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30,我们一行33人乘车到达双底村,开始徒步,向红豆杉大峡谷进发。一行33人的队伍,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中穿行,很是壮观,但村民们似乎熟视无睹,甚至连狗也懒得搭理我们,也许对到这里来的驴友们见的太多,对我们的到来没有丝毫的新奇,仍各自忙绿着自己的活计。 穿过村头长满花椒树的小路和几块刚刚长出小芽的玉米地,两排形似巨大山门的崖壁出现在眼前,这就是红豆杉大峡谷的入口。几亿年前地质史上燕山运动,造成了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巨大的隆起断裂带,形成南太行绝壁林立、峡谷纵横的独特地貌。走进峡谷,两边崖壁高耸,垂直而下,仰视欲倾。一般峡谷必有河流。向里走不远,有一个形似黄河壶口瀑布的小瀑布,驴友们称之为小壶口瀑布。宽阔河床上,因岩底落差,形成了大小十几个小瀑布。现在还不是丰水期,峡谷河流的水量不大,瀑布不是很壮观,但瀑布流水的轰鸣声在寂静的峡谷里显得很响亮。 红豆杉大峡谷因峡谷里生长着很多红豆杉而得名。红豆杉属国家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树种,又是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政府早已明令禁止砍伐,其枝叶里含有丰富的紫杉醇,有强效的抗癌作用,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大峡谷还很原始,没有被开发,保存基本完好。我们沿着谷底河床上行,河床两边长满了各类植物,一片翠绿。虽名叫红豆杉大峡谷,但我看到这里的红豆杉不是很多,大多是其他不知名各种野生乔灌木。峡谷河水清澈见底,里面有很多小鱼,河底石床上的凹坑水窖里还布满了小蝌蚪。 我们沿着峡谷河道向深处行进。峡谷显得很安静,幽深曲折遮荫蔽日雾色苍茫凉风嗖嗖,几只苍鹰在峡谷上空疾驰飞过,远处崖壁上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声,仰望四周,都是垂直崖壁,天空显得很小。“这崖壁足有200多米高吧?”队友们在争论着眼前崖壁的高度。“不止吧,我看足有300多米……。”应该说这是我见过最雄伟高大的崖壁,比起著名的长江三峡两岸的崖壁还要壮观许多,像这样的悬崖断壁在南太行随处可见。 在峡谷里徒步几小时后,队伍离开峡谷,从一个山势较缓的一条小路开始爬山。真正的考验到来了。爬到半山腰,队伍开始拉长,一部分人步伐变慢落在后面。这是一个33人的庞大队伍,队员虽说都有户外徒步经历,但大多数人还没有经历过如此大强度的高山穿越。行前领队担心重装大家会吃不消,曾建议轻装,在农家吃住。但每人都带了几天的干粮饮水和换洗衣物,轻装不轻,特别是一些女队友第一天负重爬山就显得有些吃力。我之前担心队伍庞大,农家接待能力有限,就带了帐篷睡袋等重装,同行的还有一名队友也带着重装。负重装穿越南太行,算是对自己一次挑战吧,我们相互鼓励着。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还吃得消。但这只是开始,更艰难的行程还在后面等着我们。 今天的路线较长,还要翻越几座高山,经过马武寨,在天黑之前必须赶到抱犊村住宿,全天行程大约40余公里。为了赶时间,我们加快了行进速度。虽说领队这是第五次来南太行,但每次徒步路线都不完全相同。到达山顶后,我们试图从山坡南侧一条小路切过去到达对面的另一个山顶,等走过去发现是悬崖,荆棘密布,很难走通,不得不原路退回,沿着山坡羊道绕行。急速沿羊道绕行了很久,在一个牧羊人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一条翻越山顶的近路。到达山顶大路时,大家都累的精疲力竭。多云天,太阳不是很大,山风还有些凉,但我们体力消耗大,流汗多,大家随身携带的饮水有些紧张,好在剩下的是下坡平路,我们来不及赏山顶风光,一路疾行,到达马武寨时已是下午3时。 马武寨是一个较大的山寨村,可通机动车。队友们在一家小卖部门前休整,补充给养。我买了两瓶饮料,一口气喝下了下去,吃了点干粮。天下起了小雨,一些没带雨衣的队员,买了一次性雨衣。同行的另一个户外群的十五名队友体力消耗太大,几名女队员走不动了,决定在马武寨停下来住宿,我们一行十八人继续按计划向抱犊村行进。前面还有近5小时的路程等着我们。(未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1 22:32: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