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57|回复: 2

[转贴]八百壮士”大多是荆楚儿郎,湖北的朋友,一起行动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4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与火的组合: 寻找八百壮士幸存者

水与火的组合:  寻找八百壮士幸存者




水与火的组合: 历史不容忘记 寻找八百壮士幸存者


水与火的组合
版主


历史不容忘记 寻找八百壮士幸存者

今天看了郭飞熊老师有关“八百壮士”团的贴子后,想到十四年前曾经在家乡的志书看到过家乡有25位热血男儿曾经参加这场惨烈的保卫战,中午回家查了一下,确实如此。更令我惊喜的是,其中有一位叫田际钿老人现在应该还在世。我有一位朋友(附文中的作者余玮)2000年还曾经采访过他,现将我这位朋友的采访文章附后,这个周末将向老板请假,专程回家寻找这位老人,并将寻找结果在燕南独家公布。椐我所掌握的资料,“八百壮士”大多是荆楚儿郎,湖北的朋友,一起行动吧!


一抗日“八百壮士”幸存者的血泪回忆

北京青年报2001年8月
作者:余玮   吴志菲

谢团长纪念章

  1937年“8·13”淞沪抗战后期,八百孤军扼守四行仓库,浴血奋战,从此“八百壮士”享誉中外。时过境迁,“八百壮士”今安在?他们撤出战场后,又有哪些曲折悲壮的经历?请听一位叫田际钿的幸存者那鲜为人知的血泪诉说……


  -顽皮孤儿,也是热血青年,受训几天就上了火线
  我叫田际钿,字有收,民国六年(1917年)腊月二十日出生在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县)中伙铺镇烟墩村,家境贫寒,幼年失学,10岁左右父母双双病故。

  小时候的我很顽皮,还有点飞檐走壁的本领,像小雀儿一样快捷灵敏,于是小伙伴们给我一个绰号“雀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0岁的我在蒲圻城关刘沅记粮食行帮工。这时,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血气方刚的我心想,国难当头,在资本家这儿混饭吃没意思,不如去当兵打日本鬼子。于是到了武昌卓刀泉新兵训练处,经过几天的训练,正式编到湖北保安五团。淞沪战争爆发,我团奉命开赴上海参战。

  当时乘坐的是一列货车,为防日机轰炸,火车只能夜间运行,行行停停,七天七夜后才到达上海南翔火车站,接兵部队领着我们经过一夜急行军进入上海市区,住在火车站大楼,很快团的番号改为陆军第4路军88师524团。

  经过5天的休整,师部命令所在团开赴上海闸北,接替兄弟部队上了前线。敌人冲锋时,隔远就用步枪射击,离近就扔手榴弹。敌人每次冲锋都被我们打退,经过十天十夜的艰苦战斗,使战线在闸北一线周围胶着,敌人的企图不能得逞。524团胜利地完成了防守任务后,奉命西撤,我所在营并担负掩护任务。全营五百多名战士在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由营长杨瑞符率领于10月23日退守四行仓库。

  -800壮士齐高喊:人在仓库在

  -我曾抱着炸药包冲进日寇坦克群
  四行仓库为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银行所有,位于苏州河北岸,与公共租界仅一河之隔。当时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日本与英美还有外交关系,因此敌人不敢贸然使用飞机和大炮等重武器。仓库为七层钢筋水泥大厦,建筑十分坚固,对我们固守有利。战斗编制为四个连,我所在连有九个班,配有九挺轻机枪。我编在一连二排。进入四行仓库后,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就果断地向战士们宣布,“要以死相拼,与仓库共存亡!”我们一齐高呼“为保卫大上海,决心流尽最后一滴血,人在仓库在”。开始三天,敌人尚未发起攻击,我们便利用空隙时间紧张地做战斗准备,首先是打通各层楼房的隔墙,便于互相串通,接着用仓库内堆存的小麦、玉米构筑外围工事。到第四天即10月27日,敌人开始发起进攻,以坦克为前导,步兵随后,一次又一次地向阵地猛烈冲击。很快,外围工事被敌坦克摧毁了,我们就退守到楼房内抵抗。我与一连战友一直坚守在三楼。四连是重机枪连,坚守在一楼。敌人发起冲锋时,我们的轻重机枪一齐怒吼,手榴弹成串地在敌群中开花,打得穷凶极恶的敌人哇哇乱叫,血肉横飞,尸体遍地,狼狈地败下阵去。

  阴险的敌人并没有因失败而放弃攻击的野心,面对着这支英勇善战的中国劲旅,一次次或偷袭或猛攻。我曾不顾自身安危以死相拼,抱着炸药包冲进坦克群炸毁了一辆敌坦克。有位战士身捆手榴弹,拧开弹盖,拉出导火线跳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

