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34|回复: 14

[分享]灵魂只能独行

[复制链接]

9

主题

130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249
发表于 2012-9-5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灵魂的高贵灵魂的在场---

 

      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它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宁的快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环境的破坏,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丧失,等等。日常生活是包罗万象的,我比较关注这几个方面: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孤独与交流。在所有这些场合,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 

      在时间上,一个人的生活可分为两部分,即工作与闲暇。最理想的工作是那种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灵魂的独特倾向的工作。“当我们灵魂中独特的一面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相融合时,我们发现本性与勤奋结出的是甜蜜的果实,它可以医好一切创伤。”当然,远非所有的人都能从事自己称心的职业的,但是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只要真正优秀,他就多半能够突破职业的约束,对于他来说,他的心血所倾注的事情才是他的真正的工作,哪怕是在业余所为。同时,我也赞成这样的标准:一个人的工作是否值得尊敬,取决于他完成工作的精神而非行为本身。这就好比造物主在创造万物之时,是以同样的关注之心创造一朵野花、一只小昆虫或一头巨象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这样的工作态度中的确蕴涵着一种神性,不是所谓职业道德或敬业精神所能概括的。关于闲暇,我在这里只想指出一点:度闲的质量亦应取决于灵魂所获得的愉悦,没有灵魂的参与,再高的消费也只是低质量地消度了宝贵的闲暇时间。   
    在空间上,可以把环境划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种类型。如果说自然是灵魂的来源和归宿,那么,人工建筑的屋宇就应该是灵魂在尘世的家园。无论是与自然,还是与人工的建筑,都应该有一种亲密的关系。在一个关注灵魂的人眼中,自然中的一丘一豁,一草一木,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和故事。同样,家居中的简单小事,诸如为门紧一根镙钉,擦干净一块玻璃,都会给屋子注入生命,使人对家产生更亲密的感觉。空间具有一种神圣性,但现代人对此已经完全陌生了。对于过去许多世代的人来说,不但人在屋宇之中,而且屋宇也在人之中,它们是历史和记忆,血缘和信念。正像黑尔诗意地表达的那样:“旧建筑在歌唱。”可是现在,人却迷失在了高楼的迷宫之中,不管我们为装修付出了多少金钱和力气,屋宇仍然是外在于我们的,我们仍然是居无定所的流浪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5 20:50:21编辑过]
闲人部落之70后群:2469920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0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魂的高贵有所敬畏---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   
    相反,对于那些毫无敬畏之心的人来说,是不存在人格上的自我反省的。 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无赖相和残忍相。只要能够不受惩罚,他们可以在光天化日下干任何恶事,欺负、迫害乃至残杀无辜的弱者。盗匪之中,多这种愚昧兼无所敬畏之徒。一种消极的表现则是对他人生命的极端冷漠,见死不救,如今这类事既频频发生在众多路人旁观歹徒行凶的现场,也频频发生在号称治病救人实则草芥人命的某些医院里。类似行为每每使善良的人们不解,因为善良的人们无法相信,世上竟然真的会有这样丧失起码人性的人。在一个正常社会里,这种人总是极少数,并且会受到法律或正义力量的制裁。可是,当一个民族普遍丧失对神圣价值的信念时,这种人便可能相当多地滋生出来,成为触目惊心的颓败征兆。   
    赤裸裸的凶蛮和冷漠只是不知耻的粗糙形式,不知耻还有稍微精致一些的形式。有的人有很高的文化程度,仍然可能毫无敬畏之心。他可以玩弄真心爱他的女人,背叛诚恳待他的朋友,然后装出一付无辜的面孔。他的足迹所到之处,再神圣的东西也敢践踏,再美好的东西也敢毁坏,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不论他的头脑里有多少知识,他的心是蒙昧的,真理之光到不了那里。这样的人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我对此深信不疑∶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闲人部落之70后群:2469920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0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静的位置独处的充实---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所以,一切注重灵魂生活的人对于卢梭的这话都会发生同感∶“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这种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当然,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他需要与他的同类交往,需要爱和被爱,否则就无法生存。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什么卡拉OK舞厅啦,电子娱乐厅啦,或者就找人聊天。自个儿呆在家里,他们必定会打开电视机,没完没了地看那些粗制滥造的节目,或者沉静在网络里。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独处的确是一个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觉,他是否厌烦自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厌烦自己是一个起码要求。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他跑到别人那里去,对于别人只是一个打扰,一种侵犯。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我敢担保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找不出一个例子,能够驳倒我的这个论断,证明某一个浅薄之辈竟也会有此种美好的经历。  

闲人部落之70后群:2469920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0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魂的高贵孤独的价值---

      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很不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斯托尔引用温尼考特的见解指出,那种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具有“虚假的自我”,因此只是顺从、而不是体验外部世界,世界对于他仅是某种必须适应的对象,而不是可以满足他的主观性的场所,这样的人生当然就没有意义。   
    事实上,无论活得多么热闹,每个人都必定有最低限度的独处时间,那便是睡眠。不管你与谁同睡,你都只能独自进入你的梦乡。同床异梦是一切人的命运,同时却也是大自然的恩典,在心理上有其必要性。据有的心理学家推测,梦具有与独处相似的整合功能,而不能正常做梦则可能造成某些精神疾患。另一个例子是居丧。对丧亲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他人的同情和劝慰,而是在独处中顺变。正像斯托尔所指出的:“这种顺变的过程非常私密,因为事关丧亲者与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别人没有分享过,也不能分享。”居丧的本质是面对亡灵时“一个人内心孤独的深处所发生的某件事”。如果人为地压抑这个哀伤过程,则也会导致心理疾病。   

闲人部落之70后群:2469920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241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786
发表于 2012-9-5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周国平作品,鉴定完毕

本人也很欣赏他的观点,

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
但多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0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网球王子在2012-9-5 19:53:00的发言:

出自周国平作品,鉴定完毕

本人也很欣赏他的观点,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是的,我没说自己原创的,只是新人不懂发帖,后来改的分享哦

闲人部落之70后群:2469920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0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为了剽窃,就不会一字不改,连名字都完全用他的了
闲人部落之70后群:2469920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1517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7367
发表于 2012-9-5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Z不辞辛苦的码字。虽然这是不需要宣讲的东西,还是谢谢你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853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0364
发表于 2012-9-5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喜欢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1517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7367
发表于 2012-9-5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0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喜欢他的书中的观点,才分享到这里。曾经心中有些困惑,他的观点虽然说不是解决了问题,但是,给人一种不同的思考角度。
闲人部落之70后群:2469920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95

回帖

890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909
发表于 2012-9-5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偶也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29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074
发表于 2012-9-5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情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29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074
发表于 2012-9-7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7697

回帖

4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2003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9-12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上的自我 精神自我 灵魂 孤独的灵魂 灵魂只能独行”

多读书养才气 慎言行养清气 重情义养人气 能忍辱养志气 温处事养和气 讲责任养贤气 淡名利养正气 不媚俗养骨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4 03:13 , Processed in 0.0640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