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茶话会三――――诸位老师,请喝茶!
我的第四届、溯源户外店第二届茶话会,如期于周六下午举行。
之所以最近两届要把茶话会地址选在溯源店,便是考虑一个开放性问题,在家中,除了老友,不可能引入旁人,店里是个来来往往的地方,如果愿意参加,谁都大可前来。
不过,这,是要给经营者添麻烦的。
第一次在店里泡茶,是试验可行性,第二次,便是一次开放性试验了。
其实,有句话,叫做“茶不欺人”,意思大略是:你泡茶的时候,关注的是茶具和工序,来来往往的人,可以自由选择,愿意喝一杯,解渴也罢,品茶也罢,是你自己的权利,泡茶者,心中只想着把茶泡好,这是一种职业道德,亦是对茶对人的敬。
东篱姐姐有事不能前来,两年未见的逗你玩,因为嗓子故障,只能遗憾地躲在家中,电话那边她“咿咿呀呀”地想说清一些话题,可能是真的怕我直接把她扔对面的口腔医院,吊上两瓶二锅头消炎吧。
爪爪老师到来的时候,茶会算是正式开始,爪爪老师是某大学的老师,大名“雪泥鸿爪”,本来古意盎然、雅气十足,却被恶趣地简称为“爪爪”,沦落到与鸡爪、鸭爪、猫爪为伍的境地。
最近在读中国美学泰斗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先生于1989年秋冬之季,埋首书斋,思考中国的出路,历时五载,重新解读中国儒家的经典《论语》,像他那样大师级功成名就的人物,完全可以不必如此耗时耗神,他这样做,只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亦或是对未来的寄托,像这样深度系统性地解读《论语》,完全不是于丹之类快餐学术明星可比似的,且从美学与人性的角度出发,也不是一些新理学光讲些不具备可行性的大道理可比的;读时,常常感叹个人修为之不易,中国现代社会沦落为传统实用主义与西方拜物主义不伦不类的怪圈,是对传统的“仁”与西方基督教社会的简朴公正互助原则的双重背叛。
我等小民,做为社会人,无力无权承担与指责什么,唯有让自己平易谦逊地对待每个人,便感到难得地满足了。
所以,今天,冬虫决定只做一个专心泡茶的小二,让来者能体会到一丝清香、一份静意。
第一道茶,是伊力特特地买的新绿茶,带着豆香与春之清新。
第二道茶,是茉莉花,是昨天我逛到茶叶市场,贪便宜所购,买之后,才想起如何泡的问题,加进绿茶是肯定不对的,市面的茉莉花茶,多是加的陈茶,用花香掩盖茶叶之不足,在“古狗”上搜了搜,还是决定单纯泡茉莉花,平肝清肺火。
第三道茶,是熟普,大家居然惊讶专心于茶具与茶汤之间的冬虫,为何不发表长篇大论?我我我,只想泡好每一道茶耶,我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我容易吗我?
其实,在很多场合,我都是一个绝好的倾听者,不过是和朋友在一起时,特别是初始,大家勾不出话题,我喜欢引领一番罢了,在以前的朋友圈子里,我是大家公认的勾兑角色。
特别是在工作中,自己经常扮演的,就是一个微笑着倾听的角色。
只好以前几年旅行中的趣事,继续引领一番,那些朋友的故事,有苦涩亦有乐趣,每一个,都接近浓缩人生……
伊力特与爪爪老师,从子不语开始谈起(“子曰:敬鬼神而远之”),谈到丁克家庭的合理性,再到情感话题,其实情感话题我是很喜欢听的,特别是各类八卦,竖起耳朵大听特听!
熟普泡上四巡,向日葵老师和泡菜老师大驾光临,带来了两味好茶,一道产自九华山的闵公绿茶,据说种自群山之凹、竹林与谷地之间、云雾缭绕之地,不见于市面,向日葵老师在上九华山拜谒地藏菩萨时,在茶场特地购回,品此茶:二道茶开始回味竹香清风、三道茶见溪水潺潺、四道茶见云雾升腾、五道茶见佛光普照(瞎掰滴),这茶绵长回味甘甜,滑口生津倒是真的。
喝着九华茶,向日葵老师严历批评上次茶话会冬虫抢话筒的恶劣行为(特别是抢向日葵老师的话筒),建议下次茶话会,拉上一帮人,就某个话题,分正方反方进行辩论,每人限时三分钟,我晕,今天,我是尽量静默不语,我比窦娥还要冤啊。
冬虫立即就向日葵老师抛出的某个话题,进行了两分钟的简捷回答,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冬虫是一个多么乖多么守秩序的学生呀!
不过,看着不吭一声,只是温情脉脉地看着另两位美女的泡菜老师,我决定:以后向泡菜老师学习!
看来:语言权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如果是豆豆老师,估计她会幽默地打上几句岔,让别人在笑声中回味她的观点;如果是芒芒果老师,她会以急智独辟蹊径,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引起大家的反思;如果是向日葵老师,她会以老师的身份,强横地制定规则,批评一些坏学生,重整教学秩序。
真是各人都有自己的招。
不过还是泡菜老师的态度,最值得俺学习。
向日葵老师带来的另一味台湾包种茶属于青茶,香味浓郁,和武夷岩茶相近,品上几巡,向日葵老师和泡菜老师又匆匆离去,进行维权斗争去了。
爵士冰老师和暮老师也是来去匆匆,暮老师据说是登山的理论家,正致力于指导爵士冰进行迈左脚伸左手、迈右脚伸右手的登山训练,并计划以此独特的姿势攀登珠穆朗玛峰,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纪录!
在最后一道熏衣草茶的茶香中,暮色降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