  我们营在内缺弹药、外无援兵的艰苦条件下,孤军浴血奋战了四天四夜,四行仓库巍然屹立,国旗高高飘扬,不仅使敌军一无所获,而且予敌以重创。这次战斗中共炸毁敌坦克2辆,重创1辆,毙敌200多人,伤敌不计其数,而我们自己只有5人牺牲,32人受伤。因为作战有功,一批战士受到团长谢晋元的嘉奖,我也晋升为上士。

  这次战役,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一无所获,眼看不能取胜,一方面用重兵层层围困,使我们不能突围外撤;另一方面以不伤害全营官兵、不予招降、不受改编为条件商请公共租界工部局出面谈判停火。当时,我们处于孤军无援境地,环境险恶,无法继续战斗下去,只得接受停火条件。10月31日深夜,全营官兵向前来接纳的英国军官交出所有武器,进入公共租界。至此,震惊中外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胜利结束,我们便开始了孤军营的艰苦斗争岁月。

  -“孤军营”在租界中被软禁,与世隔绝四年多,我当起了织袜工

  -“洋警察”用警棍、水龙头、枪对付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官兵

  -谢团长为内奸暗杀
  我们幸存的500多名官兵进入租界,在跑马厅休整了两天,租界工部局派了13辆卡车载着我们开往孤军营。战士们虽然个个衣衫褴褛,但英姿焕发,站在汽车上沿途受到市民们的热烈欢呼。卡车开进军营,工部局先就派了三四十名白俄士兵驻孤军营担任警戒,营内四周安装了铁丝网,只准官兵在营内活动,不准外出,不准与外界接触,实际上失去了人身自由,过着囚禁生活。

  开始三个多月,饭菜都是由英国人请人做好后送到营内,早晨稀饭,中午、晚上吃米饭加一点萝卜、黄豆。因饭菜做得不好吃,又不卫生,孤军营便向英国人交涉,根据有关协议,将定量供给的钱米直接给营里,由我们自己打灶做饭,得到同意。孤军营人才济济,泥瓦匠、缝纫工、做皮鞋的等各方面人才应有尽有。官兵们很快用芦苇搭起了草楼,生产鞋子、毛巾、肥皂等生活用品,除自用外部分销到上海、四川、新加坡等地,弥补了生活费的不足。我被安排当织袜工,那期间还学习了两年文化。

  在困居孤军营的日子里,谢晋元一再叮嘱我们要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等待时机,重返前线,继续抗日,把侵略者赶出国土。但是,租界工部局惧怕日本人的淫威,多次阻止我们正当的爱国活动,日伪特务机关千方百计想瓦解孤军营,不断地使用各种伎俩进行破坏。孤军营每天要举行升旗典礼,全体官兵集合在旗杆下,立正敬礼,高唱国歌,让国旗在孤军营上空高高飘扬,列队向前方牺牲的将士默哀。1938年8月的一天,我们正在升旗,工部局派来大批“洋兵”把营地团团包围,四周站岗的白俄士兵冲进操场抢国旗、砍旗杆。为了保护庄严的国旗,全营官兵在谢晋元的指挥下,用砖头、酒瓶、菜刀、铁叉做武器与白俄士兵展开了肉搏战。

  “洋兵”见状急忙冲进操场用警棍、水龙头对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官兵猛袭,并开枪射击,当场打死战士2人,打伤300多人,白俄巡警打死了两个。傍晚,工部局封锁了孤军营,用卡车将我们押往外滩中央银行囚禁。事后,孤军营官兵绝食3天以示抗议。由于上海各界人士的声援和我们激烈的抗争,工部局不得不释放我们,解除对孤军营的封锁,并允许孤军营每逢节日、纪念日升旗,但旗杆截去了一节。

  孤军营的不少活动,引起了日军和汪伪汉奸走狗们的记恨。他们千方百计想收买孤军营,多次拉拢谢晋元团长,都遭斥责。他们恼羞成怒,萌生杀机,从孤军营内部买通以郝精诚为首的一伙败类暗杀了谢晋元等人。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国民政府追认谢晋元为陆军少将。孤军营还为谢晋元铸造了铜质纪念章,发给官兵佩戴。

  (讲到这里,田际钿老人情不自禁唱起那首战歌《八百壮士歌》——“中国国旗不能倒,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歌词虽唱得不是很顺,但神情很投入。这首战歌60多年前风行全上海,激荡全中国人的热血呀,今天我们听来不由潸然泪下。)
  -落入了日寇之手,听说新四军在打听我们的情况,日军很紧张

