,喜怒哀乐惊恐悲,高兴时我们又唱又跳,瞧过年时,丰收时,欢庆时,结婚喜庆时,用音乐来表达那语言无法说得清的感觉。悲伤时,又离不开音乐来叙述心里无尽的悲哀,这时,庄重的音乐可以使人既沉浸在痛苦中又能约束自己的情感不至于太落于悲伤中不能自拔。

音乐可以激起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骄傲,自豪之心,又可以唤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音乐可以把我们带回时间的差异中,几个音,几个字就可以把思绪唤到生命的任何一个过程中。

记得我在青年时期,最怕听的是清晨高音喇叭里的军号声,那声音冲破一切寂静,美梦,和紧闭的门窗,一直打到脑袋的最深处,怎么捂被子堵耳朵都没用。直到现在你如果问我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声音时,我会告诉你,“清晨的喇叭声。”

在国外,一到节日,各种音乐会相继出现,特别是圣诞期间,再忙,人们也会想办法抽空去听音乐会,是这种特殊的音乐?还是圣诞节本身给人造成的这个节日的气氛?这时,也是我们在海外的游子最想家的时候,也许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感觉,这种被音乐包围的充满善良的气氛,使人的情绪会改变,此刻也调节了人的心弦。

松间数语
——风吹去,
明日寻来
——尽是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15 07:17 , Processed in 0.0479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