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58|回复: 4

拉什海边的日子

[复制链接]

113

主题

240

回帖

7521

积分

游客

积分
7521
QQ
发表于 2008-8-21 19: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拉什海边的日子

拉什海,是座随着季节、雨量变化的湖泊,位于丽江郊外,冬季,便成了鸟类越冬栖息之地……

那些鸟儿,倒是与我无缘,2000年,十月上旬,从中甸返回丽江,途经拉什海,路两旁耸立的杨树,树叶从来时的青黄,变成了金黄,阳光斑驳,车辗过金黄的落叶,“沙沙”作响,那一瞬间,我记住了拉什海……




与拉什海的亲密接触,已是2006年!

那时,阿杜在拉什海边的一座村庄,租了套院子,作为手下工程队的材料加工地,他妻子阿丽带着女儿,也住在拉什海的院子里。

阿杜手下的工程队,一半是请的不同地域的白族工人,一半是他老君山岳父村里的亲友;当束河的工程告一段落时,他对我说:我们回老君山住几天吧?我很期待,于是便去拉什海和阿丽汇合,等着他们一起启程。

七、八月的丽江,正逢雨季,雨是一阵一阵的,随着雨云飘落,雨云飘过,可能又是阳光灿烂。

阿杜的院子,位于座山坡下,院里有口水井,现在已封存不用了,沿着两面垂直的院墙,用砖砌了几十公分高的土层,里面种满了蔬菜,我还没听阿丽介绍完她种的小瓜、西红柿、辣椒等等,天空便泼起了雨滴!

靠院门的一边,立着栋二层的木楼,几十年的光阴,已把木楼打磨得陈旧沧桑,另一侧,木柱撑起了几十平米敞开的空间,阿杜拿来作了加工车间。

坐在一楼的厦子里,刚喝上茶,阿杜抱来了快一岁的女儿,向我炫耀他三个民族混血的女儿,阿杜的岳母是傈僳族、岳父是白族人,他自己是汉族,所以,给女儿起了个杜汉白傈?娜的超长名字,其中汉白傈表示她的民族渊源。

阿杜得意地强调:中间还有一点“?”,我告诉他:到时上学,你女儿若是被老师罚抄自己的名字,会恨死你的,别的同学一遍顶多抄2、3个字,她要抄5个字,还要加上一点!

住在拉什海院子的,还有四位木工,一位是在外面打工了二十多年的50多岁的老江湖,干瘦的身材,并不活泼;其他三位年龄都在25岁以下。

楼下只有两间房,阿杜一家住了一间、木工们睡了一间;踩着“吱吱呀呀”作响的木楼梯上到二楼,迎面是一口棺材,纳西族本崇尚火葬,清朝“改土归流”后,受汉文化影响较大,部分民众又变成崇尚土葬,这口棺材,应该是房东为自己身后准备的。

二楼的采光并不好,冬季的丽江地区,傍晚后风大寒冷,窗户不敢开得过于宽阔。

阿杜的拉什海院子,最有特点的,却藏在厨房里,从山上引下的清澈山泉水,当自来水使用;那时,我还未学会品茶,后来才知道:这种甘甜的天然山泉水,原是泡茶的最佳材料。

那时无知,便任着它每天不知疲倦地白白流淌了……

总觉得生命里,欠那一掬山泉水,泡上一道又一道清茶。



第二天早晨,是被电锯声吵醒的,起床下楼,阿杜一大早已赶回了束河,工人们在工作间里忙碌,阿丽则背着孩子在厨房里转个不停。

据说:多民族混血的孩子,生命力特别旺盛,杜一大堆字加点娜显然符合这特征,尚在学走路的她,死粘着母亲,母亲超过两分钟没抱,便号哭大闹,哭得不依不休、嘹亮飞扬、昏天暗地。