  -海上忍受了48天,我被送到西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服苦役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占领了上海租界,孤军营地也落入敌手。日军将我们作为战俘抓起来,先送到上海宝山县一个集中营关了一个半月,后又押往郊区的龙华县。每天天不亮,日军就强迫我们起床,前去挖坑。深坑挖到两三米就有水,泥泞不堪,稍一怠慢要遭到日军士兵的鞭抽毒打,午饭就在工地上吃些豆腐渣等粗劣的饭食。

  孤军营的行踪一直为世人关注。一天,有个日本士兵在工地上发现了一封埋着的信,内容是告诉孤军营的官兵,新四军在打听我们的下落,准备营救。原来,孤军营里有个清洁工就是新四军通过上海租界工部局打进来的。日军获悉此信后,大为震惊,急忙给孤军营官兵们分发饼干、面包等食品,要我们收拾行李马上转移。随后,我们被送往南京老虎桥江苏第一监狱。不久,其中12名士兵越狱逃跑,但跑到南京中华门时被日军抓住,日军当即用刺刀将他们全部残忍地刺死。

  1942年秋,日军将孤军营一分为二:一部分押往浙江裕溪、杭州等地挖煤或筑路做苦工,另一部分送到西南太平洋上的一个荒岛上服苦役。那天,连我在内一共36人被押上了日本的一艘大型军舰。因为怕中国和盟军的飞机轰炸,一般晚上航行,白天停靠码头。军舰共9层,我们被赶到最底层,不见天日,里面热死人,没有床,不少人晕船、拉肚子,有一个来自通城县的湖北老乡就热死在舰上。军舰在太平洋上共颠簸了48个昼夜,到达澳洲一个叫新不颠岛的荒岛上。

  -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住的是岩洞,瓜薯当餐,有时还吃日本人丢下的猪牛内脏和骨头,病了就只有等死。160名中国人两年多后只剩下38人

  上岛后,孤军营的人被拆散,我等12人编入“中国军人勤劳队”,共有160名战俘,其中包括新四军、游击队战士。在岛上一起服苦役的,还有英国、美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战俘。在“勤劳队”服苦役的日子里,我们简直是过着非人生活,劳动十分繁重,生活极其艰苦。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的笨重劳动,住的是岩洞,瓜薯当餐,有时还吃日本人丢下的猪牛内脏和骨头。没有医疗条件,如果患病拖不好就眼睁睁等死,经常看到残忍的日本兵把死亡和重病的战俘用卡车运到深山里去埋掉。当初160人的中国劳工队,两年多后只剩下38人。3位蒲圻老乡先后死在岛上。

  日军经常欺侮中国士兵。一次,有个块头较大的日军上士,看到我身体较瘦弱,便上前叫板:“咱们摔跤,你赢了,这条烟给你米西米西;我赢了,打你两个耳光。大大的,好不好?”本不想理他,但看到对方气焰嚣张,着实想教训一番,我就点头同意。日本佬猛扑上前,一把抓住我的肩膀,我就趁势弯腰将手伸向对方裆部,用力一扳,将鬼子兵重重摔倒地上。旁边的中国难友都向我投以钦佩的目光。

  1945年8月,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终于无条件投降了。不久,麦克阿瑟统率的盟军澳大利亚13师乘舰只驶近该岛海岸。岛上的中国战俘得知情况后欢呼雀跃,我等二三十人下海一直游了500多米后爬到舰上,和上面的盟军士兵一齐享受胜利的喜悦。

  1946年12月底,我们经香港回到上海,我们向国民政府呈述了“八百壮士”后来的悲惨遭遇,希望政府能支持我们重上前线。谁知呈辞递上去,成了“泥牛入海无消息”。在上海住了一些时间,国民政府对我们这些在抗日中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态度逐渐冷漠,既不安排工作,也没有什么优待。这时我心灰意冷。不多久,国民党当局又以升官为诱饵,诱使我们上东北战场参加反共内战,但我等人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为由,坚决要求解甲归田。

  -又穷又是伤,回乡只好“倒插门”

  -一生的苦难太多,执意为孙子取名为“靖”

  -有人以500元收购谢晋元纪念章,我断然拒绝

  -谁能为我找一枚谢团长的纪念邮票?
  1947年7月,我脱去一身戎装,带着一身伤痕回到故里。突然回来,儿时的玩伴都已成家立业,见到我都格外的惊诧:“雀儿哥,我们都认为你早没了,没想到你还在外边荡了这么多年。”话没讲完,我们已相拥而泣。

  刚回乡的我讨不起一房亲,只得倒插门去一寡妇家做上门女婿,这时对方已有三个年幼小孩,二女一男。可是,好景不长,女方不多时染病西去,我很快成了三个孤儿的养父,既当爹又当妈,拉扯三个孩子过了几年。1955年春,好心人牵线,又与隔村小我20岁的王移宝喜结连理,相亲相爱。不几年,金玉、满秀、银水二女一男相继出世。后来,孙子出世时,我执意要给孙子取名为“田靖”——我一生经历的苦难坎坷太多了,我希望我的孙辈后人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

