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鳌太果果事件的思考--AA制户外的由来与沿革
作者:侧峰
我很少在论坛与人辩论,一般也不会参与争执 开侃之前,先摆摆老资格,以求观者能耐心读完:我在北京最早的十所大学户外俱乐部(不包括北大山鹰社与清华登山队,那是官方的),我是发起人之一;最早的云蒙山穿越路线,最早的小五台穿越路线,最早秦岭穿越路线,最早的神农架穿越路线 最早的中国不久,旅行式的户外活动有一个特征:所有费用地图学(使用地形图辨别方位),有人去记忆可食用与有毒植物(野外生存),有人去接受救护训练,有人去练习攀岩速降。每个队员都要在集体中承担一份责任,也愿意将对伙伴的责任放在自己肩上。这样的分工,必然导致合作。单独靠自己,不可能完成探险,合作是必须的,互相关心与帮助是自然的。因为一个都不能少,所以一个都不能放弃。至于说每个人都要有在野外照顾自己的能力与态度,这个可见,渐渐的,开始有一些新手加入,也有一些能力不强但是愿望强烈,对户外的情感相契和的 队伍中,也会有一些某方面能力很强的人。他们的强大,不是用来彰显自己,谋求权利与虚荣,更不需要通过户外来证明什么。追求更强,是为了承担更多的责任,受托更多的信任。 那么,谁来担任领队?是那些最善于组织协调、统筹安排,精神坚韧,面对意外冷静果断的人。除此之外的,诸如:经验丰富、体能充沛、技术高超、聪明机智等等,是因,不是果,这样的人可以是最有价值队员,不一定是合格的领队。说白了,领队也只是团队角色分工之一。 2002年以后,户外爱好者越来越多了,井喷式的增长。选择户外运动 在那些除了探险者罕有普通游客涉足的地域,开始有不可降解的垃圾出现。在之前,可是一个烟头、一片塑料纸屑都没有的。那些穿越者上百人次走过的路,都很难看出人为活动的痕迹。即便需要路标,也不过是几块石头、几处刀痕。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曾是写照,而不仅是口号。那些曾被唾弃的行为变得堂皇, 竞技心态、锦标主义开始渗入户外,显示自身的强大成为许多人的目的。你上过东台,我就要来个北东西,然后五台连穿。你走四天,我就三天。没上过太白(现在是鳌太了),都不好意思跟人说户外。谁愿意比谁显得弱呢?那些俱乐部对领队要求严格,我都跟着玩了一年了,能力那么强,你们还不让我当领队,行,没关系,我自己到网上组个队,照样当领队。
(未完接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25 13:02: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