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9|回复: 1

[转贴]音乐与旅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8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能从大自然里听到音乐,但我听到的只是风声、雨声、松涛声、海浪声、泉水叮咚声、鸟儿的歌唱声、牛、羊、骆驼的啼叫声、骏马的嘶叫声。。。这些自然之声才是我旅途中所能体会到的最直接、最美妙、最和谐的音乐。。。在旅途中我确实听不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他们的音乐。但是,我相信,确实有人能从自然中听出具体音乐来的本事,这些人就是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旅途中构思、创作他们的音乐作品,莫扎特我就不多说了,他三十多年的音乐生涯其实就是一个“爱乐走四方”的人生旅途,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柴可夫斯基等人几乎也是常年出门在外作音乐旅行,我看过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的音乐传记,他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去大自然中做长时间的散步,我相信他们散步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的需要。马勒晚年的时候身患重病,健康状况非常糟糕,医生警告他要放弃他生命中的两项爱好--指挥与远足,放弃指挥他倒是无所谓,但放弃远足却让他精神上感到非常的痛苦。因为双耳失聪,贝多芬晚年性格怪僻,失去了与人、与自然最直接交流的机会,大师只能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交流,听他的合唱交响曲,我更多的感受是他对自然之声的渴望,他的第九交响曲里包含了人声在内的几乎所有我们所有可听到、可感受到的自然之声。我相信,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心中最大的渴望是对光明的渴望,而一个双耳失聪的人,心中最大的渴望肯定是对声音的渴望,而对一个丧失了听力的音乐家,在他内心深处,对自然之声的渴望远比对真理、自由的追求更来得强烈。我现在真有点怀疑,贝多芬的音乐中是否真的肩负着全人类那么多的革命重担,革命的、正义的人们爱听他的音乐,反革命的、非正义的纳粹们也爱听他的音乐。在我听来,他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是比第六交响曲更气势磅礴的田园交响曲,那是一首真正融入了人类对生命歌唱赞美声的大自然交响曲。

布鲁克纳是我最热爱的作曲家,他的一生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奥地利的乡村里度过的,他生活的那个地方是林兹南面的安斯费尔登,这是一个宁静而朴素的奥地利小村庄,著名的圣弗洛里安教堂就坐落在离村子不远的森林里,一条小路,穿越树木繁盛的丘陵,以及充满魔幻的黑森林,将教堂和村子连在一起,也不知布鲁克纳一生中在这条乡村小路上究竟走了多少个来回?他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又究竟有多少是来自这条小路?布鲁克纳非常热爱、崇拜瓦格纳的音乐,他的第三交响曲是题赠给瓦格纳的,第七交响曲也是为纪念瓦格纳而作,但他在拜鲁伊特只听音乐,不问剧情,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音乐不是人类主观意志的表现,而仅仅是对客观自然的一种陈述。

音乐来自心灵,而心灵的源泉是和谐美妙的大自然,满怀着对人类、对自然的热爱,伟大的音乐家们将他们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灵感写成了音乐,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通过对自然与音乐的切实感受,我又从那些伟大而不朽的音乐中体会出了作曲家们所记录下的对大自然那份最真诚的感动。美丽的大自然是客观的存在,美妙动人的音乐其形式也是客观的存在,但这二者给我带来的感动却实在是相通的主观存在,他们不是简单的谁印证谁的关系,而是一种和谐的统一。这也正是我现在对自然和音乐二者之间最直接的体会和理解。

其实我旅途中确实也有过能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音乐的时候,当我徜徉在内蒙草原上时,脑海中萦绕不开的总是德德玛唱的那首“美丽草原我的家”,而且还情不自禁地跟着自己哼唱。那年我去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草原时,那年草原的雨水也是格外充沛,所以我见到了那里几十年未见的茂盛草场,遍地都是羊群,一片一片的白色,真是天上有多少朵云,地上就有多少群羊。虽然在乌兰花草原不可能见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面,但所能看到的那种绿色足以让我感到三生有幸了。内蒙古不仅仅都是美丽的草原,在乌兰花意外地看到了中国最美丽的田园风光,在那种绝美的自然景色面前,语言永远都是无能的,我这里有几张照片,只是那博大的场面中几个很小的瞬间。什么是真正的蓝天、真正的白云,只有去了青藏高原、内蒙草原才能深刻体会到,那种透明与清澈的感觉光靠语言和音乐是很难想象出来的。(播放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

音乐中有清澈明亮的美,也有沧桑冷峻的美,大自然中也是如此。我曾数次去过西北的戈壁沙漠,新疆、甘肃的大部分疆土都是荒芜人迹的戈壁滩和沙漠,行走在那里,虽然很少见到绿色,但我能强烈感受到另一种生命的感动,那就是超越一切的永恒存在。音乐也是这样,音符、节奏、旋律只是音乐外在的存在形式,真正伟大的音乐给我们所展示的不是这些美妙动人的外在形式,而是通过它们所蕴育出的一种永恒,这种永恒其实就是“和谐”。