  “四清”、“文革”运动接连而来,年过半百的我因国民党军队退役兵的身份而成为冲击对象,家被抄了,某些证件被没收了,只有那枚谢团长纪念章被秘密珍藏下来,自己也被当做“军痞子”挂牌游行批斗。

  曾有人以500元的价格想收购那枚谢晋元纪念章,生活虽然困顿的我拒绝了。我虽然困难,但几百块钱在我眼里不算什么,钱花完了什么也没了。这枚纪念章一直跟随我到过澳洲,它是我对过去生活的纪念,也是我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197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30周年,听说台湾当局发行了抗战英烈纪念邮票一套六枚,谢晋元团长作为六英烈之一成为其中一枚邮票的纪念人物。我晓得这消息后,很希望能有这么一套邮票。可是花了好多精力,没法梦想成真。而今,我一看见珍藏的那枚谢团长纪念章,便无法不追忆起那段血与火的战争岁月……  -采访者:余玮吴志菲

  -受访者:“八百壮士”幸存者田际钿

  -采访时间:2000年5月


这里会让您有所收获http://bbs.yannan.cn/forumdisplay.php?fid=64

  2005-3-23 01:14





郭飞熊
版主

非常好的主意!
让我们一起努力,将搜集的结果汇集到这里。
也请有机会四处转贴相关资料,发动更多的朋友参与或提供帮助。

  2005-3-23 01:18





水与火的组合
版主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水与火的组合 at 2005-3-23 01:14 PM:
年过半百的我因国民党军队退役兵的身份而成为冲击对象,家被抄了,某些证件被没收了,只有那枚谢团长纪念章被秘密珍藏下来,自己也被当做“军痞子”挂牌游行批斗。[siz ...  

想到那些抗战老英雄们在共和国土地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朋友们,祈祷老人还健在吧,祝愿我能顺利找到老人吧。

这里会让您有所收获http://bbs.yannan.cn/forumdisplay.php?fid=64

  2005-3-23 01:19 PM               







水与火的组合
版主


刚才搜索,田际钿老人已经辞世。

欲说当年好悲怆——田际钿亲友讲述“八百壮士”的故事
2002-12-18 11:19:16  《大地》 (2001年第二十五期)   
   
   1937年“8·13”淞沪抗战后期,八百孤军扼守四行仓库,浴血奋战,从此“八百壮士”享誉中外。时过境迁,“八百壮士”今安在?