那是我从阿丽手上接过两分钟后,遇见的尴尬;捧着她,像是捧着一个“咣当”作响的炸弹,小人儿在我手上昂头、踢腿、愤怒、不甘、伤心、绝望,仿佛下一分钟就是世界末日!后来才弄清,除了她姥姥、姥爷、舅舅、母亲,阿杜也超不过5分钟,工人们没超过3分钟的。

顺着墙跟,打开后门,我溜上了山坡。

平缓的山坡绿草茵茵,嫣红姹紫的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间,往上爬了一阵,再回头:远处的拉什海,笼罩在阳光蒸腾的薄雾中,山峦起伏,环抱着拉什海。

村庄里炊烟袅袅……

坐在山坡上,颇有些笑看“白云苍狗”的味道!

然后,一阵赛过鬼哭狼嚎般的卡拉OK声传来,盖过了隐约的电锯声,那歌声,肆无忌惮地跑调,跑得自由自在、天马行空,跑得白天可以当成黑夜,欢笑可以当成号哭……

听得我目瞪口呆、四肢抽搐、口吐白沫,这是何等地强悍啊!

灰溜溜地潜回厨房,问在忙碌的阿丽:这强悍的卡拉OK声来自何处?阿丽告诉我,那是隔壁的一位开饭馆的四川老太婆,闲得没事就打开饭馆的卡拉OK练嗓子。




第二天早上,阿杜电话过来,说还要等上2、3天,日子还是要过的,家里没肉了,阿丽背着娜娜,我提着背篓,坐车到丽江买菜去。

微面车就停在忠义市场旁,忠义市场像个淘宝区,什么希奇古怪的玩意都找得到,这些多是大城市里消失了十几、二十年的商品。

阿丽很快就买好了未来几天的肉、菜,我对丽江也没啥留恋,关键是身背背篓的造型,比较西南乡村化,所以,很快就坐上了回拉什海的车。

车到拉什海,在村子的小买部前下了车,站在树阴下休息的当儿,有人走上前,和阿丽打起招呼:“阿丽啊,和老公一起买菜去了呀?”阿丽“嗯嗯呜呜”不置可否地回应, 我则冲那大嫂奉上一个灿烂的微笑。

我和阿杜本就长得很像,当年在泸沽湖就经常闹这种认错人的笑话,现在到了拉什海,又在延续这种误会。

从公路拐进回家的路口,走了几十米,突然从一间半敞的院门,窜出两条狗,冲着我们狂吠,阿丽似乎早有准备,抡起从路口折断的树枝,朝着狗打去,那狗,刚窜出来,就被吓了回去。

我捂着受惊的心口,感叹这是谁家的狗啊?阿丽却推开院门,边撵着狗,边喊着:“老太婆,快看好你的狗!”

这院内,别有洞天,入口立着大理石玄关,侧面靠墙是假山流水;石板铺就的路,走过玄关,背后是一间玻璃顶的敞开式凉亭,一座老树根的茶海。

里面响起唤狗声,一位操着川腔的五十多岁老太太,走了出来,拴上狗,把我们迎进院内。

阿丽坐在厦子的椅子上,和老太太聊着天,我则对这院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才走过玄关,这院子给人一种惊艳之感,坐了会,便起身参观起来。

主楼是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楼下三间房,两间摆着麻将桌;二楼是三间客房,采光充足,干净的大床;侧面,则是一层宽大的饭厅。

饭厅外,是砌起的两片鱼池。

院子里,那座凉亭背后,是茵茵的绿草,一直延续到一小片果树林,对着公路一面,低矮的院墙,下面是一口池塘。

我明白那凉亭为何要盖着玻璃顶,主人晚上坐在茶海前饮茶时,抬头就是满天璀璨的星斗!