有时候,把旅途中看到的一些具体的事,跟音乐生活中发生的具体的事联系起来,比较比较,也是很有意思的。去年我去敦煌莫高窟的时候,敦煌研究院的导游小姐王海云告诉我,虽然每年来莫高窟的游客有数十万,但真正喜欢壁画和雕塑艺术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绝大部分的游客都是走马观花,多好的东西给他们看了也不会使他们满意,所以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研究院决定最好的洞窟都不公开开放,只把一些普通的洞窟编成组,轮换着对外开放,对于真正喜欢壁画和雕塑的客人,只能凭专家票单独进入这些最好的洞窟,所以,那次为了能亲眼看到最好的壁画和雕塑(45窟和285窟),我只好狠心掏出了数百元购买了几个洞窟的专家票。前些天捷杰耶夫率基洛夫歌剧院来北京演出,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是唯一搭布景的原汁原味的俄罗斯歌剧,该剧连演三场,演出票价再创古典音乐演出历史之最,楼下的票卖到了一千多,楼上的票也卖到了八百多,本来我都怀疑演出公司能否把票都卖出去,没想到演出前一星期,中演公司就对外宣布前两场的票已全部销售一空,我都纳闷,这票都被谁买走了?后来我决定看第三场演出,我单位离世纪剧院很近,那天我照例去门口等退票,票贩子很多,他们手里有很多廉价收购来的退票,我不费劲地花一百元从票贩子手里购买了一张二楼八排、价值880元的票,本来我还为此挺高兴的,后来你们天津的TITI在我的留言板上透露,她只花了50元就从票贩子手里搞定一张票,所以最后一天听捷杰耶夫的交响音乐会时,我也学聪明了,只花70元就从票贩子手里买到一张退票。“黑桃皇后”演出近三个小时,加上中间的两次休息各半个小时,全部演出直到当晚12点才结束,如果说结束时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恐怕是有点夸张,但比起演出前的热闹拥挤场面,两次休息期间确实走了一大批与古典音乐不相干的人。我虽然是楼上的票,但演出前我很容易地在楼下找到了一个位置绝佳的空座位,第一次场间休息时,我看到了小平同志的大女儿邓林和妹妹邓楠,她们刚从楼上下来,看她们的样子,她们是想在楼下找两个空座位,中间场演出快开始时,我身旁的七、八个座位还不见人回来,身后的一溜十几个座位也不见原先热闹的场面,邓楠对邓林说,“就坐着吧,估计这里没人了”,邓林则奇怪地说“不可能吧,好几千块啊,就这么走了?!”那些不相干的人也确实就这么走了。基洛夫歌剧院六场演出,虽然场场爆满,但这就跟去莫高窟参观的人一样,究竟有几个是真正关心艺术的呢?

好多想去西藏的朋友都问我,去西藏一趟得花多少钱。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来回坐飞机、旅途中只住高级宾馆,那么一万块肯定打不住,如果你来回坐公共汽车,食宿也尽量节俭,那么一两千块也绰绰有余了,我在青藏公路上、拉萨城里就碰到过许多这样自助旅游的南方大学生,他们真是能吃苦,到哪都是坐最便宜的车、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简单的饭,但我相信他们的感受肯定不是最简单的!又比如我们爱乐,我们有工作的人,可根据各人的经济条件,可以或多、或少地购买昂贵的进口原版唱片,但学生们呢?他们本身就是纯粹的消费阶层,各种学费、生活费、杂费本身就来之不易,根本就不可能去购买那些昂贵的正版唱片,但现实并没有剥夺他们的爱乐权利,好在我们中国人没钱爱乐有没钱爱乐的方法,而我也相信他们为此获得的感动绝对不比听正版的少多少。

好了,今天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希望大伙都能到真实的大自然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音乐不仅仅浓缩在唱片里,多从大自然里获得一些真实的感受,对理解我们所爱的音乐肯定会有帮助的。也不一定非要到遥远的边陲、山野,只要个人能力所及,哪怕是近处的郊区、农村都能给你一些不寻常的感受。大城市的嘈杂环境已让我们的听觉麻木了,以前我并没有意识到那些噪音究竟有多厉害,我这有个MD随声听,在我宿舍里,带着耳机,我用一个适中的音量可以将播放音乐的所有细节听得清清楚楚,但在马路的公共汽车上,用同样的音量,耳机里,除了周围的汽车噪音,我什么也听不见了!城里也能听到鸟鸣声,但它们是在歌唱吗?特别是那些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几乎全是唱的“窦娥冤”!

今天原本安排的题目是“建筑与音乐”,韩晓波一直关照我,今天不管讲什么,只要把建筑跟音乐扯点关系就行了,我的专业是搞建筑结构设计的,不是建筑设计。最后我就讲两句对“建筑与音乐”的体会。说得大一点,我觉得建筑与音乐都是一种庇护所,建筑是肉体的庇护所,音乐是精神的庇护所,因为我们几乎都没有宗教信仰,所以我时常把音乐当成自己的一种信仰。说得具体一点,我是设计建筑基础、梁、板、柱等主体结构的,可以说,没有我们结构专业,所有的建筑只能是空中楼阁,建筑的安全性几乎也是由我们专业保证的,但是,当一个建筑落成后,人们赞美它的时候,都只会说这个建筑外表漂亮,从没有听见有人说它的基础设计得漂亮、梁板柱设计得感人,日常生活中,人们关心并在意的,也只是建筑的使用功能,虽然结构依然在里面存在着。同样,音乐的结构也是作曲家专业的表现手段,我们普通的爱乐者确实没必要把它们搞个一清二楚,毕竟,真正让我们感动的,是存在于“A-B-A-C-A”后面的东西,所以,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感动音乐远比了解音乐更来得自然。


离离原上草=原上=原上草庐
[url=http://t.sina.com.cn/1321819915?s=6uyXnP][/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719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1063
发表于 2004-12-18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认真看完了!

为自然感动,为音乐感动,为生命感动,为作者的一番质朴的话语感动,是的,要注意修建和维护好我们精神的庇护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19 12:54 , Processed in 0.0579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