    文  余  玮 吴志菲

    无意中从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市)地方志办副主任冯金平先生口中得知:家乡隐居有一位抗日“八百壮士”的幸存者,是赤壁市中伙铺镇烟墩村村民田际钿。得此消息,我们决定寻找这位历史事件的亲历者。
    然而到村里一打听,村民讲他已在两年前去世,好不容易找到陈旧的田老故宅,才知他唯一的儿子田银水已远赴上海谋生,两个女儿也已远嫁他乡,幸好上海的儿媳沈伟珍尚在家,更为欣慰的是她对公公的身前身后事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不少围观的村民也一一补充作答,终于弥补了历史残缺的一页。
    (一)顽皮捣蛋、做过长工的小孤儿,原本是位热血青年。
    田际钿,字有收,民国六年(1917年)腊月二十日在烟墩出生,家境贫寒,幼年失学,10岁左右父母双双病故,13岁起便给人家放过牛,帮客栈当杂役,在勤坊铺当过学徒,在酒馆、茶社跑过堂,也帮人家烧过火,给富户人家做长工,小小年纪便品味到了生活的艰辛及世间的冷暖。
    今年80岁的田明春老人说,他小时候与际钿哥是很要好的玩伴。小时候的际钿很顽皮,还有点飞檐走壁的本领,像小雀儿一样快捷灵敏,小伙伴给他一个绰号“雀儿”。
    1937年20岁的田际钿在蒲圻城关刘沅记粮食行帮工。这时,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国处于抗日高潮,血气方刚的田际钿心想,“国难当头,在这儿混饭吃没意思,不如去当兵打日本鬼子。”于是,在这年的夏季离开粮食行,到东门文庙保安团新兵报到处报名当兵,被送到武昌卓刀泉新兵训练处,经过几天的训练,正式编到湖北保安五团一营一连二排当兵。淞沪战争爆发,该团奉命开赴上海参战。据田际钿生前口叙资料记载:“开拔的这一天,武汉各界市民在汉口中山公园召开大会,欢送我团上抗日前线,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亲临大会讲话,勉励我们英勇抗日,保卫国土。会后,陈诚送了我们一面团旗,旗上印有青天白日图案,写有‘湖北保安五团’字样。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我们全体官兵雄纠纠地通过市区到大智门火车站上火车,沿途店铺燃放鞭炮欢送,市民们向我们挥手致意。”
    田际钿当时乘坐的是一列货车,为防日机轰炸,火车只能夜间运行,行行停停,七天七夜后才到达上海南翔火车站,接兵部队领着他们经过一夜急行军进入上海市区,住在火车站大楼,番号改为陆军第4路军88师524团。
    (二)坚守四行仓库,浴血奋战四昼夜,成了“八百壮士”之一。
    从《蒲圻文史》上有关田际钿的叙述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年那血与火的历史:经过5天的休整,师部命令田际钿所在团开赴上海闸北,接替兄弟部队抗击日本华中派遣军的进攻。敌人冲锋时,隔远就用步枪射击,离近就扔手榴弹。敌人每次冲锋都被他们打退,经过十天十夜的艰苦战斗,使战线在闸北一线周围胶着,敌人阴谋一直不能得逞。524团胜利地完成了防守任务后,奉命与其他兄弟部队一起西撤,田所在营担负掩护任务。10月23日,全营五百多名战士在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由营长杨瑞符率领退守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为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银行所有,位于苏州河北岸,与公共租界仅一河之隔。当时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日本与英美还有外交关系,敌军不敢贸然使用飞机和大炮等重武器。仓库为七层钢筋水泥大厦,建筑十分坚固,对田际钿他们固守有利。战斗编制为四个连,田所在的一个连有九个班,配有九挺轻机枪。田际钿编在一连二排。进入四行仓库后,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就果断地向战士们宣布:“要以死相拚,与仓库共存亡!”田际钿他们一齐高呼:“为保卫大上海,决心流尽最后一滴血,人在仓库在!”开始三天,敌人尚未发起攻击,他们便利用空隙时间紧张地作战斗准备,首先是打通各层楼房的隔墙,便于互相串通,接着用仓库内堆存的小麦、玉米构筑外围工事。第四天即10月27日,敌人开始发起进攻,以坦克为前导,步兵随后,一次又一次地向阵地猛烈冲击。很快,外围工事被敌坦克摧毁了,就退守到楼房内抵抗,田际钿与一连战友一直坚守在三楼。四连是重机枪连,守在一楼。敌人发起冲锋时,他们的轻重机枪一齐怒吼,手榴弹成串地在敌群中开花,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地败下阵去。
    凶险的敌人并没有因失败而放弃攻击,面对着中国劲旅,一次次或偷袭或猛攻。田际钿不顾自身安危以死相拚,抱着炸药包冲进坦克群炸毁了一辆敌坦克。有位战士身捆手榴弹,拧开弹盖,拉出导火线跳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
    田际钿营在内缺弹药、外无援兵的艰苦条件下,孤军浴血奋战了四天四夜,四行仓库巍然屹立,中国国旗高高飘扬。战斗中共炸毁敌坦克2辆,重创1辆,毙敌200多人,伤敌不计其数,中国方面只有5人牺牲,32人受伤。因为作战有功,一批战士受到团长谢晋元的嘉奖,田际钿也晋升为上士。
