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4月3日,农历二月十八,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虽然天气预报有雷阵雨,我依然决定按计划前往新洲问津书院,79高龄的庾汉湘老朋友也应邀同行。
问津书院在我心里一直很神圣,早有拜谒的想法。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大教育家,大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提倡仁、义、礼、智、信,现如今道德彻底沦丧,君不见“老人跌倒无人扶,车主随意抛撒,地铁上下无序…”一切都是信仰危机,可以说没有信仰,我们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这也是一切朝钱看之过!也是我今天去问津书院的初衷。我敢说,见老人跌倒我扶!从不从车窗扔东西!乘地铁一直都是等别人下完再上!不是我理直气壮,而是心中一直有“圣人”在指导我的行为。
二千多年以来孔子一直被后世尊为“圣人…万世师表…”,可悲的是在当今社会而被人遗忘,文革期间竟然遭到诋毁、打倒。国人没有了信仰,道德沦丧自然也就造就了现在的社会乱像,“假药、假酒、假货…参假参毒,只要能赚钱什么良心道德都于不顾!”
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在他五十六岁的时候,用了十四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思想。两千五百多年前来到了我们湖北的新洲,被面前的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就命子路去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子路看见地里头有两位农夫在忙作,于是上前请教,谁知道这两位农夫一位名长沮,一位名桀溺,都是当时的隐士,他们非但没告诉子路,反而揶揄道,“孔夫子能给鲁国指点迷津,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于是就留下了“孔子使子路问津处”,也留下了问津书院的前世今生。
我的老朋友庾汉湘,年青的时候是我们的蓝天卫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来退伍回来在一个企业担任过副厂长,现即将进入耄耋之年,为人性格随和,思维敏捷,我们相识于冬泳,已是二十多年的朋友了,本来我们是去问津书院的,途中听说有“肉身不毁”(当地人的说法),我们当机立断,前去看看再说。
不是说身体健康是真正的财富吗?我们玩了一老天,然而他没有一点疲劳,不久前我们一起走东湖绿道,也是整整一天,骑共享单车、步行加上爬磨山,老当益壮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五年前我俩与户外的朋友去广水三潭,那一次数我俩年纪最大,但我俩是最先爬上山去的哟!
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这样的老朋友实在是是太难得了,从问津书院回来的路上,我们又约定了去黄冈林家大湾的计划,看看我们曾经的林副统帅。
从古田出发,乘公交转轻轨,然后地铁21号线到终点站金台,从A出口过马路到对面的公交站坐302路到邾城客运站,老年卡公交卡有效,也可公交212半路下车,需要步行五六里路,由于要赶时间,我们两人商量乘坐了去黄冈贾庙方向的班车在问津书院门口下车,每人往返10元钱。
在公交车上向人打听问津书院怎么走,后排中间座位上的一位妇女告诉我们,前方不远的汪集镇,有位僧人圆寂四年以后肉身依然不腐,我俩当即决定去看一看,她说自己是汪集人可以给我们带路。
到了汪集下车,我俩打算待一会就在这里喝“汪集鸡汤”,这位妇女告诉我们,现在的鸡汤没有土鸡,但是家家餐馆都还说自己是正宗的,不如上她家去吃面条,反正也到了午饭时间,开始以为是客套,当她第二次说的时候,我说付钱给她,她说给钱就不高兴了,在盛情难却之下,我俩只好答应下来。
下车后我才开始注意她,五十上下的年龄,容貌端庄秀丽,个子不算高,身材匀称,自称姓王,汪集大多数姓汪,老公也姓汪,在此我就称她为汪王氏吧!
