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语第一 佛门有戒,定,慧(戒律,禅定,智慧)三个等级的烦恼,“慧”双指说到尽头的话,它有“狂”和“智”的区别。狂者不能分辩“智”就象智者不知道“狂“一样。也就是说智者聪明,而狂者也聪明。能把双方辨别清楚的,只有金栗如来佛。如来佛采用的论辩法则,一个芥末可以说成高大的须弥山,一刹那可以说成一万个世代。在这当中不管的倒着推理或顺着论证,没有不符合道理的。即使智者没有自知之明,那些狂者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吗? 名语第二 “名”就是铭刻,铭记的意思,也就是不可磨灭的语句。流传至今,没有仁义修养的人,嘴里是说不出来的,但这些名言流传与世的准则,是它们应该合乎常道,而不能随意变通。这样的名言可以激励具有一般资质的人,不能包容上等智慧,它是人世间一种治疗滋补的良药。 豪语第三 圣人出完了,就出豪士,圣人具备“德”豪士具备“才”这是大致而方。大概世上有才的人,没有谁不具备“豪”这个特点的,他们的五官和六腹,都是奇特精华灌溉过,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可以充塞天地。即使过分的情况占七八成,但符合的部分也还有二三成,所以圣人隐退之后,还不如这些人那么强干,况且这些人如果志向没有实现,就把自向看作草芥,那激昂的语言,多么豪壮啊!在宇宙的世事变化中,怎么能少这样的一类人呢? 狂语第四 古人有这样一句话:“狂人的话,圣人可以从中选择有用的东西。”圣人还从狂人的言论里汲取有用的东西,何况圣人下面的人呢?那些狂人把自己的空虚看作充实,把别人的高级看成底下,除了自己一身之外,没有什么人可以放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他们的心志,不过想跟天空比高,跟海洋比大,但他们没有反思:一种“美好”的本身就具有了“胜过”和“不足”这两个方面。 傲语第五 《易经》有这样一句话:“不侍奉王侯,保持高尚的志节”这就是“傲”因为“傲”就不向天子称臣,不跟诸侯结交,即使九洲怎么大,也不能使一个微小的人屈服。但“傲”也不是完美的道德。假如不能保持完美的道德,就斟酌采纳一点儿“傲”宁可高傲也不要谄媚,那么,保持作为一种偏斜道德的“傲”也算慎重了。 冷语第六 “冷”是“暖”的反义。春风吹来就有了“暖”“暖”散发出颜色成为花,散发出香味成为气, 人的感官都可以去感受它的。在冷的时候,只有花苞和花蕊,虽然它们具备了颜色和香味,但就那些嗅觉视觉第一般的说人,也一点儿闻不着看不见。这样看来,“冷”字里不是含有“藏”的意思吗?水冷了就冻结,云冷了就棱凝滞,都包含了“藏”的意思。 其后还有:谐说第七,清语第八,韵语第九,俊语第十,讽语第十一,讥语十二,愤语十三,辩语十四,颖语十六,凄语十七。此排列下来,意思是大同小异。 以上所写的是《古典著作极品》一书中的翻译文。其中小有修改,相信喜欢阅读,收藏古典著作的读者朋友喜欢。(古今书籍如牛毛,天下语言如蚊响) [此帖子已被 天地一沙鸥 在 2005-3-13 20:29:3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