    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却一无所获,眼看不能取胜,一方面用重兵层层围困,使田际钿他们不能突围外撤;另一方面以不伤害全营官兵、不予招降、不受改编为条件商请公共租界工部局出面谈判停火。当时,中方处于孤军无援境地,环境险恶,无法继续战斗下去,只得接受停火条件。10月31日深夜,全营官兵向前来接纳的英国军官交出所有武器,进入公共租界。至此,震惊中外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胜利结束,田际钿他们便开始了孤军营的艰苦斗争岁月。
    (三)困居孤军营,与世隔绝四年多,没忘“不当亡国奴”。
    田际钿的儿媳随着我们的提问,慢慢回忆公公当年困居孤军营里的斗争岁月——他们幸存的500多名官兵进入租界,在跑马厅休整了两天,租界工部局派了13辆卡车载着他们开往孤军营,战士们虽然个个衣衫褴褛,但英姿焕发站在汽车上,沿途受到市民们的热烈欢迎。卡车开进军营,工部局先派了三四十名白俄士兵驻孤军营担任警戒,营内四周安装了铁丝网,只准官兵在营内活动,不准外出,不准与外界接触,实际上失去了人身自由,过着囚禁生活。
    开始三个多月,饭菜都是由英国人请人做好后送到营内,早晨稀饭,中午、晚上吃米饭加一点萝卜、黄豆。因饭菜做得不好吃,又不卫生,孤军营便向英国人交涉,根据有关协议,将定量供给的钱米直接给该营,由他们自己打灶做饭。孤军营人才济济,泥瓦匠、缝纫工、做皮鞋的,各方面人才应有尽有。官兵们很快用芦苇搭起了草楼,生产鞋子、毛巾、肥皂等生活用品,除自用外部分销到上海、四川、新加坡等地,弥补了生活费的不足。田际钿被安排当织袜工,那期间还学习了两年文化。
    在困居孤军营的日子里,谢晋元一再叮嘱他们要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等待时机,重返前线,继续抗日,把侵略者赶出国土。租界工部局惧怕日本人的淫威,多次阻止他们正当的爱国活动。日伪特务机关千方百计想瓦解孤军营,不断地使用各种伎俩进行破坏。孤军营每天要举行升旗典礼,全体官兵集合在旗杆下,立正敬礼,高唱国歌,让国旗在孤军营上空高高飘扬,列队向前方牺牲的将士默哀。1938年8月的一天,田际钿他们正在升旗,工部局派来大批“洋兵”把营地团团包围,白俄士兵冲进操场抢国旗,砍旗杆。全营官兵在谢晋元的指挥下,用砖头、酒瓶、菜刀、铁叉作武器与白俄士兵展开了肉搏战,“洋兵”用警棍、水龙头对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官兵猛袭,并开枪射击,当场打死战士2人,打伤300多人。傍晚,工部局封锁了孤军营,用卡车将他们押往外滩中央银行囚禁。事后,孤军营官兵绝食3天以示抗议。由于上海各界人士的声援和他们激烈的抗争,工部局不得不释放他们,解除对孤军营的封锁,并允许孤军营每逢节日、纪念日升旗,但旗杆截去了一节。
    孤军营的不少活动,引起了日军和汪伪汉奸走狗们的忌恨。他们千方百计想收买孤军营,多次拉拢谢晋元团长,都遭斥责。有一次,日本佬发放一些表格,给田际钿他们每人一张,要他们填写志愿参加“和平军”,不少战士在表上写“我要回家”,有的战士写“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不当和平军”。田际钿当时填的是“宁死不当亡国奴”。
    日伪的诱降活动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便恼羞成怒,萌生杀机,从孤军营内部买通以郝精诚为首的一伙败类暗杀了谢晋元等人。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国民政府追认谢晋元为陆军少将。孤军营还为谢晋元铸造了铜质纪念章,发给官兵佩戴。音乐家们创作了《谢晋元团长追悼歌》,在社会上广为流唱。
    谢晋元遇难后,雷雄代理团长,与团副上官志标一起领导孤军营官兵继续与日伪进行斗争,直至1941年底孤军营解散。
    讲到这里,沈伟珍情不自禁唱起公公生前教唱的《八百壮士歌》——“中国国旗不能倒,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虽唱得不是很顺,但神情很投入,听来不由潸然泪下。
    (四)流放异国他乡,荒岛服苦役,期盼自由终成梦。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占领了上海租界,孤军营地也落入敌手。日军将他们作为战俘抓起来,先送到上海宝山县一个集中营关了一个半月,后又押往龙华县。龙华至宁波有条铁路,为了不让附近地区的老百姓他们靠近孤军营,日军决定在离铁路外10米处挖一条深坑,长2000米,宽深各三四米。每天天不亮,日军强迫田际钿他们起床,前去挖坑,稍一怠慢就要遭到日军士兵的鞭抽毒打。
    孤军营的行踪一直为世人关注。一天,有个日本士兵在工地上发现了一封埋着的信,内容是告诉孤军营的官兵,新四军在打听他们的下落,准备营救。原来,孤军营里有个清洁工就是新四军通过上海租界工部局打进来的。日军获悉此信后,大为震惊,急忙给孤军营官兵们分发饼干、面包等食品,要他们收拾行李马上转移。随后,他们被送往南京老虎桥江苏第一监狱。不久,12名士兵越狱逃跑,跑到南京中华门时被日军抓住,日军当即用刺刀将他们全部残忍地刺死。
    1942年秋,日军将孤军营一分为二:一部分押往浙江裕溪、杭州等地挖煤或筑路做苦工,另一部分送到西南太平洋上的一个荒岛上服苦役。
    据田际钿老人生前回忆说,那天,连他在内一共36人被押上了日本的一艘大型军舰。因为怕中国和盟军的飞机轰炸,一般晚上航行,白天停靠码头。军舰共9层,他们被赶到最底层,不见天日,里面热死人,没有床,不少人晕船、拉肚子,有一个来自通城县的湖北老乡就热死在舰上。军舰在太平洋上共颠簸了48个昼夜,到达澳洲一个叫新不颠岛的荒岛上。这个岛位于西南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所罗门湾之间,四周都是上十米高的树,荒无人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被日本海军占领,日军在岛上建了许多补给仓库。