穿过一条街,不一会就带我们来到了一座寺庙前,抬首看见“竹筒寺”三个大字,进入寺内,汪王氏与院里的二位穿着袈裟的女师傅打了招呼,我俩跟着进入了左边的大殿内,我饶有兴趣的走向前去仔细看,肉身已用金漆周身包裹了,与真人一般安坐。旁边有他在世时的全身站立照片,慈眉善目,一看就是好人。
“肉身不毁”(当地人称),是汪集人,俗名汪烈武,出家后法名释果悟,他原来是俗家弟子,妻子死后才真正的出家。大师圆寂于1997年的正月十一,圆寂之前要求寺内僧人把他用坛子密封,里面装入石灰,三年后取出。僧人为了避开高温,选择了冬至的这一天,开缸后的尸体与生前无异,皮肤有弹性,头发和指甲分别长了3厘米和1厘米多,后来经过处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肉身不毁”。我不迷信,只相信科学,人死之前,不饮食,排空大小便,尸体进行密封,是可以保存好久的,当然这也是我们今日之行的一个额外收获。
汪集镇分为坡上坡下村及汪集,汪王氏是坡上村26号,在她家中,热情的为我俩煮了她自己包的馄饨,吃完馄饨,稍作休息谢别主人。
当今社会信任严重危机,可是今天的萍水相逢,女居士竟然对两位陌生人给于了充分的相信,并热情招待,给我们这个冷冰冰的社会增添了一丝温暖,看来孔夫子的古朴遗风在新洲大地依然有些留存,从而使我对问津书院更加向往。
今天特别热,温度高过30C°,预报的雷阵雨一直没有到来。
下午近三点,车在路边停下,只见一条不太宽的小河,想必就是孔子河了,河边一座褐色的亭子透着古色,顿时肃然起敬,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使子路问津于此,当地人立了一块“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的石碑,几百年以后的西汉,有农夫挖出了已倒埋的碑石,淮南王刘安闻听此事,于此处修建了一座亭子,把碑石重新立了起来,建起了庙宇,“孔子庙”由此而来,在以后的岁月里许多文人雅士在此传道受业,弘扬儒家文化,其中有杜牧、孟珙、朱熹…王阳明等,自南宋以后,问津书院的名字就取代了孔子庙。
问津书院在公路的左边,门口的停车场上空空荡荡,只有四辆小车。
问津书院免费参观,顺便说一下武汉,虽然暂时没有进入国际大都市的名单,但是却具有国际大都市的风范,武汉市在前几年就对全国的老年人(65岁以上)免费开放了公共交通和旅游景点,从去年开始武大的樱花也免费,这一点是值得点赞的,我喜欢旅游,全国的许多地方还是小家子气,免费只针对本地。想起来前年去绍兴,鲁迅故里免费,一路之隔的周恩来故居要钱,现在一切朝钱看,特别是大陆的寺庙几乎都已商业化,大陆的寺庙也已经污染,而且是严重污染!有人问,为什么说大陆?因为在中国的港澳台寺庙是不收费的!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寺庙收费也是近几十年的事,相信以后佛门净土会回归自然。
问津书院门庭冷落,大门无人职守,怀着虔诚从“禮門”进入,安静整洁,穿庭过廊沐浴着书香,整个书院公正对称,两边的厢房是对孔子生平的介绍,三重逐步向上,中间是大成殿,里面供奉着孔子的坐像,大成殿之上是讲堂,高高在上,寓意着对儒家知识的尊重和敬畏。
后殿里供奉着诸子百家的排位和轶事,有康熙和嘉庆御赐的“万世师表”和“圣集大成”匾额,有“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碑石,也有文革时被砸碎成块的问津书院残块,已经不能全部复原,看到此想起那个“打砸抢”的疯狂年代,毛泽东著作、选集,“红宝书”充斥了整个大陆的所有书店,人们被强迫读毛泽东的书,念毛泽东语录,可如今书店里再也见不到了他的书籍,大家也不看他的书了,在历史的长河里,这种不正常现象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孔子的儒家思想依然是人们寻找和追求的,孔子的思想现在漂洋过海,一千多所孔子学院遍及128个国家,人们在这里寻找真理、道德、知识和信仰,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继承、发扬老祖宗留下的文明!?
天气依旧炎热,时候也不早了,我依然要去后山上给孔夫子行行大礼,这是我的一片虔诚之心。
书院的左侧有条路通往山上,山顶上座落着孔夫子的雕像,我怀着崇敬去顶礼膜拜。
孔子像高高在上,两边是整齐挺拔的杉树,显示了他为人师表的风范。孔子像和书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不远处的孔子河在面前缓缓流过…这绝对是风水宝地,想当年的淮南王真是眼光独到。
慢慢抬起头凝视着,两千多年过去,您再也不用舟车劳顿周游列国,华夏早已一统,您的思想早已被我们接受,并且已经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我久久凝视,在万世师表的脚下,我再一次的敬仰臣服,五体投地的跪拜!虽然我年岁已高,但“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要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