这分明是位雅士为自己设计的桃花源,肯定不是这位“跑调王”般的老太太。

回到厦子,桌上放着两只话筒,贴墙放着卡拉OK设备,这就是“跑调王”的作案工具了……



鑽夊潯

鑽夊潯



炊烟1.jpg

杩滃鐨勬媺浠

杩滃鐨勬媺浠


鍘ㄦ埧锛岄棬妗嗕笂鐨勫鑱旓紝涓虹撼瑗夸汉鎸夌収浠栦滑瀵规眽瀛楃殑鐞嗚В鍐欑殑瀛濊仈

鍘ㄦ埧锛岄棬妗嗕笂鐨勫鑱旓紝涓虹撼瑗夸汉鎸夌収浠栦滑瀵规眽瀛楃殑鐞嗚В鍐欑殑瀛濊仈


榛勬槒

榛勬槒



浜


浜


浜
心安即故乡!
http://wodongcho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240

回帖

7521

积分

游客

积分
75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9: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老太太家,回到我们的院子,在厨房边择菜,边问老太太那院子是怎么回事?阿丽告诉我:那是北京一文化人,跑到拉什海盖的,盖好后当一休闲山庄经营,结果和房东处不好关系,一气之下,扔下院子跑了;老太太则是租了这院子开餐馆。

想想那哥们挺冤的,丽江古城里,经常流淌着这种神神叨叨的“神人”,这哥们,要么是喜欢清静,要么是资金不足,所以没在古城租院子,而跑到拉什海自己设计了这间大院子,大略是想边经营边隐居。

他没算到的是:像这种保守的乡村,自有自己的一套文化潜规则,最终目的是同化他;他要的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特立独行的想法,本就和潜规则不符,再加上个性张扬一点、行为自我一点,最终被乡村文化所驱逐。

相反,像老太太这样每天鬼哭狼嚎,乡村文化却能容忍,因为她的思想并不异类,不会给人一种威胁感。

可怜的哥们,他不明白一句话:这世上,有人的地方,就没有桃花源!

就这样伴着电锯、卡拉OK声过了两、三天,才发觉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几个工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班长大约24岁,严谨温和,一个小子20岁,一看就像不良少年,另一个18岁,本性还算善良;最后一位,是个50多岁的干瘦老头。

问题就出在这干瘦老头身上。

江湖混老了,就混得又油又滑,这老头,除了油滑,还要加上懒和馋。

每日的三餐,是阿丽打理,偏偏娜娜又是个不停在捣乱的主,除非她睡着,阿丽才能专心做会饭;工人的工作量其实也不大,大多时间是坐在那闲聊。

老江湖表面上和和气气,对阿杜是恭敬有加,但住了两天,我算是看出来了:老头最大的本事,是在背后扇阴风、点鬼火,怂恿着那两小孩和阿丽闹。

他们的冲突,多半发生在饭桌上,两个小孩不停地评论饭菜做得不好之类,不良少年是个炮仗脾气,一点就着,说话冲得很,基本属于开骂了;另一个小孩,胆子小些,阴不阴、阳不阳说上两句,又吓得不骂开口;通常这时候,如果班长在,会温和地劝止他们俩,正好班长这两天去了束河,于是,老头逮着机会,貌似劝导两个小孩,其实是在点火,鼓励两个小孩骂人。

阿丽才21岁,生就一张笨舌,辩上两句,就没了语言;于是,那两小孩更加骂得凶了。

第一天,看着老家伙在一边点火,瞄了他一眼,我忍了。

第二天,老家伙依然如此,把筷子一放,盯着他的眼睛:“本来呢,小孩子吵架,我是不该插嘴的;但你应该是快六十的人了,却参和得这样起劲,我觉得你很有些为老不尊!”