    上岛后,“孤军营”的人被拆散,田际钿等12人编入“中国军人勤劳队”,该队共有160名战俘,其中包括新四军、游击队战士。在岛上一起服苦役的,还有英国、美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战俘。田际钿他们过着非人生活,劳动十分繁重,生活极其艰苦。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的笨重劳动,住的是岩洞,瓜薯当餐,有时还吃日本人丢下的猪牛内脏和骨头。没有医疗条件,如果患病拖不好就眼睁睁等死,经常看到残忍的日本兵把死亡和重病的战俘用卡车运到深山里去埋掉。160人的中国劳工队,两年多后只剩下38人。田际钿的3位蒲圻老乡向寿山、雷炳林、刘炳秋,连累带病,于1943年前后死在岛上。田际钿与难友含着眼泪,秘密地掩埋了他们的尸体,日本投降后又把尸体移入国际公墓安葬。
    日军经常欺侮中国士兵。一次,有个块头较大的日军上士,看到田际钿身体瘦弱,便上前叫板:“咱们摔跤,你赢了,这条烟给你米西米西;我赢了,打你两个耳光。大大的,好不好?”田际钿本不想理他,但看到对方气焰嚣张,着实想教训一番,就点头同意。日本佬猛扑上前,一把抓住田的肩膀,他就趁势弯腰将手伸向对方裆部,用力一扳,将鬼子兵重重摔倒地上。旁边的中国难友都向他投以钦佩的目光。
    1945年8月,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了。不久,麦克阿瑟统率的盟军澳大利亚13师乘舰只驶近该岛海岸。岛上的战俘欢呼雀跃。田际钿等二三十人下海一直游了500多米后爬到舰上,和盟军士兵一齐享受胜利的喜悦。
    1946年12月底,田际钿等31人被国际红十字会遣送回国,经香港回到上海。在上海住了一些时日,国民政府对他们这些在抗日中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态度逐渐冷漠,既不安排工作,也没有什么优待。田际钿开始认识到,国民政府当时对八百壮士鼓噪一时的宣传不过是为粉饰国民党坚决抗日的门面而已,从此心灰意冷。不多久,国民党当局又以升官为诱饵,诱使他们上东北战场参加反共内战,但田际钿等人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为由,坚决要求解甲归田,经过斗争终于得以成行。上海市政府也就顺水推舟给了田际钿一些路费,让他孤身一人,回到了阔别十载的家乡烟墩。
    (五)解甲归田,解不了拳拳军旅情、悠悠爱国心。
    1947年7月,田际钿脱去一身戎装,带着一身伤痕回到故里。突然回来,儿时的玩伴都已成家立业,见到高大却瘦削的“雀儿哥”都格外惊诧:“雀儿哥,我们都认为你早没了,没想到你还在外边荡了这么多年。”田际钿乡音未改简单地说了一下十年来的军旅生活与流放情况。还没讲完,同乡的“大伙伴”们都相拥而泣。
    因家贫如洗,失亲少助,加之年龄已大,身体负过伤,刚回乡的他讨不起一房亲,只得倒插门去一寡妇家作上门女婿,对方已有三个年幼小孩,二女一男。可是,好景不长,女方不多时染病西去,田际钿很快成了三个孤儿的养父,既当爹又当妈,拉扯三个孩子过了几年。1955年春,好心人牵线,又与隔村小他20岁的王移宝喜结连理,相亲相爱。不几年,金玉、满秀、银水二女一男相继出世,活泼可爱,懂事乖巧,终于有了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后来,孙子出世时,他执意要给孙子取名为“田靖”,说——我一生经历的苦难坎坷太多了,我希望我的孙辈后人再不要重复那种漂泊流离的生活,要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
    在家乡,田际钿先后担任过丁母乡、汀泗乡乡警警长多年,踊跃参加过蒲圻陆水枢纽和柳山湖围垦等工程建设,在工地被誉为“老黄忠”,多次受到工程指挥部和民工团的表扬与奖励。但是,“四清”、“文革”运动接连而来,年过半百的国民党军退役兵田际钿成为冲击对象,被当作“军痞子”挂牌游行批斗,家被抄了,某些证件被没收了,只有那枚谢团长纪念章被秘密珍藏下来。
    村民在接受采访时都讲,田际钿是个正直人,一生热爱劳动,多年来一直勤扒苦做,自耕自食,从不向政府邀功请赏,也不在乡人面前显摆资格,生活节俭,常常教育子女要珍惜幸福生活,还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村里有一口井,田际钿怕井水被弄脏,经常清扫、平整井的四周。营里小学教师韦华秀对我们说:“老人一生不爱张扬,但有一次,我们请他到学校给学生上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他听说是给小学生讲四行保卫战这一爱国战役,很干脆就答应了。”赤壁市地方志办冯金平先生介绍,田老尤为关心时事政治,《新闻联播》是必看节目。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他异常兴奋,整天“霸占”住那台黑白电视机,死死盯住屏幕,生怕错过了一个画面。正式交接仪式的那晚,天还没黑,他就对全家人下令,“今天晚上,我一定要好好地看完电视,香港我去过,你们也好好坐下来看!”听他儿媳讲,自从香港、澳门回归后,老人常常对人说,台湾也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早一些统一就好了。