顿时,老家伙一张脸涨成猪肝红,嘴巴张了两下,说不出一句话,忙端着碗把脸转向一边。

又看着那俩小孩:“如果你们觉得阿丽菜做得不好,你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你们也看到了,她是边带孩子边做饭,没办法专心炒菜的。”

这样一骂,当天下午,他们就让最小的男孩,帮忙炒菜,几个人紧张的关系,也改善了不少。




阿杜电话,进山第三次延期,丽江的效率本来就如此,从善如流,我也学会了随遇而安。

阿丽是山里长大的孩子,看人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从那天我训了工人后,阿丽才明白自己居然是老板娘,也学会了当甩手掌柜,每天和我择完菜,常常便交待工人来炒菜。

老太婆每天上午九点多,固定要打开卡拉OK鬼哭狼嚎,在身体和大脑已接近崩溃边缘时,一咬牙,对阿丽说:“我们去抢话筒去!”

阿丽背着孩子,我拎上打狗棍,闹进了老太婆家,老太婆扔下话筒,笑脸相迎,聊了一会,便请我们唱上一曲,假意推脱了番,便拿过话筒,哼上两句,然后喝茶、磕瓜子,就是不把话筒还给老太婆。

看我们霸着话筒,老太婆倒不生气,兴冲冲跑到厨房弄吃的招待娜娜,我算是明白了:老太太纯粹是寂寞的,才借卡拉OK鬼哭狼嚎发泻一番。

老太婆无法体会设计这院子人的深意,仅仅当餐馆来经营,只是这院子远离景区,如果没有当地人帮忙拉客,游客是不会过来的,把经营对象放在丽江人身上,她又缺乏人脉。

这院子租金不高,但老太婆依然是在惨淡经营,常常一天也没一个客人。

待老太太弄出一盘糕点招待娜娜,和她聊了聊,她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广东打工,儿子在四川打工,问她为何不和儿女一起生活,她说自己也闹荡惯了,依赖子女,她内心不习惯。

其中隐情如何,我没兴趣多打听,只觉得这老太太,倒是生命力顽强,大是继承了川人的秉性。

只是可惜了这被前任设计成归隐之所的院子……




阿杜在束河的工人,终于开始陆续到了拉什海,来的全是阿丽的亲戚,阿丽哥哥来了之后,阿丽便彻底解放了,娜娜认舅舅,做饭交给了其他人,于是,我拎着打狗棍、阿丽空着手、她哥哥背着娜娜,到处闲逛了起来。

拉什海去过两次,以前是不收门票的;现在被当地人,圈成一片一片的,美名其曰:骑马!有两条路能通到海边,砌起院墙――收费!

阿丽算是半个当地人,和收门票的乡人打个招呼,我们便闯进了拉什海。

做为观鸟之地,拉什海倒是好地方,拿来观景,便平淡了许多。

除了几颗孤零零的树,在偶尔阳光透过云层,在地上拉出长长的树影,写满了孤独的意境……

我还是喜欢爬到山坡,坐着看天空中的云,变幻莫测……

过了一两天,阿杜带着大队人马,终于回来了,待动身进山时,我已经在拉什海呆了七、八天。

从山里出来,我便告别了阿杜、阿丽,准备还是去一趟泸沽湖,去转转湖,然后再寻找下一个方向!

亲了亲娜娜,背上背包,上了车,向他们夫妻挥手告别,那一条两侧长满杨树、在风中“沙沙”作响的美丽的路,渐渐在奔驰中远去……


闃冲厜涓嬬殑瀛╁瓙涓庣嫍

闃冲厜涓嬬殑瀛╁瓙涓庣嫍



鎷変粈娴疯崏鍦

鎷変粈娴疯崏鍦




鎷変粈娴峰叆鍙

鎷変粈娴峰叆鍙


鎷変粈娴

鎷変粈娴


拉什海3.jpg

[ 本帖最后由 冬虫 于 2008-8-21 19:16 编辑 ]

鎷変粈娴峰叆鍙

鎷変粈娴峰叆鍙
心安即故乡!
http://wodongcho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278

回帖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406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8-22 13: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回帖

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9
发表于 2008-11-27 23: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的地方,就没有桃花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42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403
发表于 2008-12-15 17: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看不了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5 04:01 , Processed in 0.09539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