    曾有人以500元的价格想收购那枚谢晋元纪念章,生活虽然困顿的田家人拒绝了。田际钿说,“我虽然困难,但几百块钱花完了什么也没了。这枚纪念章一直跟随我到过澳洲,它是我对过去生活的纪念,也是我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再穷也不卖像章!”
    而今,我们目睹了老人珍藏的那枚纪念章:正面中央是谢晋元团长的头像,谢团长一幅典型南方人脸形,戎装肃态,神情坚毅,头像上方铸有“谢团长纪念像”六字,下书“孤军营敬制”,背面刻有“No112”编号字样。
    (六)巧遇“神经病”,不想却是抗日老英雄,谁说是“疯子”?
    1987年5月的一天,原蒲圻市地方志办公室李宗润先生在官塘驿候车去蒲圻,只见一个农民模样的老人接连两次都没挤上车,气不过甩出一句:“我跑了几个国家,人家搭车都不像这样挤!”候车人认为这个老头是个“神经病”,土里土气,哪像出过国的人?李宗润无意中插了一句嘴,问他到过哪些国家,到那里去干什么。这位“疯子”掰着指头,边想边说到过南洋群岛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是参加上海“四行保卫战”之后被日本人送到那里去服苦役的。后李又问他“八百壮士”的番号及团长等情况,他都清清楚楚地一一道来。这下,周围的人全都呆了,对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头刮目相看。从老人口中得悉,在抗日战争中,蒲圻有22人参加过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我们根据老人生前留下战友的地址寻访,蒲圻籍“四行”战士已无一在世。沈伟珍说,80年代后期,有几位战友见报道后,登门与公公叙旧,常常一见面,便泪水纵横。“八百壮士”幸存者田际钿一经发现,当时《长江开发报》便报道了这一消息,继而解放军报社主办的《报刊文摘》予以转载。1989年3月,地方民政局与地方志办等单位向市委、市政府联名为田际钿申请补助,田老获得“在乡复员军人”、省民政厅“优抚对象”身份,每月享有定补25元。
    沈伟珍告诉我们:公公在澳洲服苦役期间,饮食粗劣,饥一顿饱一顿,有时饮用水也没保障,海水不能喝,就喝马尿,就得了严重的胃病。1998年9月,老人腹部疼痛不已,经家人送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疝气病”,医生要求开刀动手术,老人不同意动手术:“自己一大把年纪了,上了手术台,哪晓得还能不能下来?”病情发展很快,老人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躺了一个多月,再也没像以前一样能挺过去。当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清晨,抗日老英雄田际钿溘然长逝。田的儿媳沈伟珍说,老人临终前十天还清醒,能说话,要家人打电话通知地方某些部门来人,看来老人还有什么要说。可是他儿子银水打了多次电话,也没能盼来什么人。老人抱着遗憾闭上眼睛,田际钿的后人至今心里不平,说:“当时我们并不是想找政府要什么,老人不行了,他想对政府说什么现在也不得而知了。老人的一生的确不平凡,我们想他可能是想让政府来人记录他亲历的那段岁月,给历史一个清楚,可是老人还是没能如愿而去。”银水今年三月中旬去了上海,边打工边详细了解他爸爸在上海战斗、生活的情况。银水说,爸爸的事迹是在上海发生的,那儿肯定有许多可寻访的东西。于是,他选择去上海打工。
    过了好一阵,沈伟珍似乎想起了什么,抹干泪水,说:“前些日子,我听新闻里面讲,日本又有人否认侵华那段历史,真是不知羞耻——我公公身上那么多的伤疤就是证据,难道这些都可抹掉吗?刻骨铭心呀!要是我公公还在世,他老人家一定会非常愤慨的!”


这里会让您有所收获http://bbs.yannan.cn/forumdisplay.php?fid=64

  2005-3-23 01:25 PM               







郭飞熊
版主

伤痛!

  2005-3-23 01:39 PM                  



一点五
燕南特殊贡献奖


支持!

  2005-3-23 03:50 PM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http://www.bjdsmyy120.com/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http://www.bjdsmyysjk120.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4

主题

1066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1005
发表于 2005-3-25 0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应不大。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
聪明的人,不问现在,
豁达的人,不问 未来。
明白的人,用心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5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是不能被忘记的。支持。


离离原上草=原上=原上草庐
[url=http://t.sina.com.cn/1321819915?s=6uyXnP][/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21 17:53 , Processed in 0.0661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